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三宝 精,气,神,

 阳夏书院 2012-06-22
-
神气形神气形。神统气,气化形神依气,气归形。形以气充,气依神旺。神者上,形者下,气在中矣。西医者形也,中医者气也,上医者神也。形者末,神者本,气立于中矣。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神全气旺形健,三者不相失,身可保也。
摄养、远欲、省言:养生三大家常方。日常养生要记住:摄养、远欲、省言。显然,身体对我们是最重要的,否则有再多的名利和金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又有什么用呢?古人认为,天之三宝是日、月、星,地之三宝是水、火、风,人之三宝是精、气、神。《脾胃论》中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要养好精、气、神,就要求我们平时少说话,否则话说多了会耗伤我们的精、气、神。
守“三寡”以养精气神。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内经》有"思伤脾"、"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之论述,常见心情不快、头目眩晕、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甚则出现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这样才可以把思想负担尽量减轻,有利于达到"全神息虑",以防"神虑精散"。
最上乘天仙修炼法(仅供参考) 此法以真心为主,以真炁为用,以三宝为其。外三宝(耳目口)不漏,内三宝(精气神)自合,始得天人(外内)感应,先天一炁自然摄入身中。惟先天纯阳之炁,至灵至妙,杳冥莫测,恍惚难图。先天(元动力)若不籍后天(物质),将何以招摄?后天若不得先天,亦不起变化。仙家妙用,虽着重采取先天一炁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凡躯而成圣体,须知道法自然,非勉强作为可致也。神不离气,气不离神;
“精、气、神”三宝助健康。中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认为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惜气”、“安神”,重视保养。所以,孙思邈在“养生铭”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伤气”、“思虑伤神”,以免气机紊乱,血脉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百病杂生。孙思邈还指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孙思邈认为,每个人只要重视养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止出现“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的情况。
养生之道— 人生三宝 精、气、神(视频讲座)人生三宝 精、气、神。人生小宇宙、宇宙大人身。
养生说三宝。民间有谚语说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风火水,人有三宝精气神”。世上的《三宝》数不清 我们可以列举一些 朋友们可以把自己的三宝贡献出来……入世三宝:乐观、合群、互助。看家三宝:轻松、幽默、体贴。祛病三宝:精心、动体、养气。交友三宝:喜欢、投缘、关爱。对上三宝:服从、忠诚、保密。幸福三宝:吃香、睡实、如愿。
武当 道教养生的核心 在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术中,道教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认为三者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精,气,神的保养是人体养生之根本。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妄动,气不外耗。
真气是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相互凝合而成的,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即产生于精,精的化生又赖于气,而精与气则是神的活动在人体内的物质基础和能量的源泉,因此若精气旺盛的人其神也会旺盛。由此可见,精不能离开气而独活,气又离不开神而独息,神亦离不开气而独存。前人修炼之士,在修道的过程中亦非常注重凝神炼气,炼气生精,炼精化津,炼津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而返虚这样可循环的修真养命之过程。
道教指南-道学入门-道家静坐养生要旨。故修道之士,首宜注重做保精、保气、保神工夫,次宜注重做固精、固气、固神工夫,再宜注重做补精、补气、补神工夫。此又有积气开关与聚气开关二法。且也,补气有补气之工,补神有补神之工。且采精有采精之工,采气有采气之工,采神有采神之工,又均有别。神凝则心定(心动则神疲),意净则念止(念长则意乱),气伏则息澄(息粗则气浮)。古真谓:"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胡维勤教您老年健康养生先养心(胡维勤中医养生无处不在)(胡维勤中医养生无处不在)老年健康-老人养生先养心。它提示我们,老年人养生,首先应当养心。胡维勤教授讨论养心,除了须弄清养心的重要性外,还应当思考如何去养心。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胡维勤中医养生无处不在)养心重在养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
