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大树下读书是一种幸福

 魏魏1001 2012-06-21

  ■徐传德

  看到南京第十三中学开展“在大树下读书”活动的报道,就想起前不久到南京御水湾小学,林慧敏校长领我欣赏的那新建校园里栽满的各种树木;想起到南京五里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也和我谈栽树,说要在学校栽更多大树。最近,陆续听说不少校长都在热火朝天地到处找树、忙着栽树,确实于我心有戚戚焉。

  抓教育工作十几年,我一直主张校园里要多种树、种大树。走进校园,绿盈满眼,四季花香,这才像校园。每次走进南京游府西街小学、金陵中学等这样的校园,我就会不自觉地多呆会儿。绿树葱茏,就应该是每一所学校递给来者的第一张名片。不难想象,当学生每天清晨走进校园,迎面是满眼大树,心情会是何等舒畅,这才是他们向往沉浸的地方;课间午间,他们能在大树下读书玩耍、细数阳光、静听花开,那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成长。这些年,在陪同丁肇中、厉以宁、余光中这些老校友重回他们的母校时发现,唤起他们回忆的,往往就是校园中的那些大树。昔日大树下的读书生活,成了母校留给莘莘学子最美的记忆。

  在校园里多种树、种大树,不只为了一道自然风景。树者,立也。教育说到底就是立人,人的成长跟树的成长其实是相通的。一棵树之所以成为一棵树,风也有,雨也有,哪怕风吹雨打,哪怕电闪雷鸣,都阻止不了其向上。天空,是大树成长的方向;大树,何尝不是学子成长的方向。一个人,只有从中小学开始塑好真切自然的人生造型,未来岁月才能够真正有所建树。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在说话,每一处景观都能育人。大树有自己的语言,她天天都在与孩子们对话。

  树与书,似乎有着天然亲缘,“3.12”植树节刚来,“4.23”世界读书日很快就在面前。她们接踵而至,会让教育富有诗意地栖息在学生心间。混凝土建筑再华丽,若没有树木婆娑,校园也谈不上有多少生机;学生整天埋头题海,若没有琅琅书声,那也不可能是理想的校园。这些年,南京推动“振兴阅读行动”,图书出馆,进到教室、摆在走廊;新书到处“漂流”,旧书走进“市场”;学校推选“书单”,学生阅读存账“银行”,很多学校读书活动多姿多彩。

  今年,我们还将开展中小学教师的“阅读文化节”,让教师的读书引导更多孩子从小埋下“好读书”、“读好书”的种子,这是学校教育肩负的重要责任。一个不崇尚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一个不向往书香的人生是可惜的,一个没有浓浓读书氛围的校园是可悲的。树、书、人,这是校园生活中多么美好的意象,应该伴随学生成长每一天。在大树下读书,不仅是学校教育不懈追求的内在自觉,也应成为一方教育影响社会大众的日常姿态。

  南京,是绿城也是学城,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迈开建设现代化人文绿都新步伐,到2014年青奥盛会将迎来全球数千名青少年学子驻足交流。我常常在想,那时候我们的中小学校园,该拿什么代表南京告诉世界?读书,在大树下,在绿意盎然的大树下,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他们在捧书共读中进行着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这样的身影,不正是南京作为“教育之城”向全球青少年发出的最好声音吗?不正是青少年为共筑未来和谐世界的一种共同行动吗?

  我认同“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一个人如此,一个学校如此,一个城市如此,任何一个民族也都如此。读书是最美的姿态,在大树下读书,会让这一姿态变得更美。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