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依赖型抗生素与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时间取决于其半衰期、有无PAE及其时间长短以及杀菌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根据抗菌药物的后两个特性,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倡将其分为浓度与时间依赖型两大类。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的定义是:在4倍的MIC(最小抑菌浓度)条件下时,MIC和PAE(抗生素后效应。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达到最大值,再继续增加血液浓度,其抗菌效果不会再加强的抗生素。其特点是无首次接触效应,当浓度低于MIC时,不能抑制细菌生长,浓度达到MIC时,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常用的时间依赖型抗生素主要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氨曲南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抗生素的有效剂量下持续作用的时间,与血药峰浓度关系不大。这就要求考虑其持效时间,持效时间=超过MIC的半衰期时间+药物的PAE时间,它已成为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故其投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 ,最好的服用方法是在有效剂量内减少单次服用剂量,增加服用次数(或者服用缓控释制剂)。
时间依赖型(短PAE):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复方磺胺甲恶唑类、克林霉素类
时间依赖型(长PAE):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氟康唑、新型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 浓度依赖型: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的定义是:当血药浓度超过MIC甚至达到8~10倍的MIC时,可以达到最大的杀菌效应。其特点是有首次接触效应和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代表有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这类抗生素抗菌活性主要和其峰浓度有关。所以这种抗生素应将其1日药量集中使用,最好在安全剂量内提高单次服用剂量,适当减少服用次数,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