中医养生 食疗 谚语 警句 中医养生警句。中医食疗养生。养生民间谚语。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古代中医养生。——《黄帝内经》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是故精绝则气绝,气绝则命绝也,是故精、气、神,人身之三宝也。
《黄帝内经》讲“养生”要“重德”《黄帝内经》讲"养生"要"重德" 除了治病之外,中医的圣经《黄帝内经》也非常重视养生。其实,吃补品养生只是中医养生法的一环,中医还有许多种养生法,例如饮食养生法、起居养生法、房室养生法、精神养生法、运动养生法、气功养生法。《黄帝内经》最推崇"恬惔虚无"的养生之道,也就是精神养生法,因为生命三宝"精"、"气"、"神"中,"元神"护卫生命的能力最强。
《皇帝内经》四季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
《养性延命录》谈养生《养性延命录》谈养生。《养性延命录》原题陶宏景辑。在静养方面,本书强调益气、保精、摄神是养生大法。例如"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伤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惚"。有关方法介绍,如《服气疗病篇》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命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口四,皆出气也。
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键,神气若散,身乃死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力气子。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气通神境,神通慧命。依铭炼气,欲学此术。气海若具,自然饱矣。气若不散,即气海充盈。第二时心,静少动多,摄动人静,心多散逸;难可制伏,摄之勤策,追道之始。停心入内,神静气安。第四侯:炼身成气,气绕身光。第五侯:炼气为神,名曰神人。
盖世者习拳者多,得之拳中精髓者少也。天下练太极者多似牛毛,成者似牛角,得之太极大成者更少也。世曰:拳不打力,力不打功,功不打术,术不打仙。然而太极者,阴阳之母,天地人合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乃练精化气,练气成髓,练髓还虚。太极者,拳中之母。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穴;
夏季中医养生先养气。古方中医养生认为,此时人们应晚睡早起,使情志愉快,心中没有郁怒,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通开发,这就是适应夏季,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夏季心火易于旺盛,病人动辄上火发怒。要求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广阔,精神饱满。补睡眠 调节阴阳气。大暑以后,往往天暑地湿,暑湿之气交蒸,天气闷热,人易患疖疮、痱子等。
胡海牙首次公开修真口诀。最上乘天仙修炼法 陈撄宁著 胡海牙辑 (来源:知常之光的BLOG) 此法以真心为主,以真炁为用,以三宝为基。第一步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一九五五年乙未立秋日,陈撄宁抄给胡海牙于慈海医室 海牙按:诚如师言,此篇为修仙之全部口诀,其中东、西、南、北、三丰、希夷诸派心法无不包括在内。蒲团子按:此篇原是老 师胡海牙先生《仙学必读》中的一篇,原为秘传,惟胡先生处独有。
洗净灵魂诸佛菩萨无量亿化身,很想度人。这也正是目前地球所潜存在的问题,淫魔欲将地球降入地狱,故,先来盗取地球的阴神.阳神.元神。淫念的振动频率是很低的,这麽多淫念的共振,会产生黯色的灰气,冲击地球的光明之气,进而,暗化地球的光洁度,使地球生病,人的灵魂痛苦,纠结!故,人们应当及时的经常清洗灵魂,保持童真懵懂,广结善缘,将善的意念不断的扩大,也产生共振,就可以拯救地球,拯救众生的灵魂。
人身三宝人身三宝---精气神(2)实际上他是在练功、炼精气神,别看他睡在那里好像是一种消极的举动,实际上他是内在养练精气神,只是普通人没看到。哪有精气神分开来炼的?古代所有善于养生的人都能做到精气神三者结合,都能做到《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我们要学会怎样把精气神或者形气神结合起来。为了达到精气神三者合炼的目的,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
面观精气神便知财官运。每天学点风水学:【面观精气神便知财官运】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人身之神、气是天地赋与人身的宝物,犹如灯、油,油清则灯火通亮,神清气强则人有精神,自然发达富贵。如何判定一个人精、气、神的好坏强弱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