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斤斤计较”原是褒义词?---易被误解的文学常识(23)

 青春藤 2012-06-16

“斤斤计较”原是褒义词

          ---易被误解的文学常识(23 

 

   “斤斤计较”意思是对琐碎细小、无关紧要的事情过分计较。这里的“斤”不是指一斤两斤,“斤斤计较”也不是对一斤两斤过分计较,“斤斤”是形容明察秋毫的样子,由此可知,“斤斤计较”本来是个褒义词,现在却变成了贬义词。

    “斤”的本义是伐木的斧子,引申为砍削,当动词使用。砍削的时候自然要看得分明,否则一不留神就会砍到自己的手,因此“斤斤”引申为明察之意。这个词出自《诗经?执竞》。《执竞》是合祭周武王、成王、和康王的诗篇,其中称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意思是从成王和康王的时代起,扩张领土,拥有了天下四方,得益于成康的英明善察。《汉书?叙传》中也有“平津斤斤”的记载,表扬平津候公孙弘明察秋毫。

    经过漫长的语义演变,“斤斤”跟“计较”连用到了一起,成了一个贬义的成语。“斤斤计较”有个同义词“锱铢必较”,不过跟“斤斤”相反,这个成语中的“锱铢”倒是计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因此“锱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