分享

中国现存最大的围屋:东生围

 为国扛过枪的人 2012-06-08
[原创]《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2007-8-7 1:34:46  丨 分类: 旅途随笔 丨 标签: 江西   赣州   东生围  
 
 
   上周到安远出差,回家的路上参观了号称中国现存最大的围屋:东生围。东生围俗称老围,位于安远县城20公里之外的镇岗乡老围村境内,说其最大,可能是因为该围屋长104.4米,宽83米,占地面积8665.2平方米。
 
    一进老围村,就见田园之间有一四方形老屋,四周围墙高耸,围墙四角建有炮楼,墙体四面均匀分布长方形窗孔,后得知为防侵枪孔,围墙外有一条二三米宽的护围河,可惜现在没有水了,来到围外正门口, 为牌坊式门楼,门额上横书“光景常新”四楷字,门楼倒板上绘彩色人物画五幅,梁托为镂雕龙凤图案,大门外右侧外有水井一口,是全围人饮用水源,井旁设置洗衣石盆二个。
 
    井旁树有景点介绍牌,从上得知,东生围东生围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看(公元1842年),落成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历时8年,耗资世大,为二品武官陈氏朗庭所建,此围座东朝西,围内共有199间房屋(不含大厅和巷),有九个天井,十八个厅堂,俗称“九井十八厅”。 建筑规模巨大,宏伟壮观,坚固结实,布局科学合理,设计美观大方,是赣南客家人聪明才智的结晶。
 
    未观其内,便肃然起敬。走过门楼,内有宽敞的坪场,站于坪场中央,一排连在一起围屋设有正面围门7扇,正中大门门额镶嵌砖雕“东生围”三楷字,左右两侧大门门额分别镶嵌“敦行”、“承家”两楷书砖雕。
 
    正中大门直通三幢大厅,门楼倒板绘人物画五幅。大厅正门门额书“清辉朗润”四楷字,两侧照壁圆门和两旁客厅左右门额上分虽镶嵌阴刻“树基”、“敦本”、“礼耕”、“义种”楷书砖雕,三幢大厅均为抬梁式和穿插式相结合的屋架,每根大梁下的梁托和雀替均有镂雕精细的龙凤、花鸟,花卉等图案,外表渡金,古色古香。两个天井底及四周均用整用整块的长条青岗石铺设。上厅内高悬“金母长生”匾一块,上幢大厅神龛放置翘头、牛腿浮雕花板木香几桌,神龛之上悬挂书有“颖堂川”匾额,天井边两侧保壁柱下有八棱形紫红石柱础,柱础浮雕“鹿、象”图案并以团花相间。
 
    从大厅出来,在围内走了一圈,有九个天井,十八个厅堂,由七扇大门进入,七条街道由鹅卵石铺设环绕相通,深入其中,四通八达。围内中间为二层楼房的矮围,是以三幢大厅为轴线,环绕中轴建成对称式的三个果合心院,都以暗巷相通。围内四周楼房与外墙成为一体且四周相联,一、二层窗子长50厘米,宽15厘米的青岗石窗,三四层镶圆形菱花口砖雕花窗,三楼间间相通,俗称走马楼,外壁除正面外三面不出檐,以火砖封檐,俗称“风火檐”,利于防火,加上前面所说的护围河,还有谁人敢来侵略,盗窃呢。
 
    返回到围前坪地,向居民打听,位于何处可拍摄到围屋全景,告知要到后山之上,后有一位当地人带我来到后山的上山路口,我爬到山顶府看,原来此处不光有东生围,其旁边还有类似的围屋。后山之上全种上了脐橙,常未成熟,选取几个角度拍了几个片子,便下山辞别主人,赶路回家,回家路上,一路所见的现代建筑,全是“火柴合”式的“洋”房,实无美观可言,也不知道,若干年后,现代人留给后人可观赏的将有什么?
 
附图片:
 
东生围示意图: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东生围外观全景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炮楼: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门楼: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围内坪场: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中央大厅门额: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中央大厅内堂: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旁厅门额: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围内巷道: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相隔的两座围楼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东生围: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旁边不知名的围屋:

《走进赣州安远客家围:东生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