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管炎的辨证论治【转】

 孤独薰依草 2012-06-21

脉管炎的治疗,首当明辨标本虚实,处理好“通”与“补”的关系,祛邪不忘扶正,扶正以祛邪;其次当分清寒、热、痰、虚,如属寒凝者,宜温通活血;属热者,宜清热活血;而补虚又有益气养血和温补脾肾之不同,如属气血亏虚者,则宜益气活血,或养血活血为主;脾肾阳虚者,又当以温补脾肾为要。
1.脉络寒凝
主症:患肢发凉,酸胀或疼痛,喜暖畏寒,遇寒则甚,得热则缓,皮肤苍白,间歇性破行,跃阳脉搏动微弱或消失,舌质淡紫,苔白润,脉沉迟或涩。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阳和汤加减。熟地、乌梢蛇各20克,鹿角胶(佯化冲服)、肉桂、炮姜炭各10克,麻黄6克,白芥子12克,桂枝、当归各30克,蜈蚣3条(冲),牛膝15克。若病在上肢加桑枝;痛甚加延胡索、木瓜、制乳没;肾阳虚明显者,加制附子、鹿茸;脾阳虚,倦怠乏力者,加党参、白术、黄芪。
2.脉络血瘀
主症:患肢发凉,酸胀疼痛加重,出现静息痛,入夜尤甚,皮色青紫或暗红,或有瘀斑,伴有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肌肉瘦削,爪甲不荣,趺阳脉搏动消失,舌质紫暗,苔白,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癖通脉。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丹参各30克,川芎20克,生地、桃仁、红花、土鳖虫、牛膝各15克,柴胡、枳壳各12克,水蛭10克。若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气滞明显者加枳实、香附;若痛甚加制乳没、米壳。
3.脉络瘀热
主症:患肢酸胀麻木,皮色潮红或紫红,肿胀疼痛,肢端溃烂,小腿或足部反复出现条索状硬结,局部红肿热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涩或滑数。
治法:清热养阴,活血散瘀。
方药:顾步汤加减。黄芪30克,石斛、牛膝、银花各15克,当归、丹皮、赤芍各20克,甘草10克。热甚者加知母、黄柏;痛甚者加延胡索、制乳没;若挟有湿邪者加土茯苓、防己;瘀血明显者可加三棱、水蛭,或兼服四虫片(全虫、蜈蚣、土鳖、地龙)。
4.脉络热毒
主症:患足红肿灼热剧痛,昼轻夜重,喜凉畏热,坏疽处脓多恶臭,可伴有口渴、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洪大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方药:四妙勇安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当归、金银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玄参60克,赤芍12克,皂角刺、炒山甲、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天花粉、白芷各15克,生甘草20克。若热毒炽盛者,可配服犀黄九;痛疼剧烈者加延胡索、米壳、洋金花;烦热口渴者加石膏、知母、麦冬;便秘者加大黄以通腑泻热;挟有湿邪者加薏苡仁、泽泻。
5.气血亏虚
主症:患足创面久不愈合,肉芽灰白,脓少清稀,痛势悠悠,患肢皮肤干燥,肌肉瘦削,爪甲不荣,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脉。
方药:人参养荣汤合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40克,白术、当归、党参、云茯苓各30克,熟地、白芍各20克,川芎15克,陈皮12克,人参、肉桂、甘草各10克。若余毒末尽者加金银花、玄参;纳呆食少者加砂仁、焦三仙;头晕心悸者加远志、菊花、酸枣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