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故要称“东道主”?易被误解的文学常识(5)

 青春藤 2012-06-15

“东道主”一词我们经常挂在嘴边。朋友相聚,来了客人,主人常自称是“东道主”,客人说主人“你是东道主”等。人们经常使用,但许多人还不知道这个词的来历。

这个词出于《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早期,晋国发生内讧,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难流亡各国。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途经郑国受辱。后重耳当上晋国国君后,请秦国帮助,攻打郑国,以报复郑国当年无礼之举。

在郑国朝野一片惊慌中,一位叫烛之武的大夫出来挽救郑国,他独自一人从郑城东北角,缒城而下,到秦兵军营。见到秦穆公后,他首先陈述,秦帮晋攻打郑国对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接着又揭露了晋国几代国君的贪婪本性和背信弃义,并以当年晋国假道虞国灭掉虢国,回来后又顺手灭掉虞国为训,提醒秦穆公不要重蹈覆辙。烛之武又说如果秦国不帮助晋国,对秦国只有好处:一是郑国在东可以遏制住晋国向东的发展,使晋不能成为最大强国,晋就无法与秦抗衡了;二是我们郑国可以做秦国向东来的“东道主”,你们向东与各国打交道,我们可以向你们的官员提供一切,就像你们秦国在东方的一个城邑那样方便!

秦穆公闻听大喜,立即设宴款待烛之武,当即还与郑国结了友好盟约,并派三员大将帮助郑国守护郑城北门。秦穆公连个招呼也没向晋文公打就撤军了。晋国也只好作罢,撤军而去。这就是“东道主”的来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