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币国际化不能脱离境内市场

 3gzylon 2012-06-30

周浩

 

昨日,一年一度的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再度开讲,本次论坛在上海力争于2015年建成人民币中心的构想下,重点突出了对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有意思的是,这厢陆家嘴论坛正在如火如荼地讨论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人民币中心建设,另一厢深圳前海人民币国际化试点方案也获批,其具体方案涉及鼓励前海企业赴香港发行点心债,允许香港银行在前海地区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同时将试点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举措的背后,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表明了上海和香港在暗中较劲,但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既不是上海的专利,当然也不是香港的专利,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进一步铺开,同时也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当中,这些都将丰富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和深度。

然而,在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开的同时,中国国内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将至关重要,其目的在于增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度,提高本土金融机构的成熟度,同时打通各金融市场之间的壁垒,并增加中国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应对能力。从根本上说,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基石,没有国内市场的成熟,也不会有稳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利率市场化从2006年“十一五”规划就写入,但到现在为止基本上一直停滞,没有实质性措施。银行从中获取大量利益,2011年中国银行业利润达到GDP2.7%,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赚钱的银行。

这样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有些偏颇,因为中国已经逐步放开存贷款的利率管制,但未来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仅需要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更加重要的是,中国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逐步确立利率市场化的传导机制。

需要介绍的一个背景是,中国目前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利率,除了一般熟知的存贷款利率之外,还有同业拆借利率、各种类型的债券收益率以及与此相关的债券回购利率,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上还有各种利率衍生品,其中包括利率掉期以及外汇掉期等。

这些纷繁复杂的利率,尽管看似各不相同,但却应该存在内在的相关性,因为如果在同一市场上的不同利率出现明显的差异,将可能引发资金套利,最终造成利率水平的差异被抹平。而目前中国的不同利率水平之间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事实上反映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各种市场壁垒的存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利率水平的相对割裂也反映了境内金融机构的不成熟,对于很多金融机构来说,即使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套利机会,很多机构也因为缺乏各种客观条件,比如说缺乏相关的准入资格等,而无法获取无风险收益。

这些主观或者非主观的扭曲因素的存在,不仅导致了境内市场利率传导机制不够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旦人民币国际化大幅度发展导致国际金融巨头深入国内市场,这些存在的套利机会可能被大幅度利用,甚至被放大,而如果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内金融市场不能对此作出快速的反应,将可能面临被国际金融巨鳄利用甚至攻击的风险。

风险因素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被推迟,而是表明中国国内的金融改革步伐应该加快,市场建设也应该不断加强,一旦拥有了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金融机构的成熟度和敏锐度,那么市场风险将很容易被市场化解。

对于上海和香港来说,两地的合作可能也将远远超过竞争,香港市场能够为上海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但上海市场作为香港市场的对手方,也能够迅速消除市场的被扭曲。一旦上海市场变得足够大,上海将成为人民币波动风险和资本账户开放风险的化解池。

综合来说,金融监管固然重要,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不断深化其实更是一步必走之棋,将金融监管、机构健全以及市场发展结合起来,才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正确道路。作者系澳新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