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二生物七年级期末
2012-06-29 | 阅:  转:  |  分享 
  
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非生物因素:水、空气、温度、光

由于绿色植物生存离不开光,而人类和其他生物又直接或间接一植物为食物,因而光是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

水决定了生物的分布:如沙漠中长有:仙人掌、骆驼等,水中有鱼类、乌龟、藻类等;

温度要适宜:雪莲花、企鹅的分布主要受温度影响

(2)生物因素:如,羊必须以草为食、外来物种入侵。

(3)生物对环境的适宜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

(4)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2、生物和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1)在生态系统中既要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因素(如动物、植物),也要包括水、阳光、温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如细菌、真菌)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1、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自于环境:

(1)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

(2)某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淀粉、脂肪)不能够被消化道直接吸收,只有转化成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才能被直接吸收,此外水和无机盐也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

(3)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可以把蛋白质变成氨基酸、淀粉变成糖类、脂肪变成脂肪酸。

2、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都是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相联系起来的。

(1)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如:“草—兔子—狼—老虎”就是一种食物链。

(2)食物网:在自然界中,多条食物链交叉后,形成食物网。

(3)对某个生态系统来说,食物网越复杂,那么它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越高),也就越不容易被破坏。在生态系统中,生物越多,那么它的食物网就越复杂。如刮大风后,麦田可能被毁掉,但是森林不会被毁掉。

3、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和糖类,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该反应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过程是:二氧化碳+水氧气+糖类。光合作用的作用是,为生态系统提供有机物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有机物都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植物体的生长需要有水和无机盐,它主要靠根来吸收水和无机盐。无机盐中的氮、磷、钾被称为植物营养的“三要素”。植物的根尖由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其中根毛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

4、能量与呼吸

(1)生物的呼吸:植物和动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细胞中进行的,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生物体需要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组成。气体交换的过程是:在肺部,我们吸进来的氧气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氧气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进入肺并排除体外。而我们人类活动时所需要的能量就来自于呼吸作用。

气体进出人体的途径(图解):(向右及向下箭头表示氧气流动途径,向左和向上箭头表示二氧化碳流动途径)

人体肺活量:尽力吸气在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总量。

(3)呼吸作用的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呼吸作用的应用:如把种子晒干、冰箱贮藏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农田雨后排水、送土是为了增强呼吸作用。

(5)植物的整蒸腾作用:

定义:植物体从叶片的气孔中散发体内水分的过程

作用:1、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保护植物;2、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初二生物七年级(上)复习练习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1、在沙漠中,影响植物生存有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水分D、骆驼

2、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这使它更适应生存在()

A、阴湿草地B、寒冷沙漠C、干旱沙漠D、热带雨林

3、鱼必须生存在水中,鸟儿可以在天空飞翔,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4、我们在养花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搬到屋里,而且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下列选项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是()

营养物质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水

A、B、C、D、

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和(),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E、地球上的光、水、氧气

6、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鸟儿B、细菌C、农民D、小草

7、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以上都不是

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农田B、一片水塘C、森林中所有的树D、海洋

9、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羊B、牛C、蘑菇D、阳光10、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A、羊B、细菌C、蘑菇D、土壤

11、下列生态系统中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或问“稳定性最高”)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1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相互依存的

C、人类是最主要的生产者D、一块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不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的总称

第二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14、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A、胃B、大肠C、小肠D、食道

15、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A、胃B、唾液腺C、胰腺D、肝脏

16、下列物质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A、淀粉B、水C、氨基酸D、维生素

17、下列器官中没有消化功能的是()

A、小肠B、大肠C、呼吸道D、口腔

18、下列食物不经过消化就可以被直接吸收的是()

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葡萄糖

19、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这是因为()

A、肠液分泌过少B、唾液分泌过少C、胃液分泌过少D胆汁分泌过少

20、下列不属于消化道的是()

A、口腔B、胃腺C、大肠D、小肠

21、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一个器官是()

A、鼻子B、口腔C、喉头D、咽

22、下列哪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A、青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鹰—蛇—食虫鸟—蚱蜢—青草

C、蛇—鹰—食虫鸟—青草—蚱蜢D、青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23、由“草—鼠—狐”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狐,鼠的数量在短期内将会()

A、上升B、下降C、不变D、全部死亡

2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总是以()为起点。

A、动物B、微生物C、绿色植物D、人

25、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蒸气D、叶绿体

26、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A、细胞核B、细胞膜C、液泡D、叶绿体

27、中国科学院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窄、直、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A、促进植物的呼吸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加快蒸腾作用D、叶片互相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的功效

28、深秋时节,位于路灯旁的树叶比远离路灯的树叶()

A、先变黄B、后变黄C、同时变黄D、不变黄

29、在根尖各部位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根毛区

30、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

A、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B、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C、光合作用可以放出氧气D、光合作用需要光

31、植物呼吸作用的时间和部位是()

A、只在夜间,任何生活的部位B、白天和黑夜,任何生活的部位

C、只在夜间,有叶绿体的部位D、只在白天,有叶绿体的部位

3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是()

A、血液流动的通道B、气体交换的场所

C、水分进出的通道D、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33、呼吸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

A、糖类B、水分C、二氧化碳D、能量

34、人体的呼吸系统由什么组成()

A、鼻腔、气管和肺B、气管、支气管和肺C、呼吸道和肺D、气管和肺

3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二氧化碳来自于()

A、肺泡B、毛细血管C、鼻腔D、组织细胞









答案:1~10:CCBBDECDBCCA

11~20:DCDCDACDDB

21~30:BAACBDDBDC

31~35:BBDCD























5







外界气体







肺部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



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细胞



气体交换



(呼吸作用)







献花(0)
+1
(本文系默然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