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八卦与璇玑科学 第一重九步秘要 (一)体道 至理难叙,大道无形。应知无中生有,常明练有至无。天下气之练法巨万, 其理其法不二。常有常无,是开天地之机,若开若合,是处无火之地。心虚空而诚笃,意充盈而卑谦。如是则可以体道。 (二)养身 体道已,则其气在,无火之机成。则其身必火盛。故有无相生。当此之时,或空喜以沾,或存心以慰。然不知得之于有,即已失之于无;得之于易,即存难于后;得之于长,即中的于短;立身于高以流于其下;感之于音而必有声以耗中气;似跻身于前,实则已翻身人后。是故有生勿助,有为勿行,有功莫显,有能莫求。具此,可以养身。 (三)安气 功为能之基,能为功之子。功薄若执于一端,或可有能。倘强求多能,是为自争。或见他人高能日现,英名遐迩,乃强微功以期高能,是为自盗。是故,秉能以示人,久而必伤本功,执能而类物,久则必败自身。则心有灵而虚化,腹有气而实生,志有求而自弱,骨有形而自强。于己之所能,常处无知,于人之所能,常处无欲。守心性之智,莫以妄为,是为无为,可无不治之法,类如是,可以安其气。 (四)大进圈 有气冲身而入,是为外太极已成。用阴为益,用阳 为益。此阴阳之将判者,生之于零。且零无所不在,其用似可不穷。索其来处,似不见之渊;考其去处,可宗万物。当此之时,须知能者多劳,智者多忧,无能者无所求,虽则气有尘光纷锐四性,当晓其宜挫解和同。其本无形象,又似存非存。提之有物,按实有应,不品不证,声响皆无。本生于无源,是处于有旋。知此,可以入道。是为大进圈。 (五) 气机强时,未必真强;气机弱时,未必真弱。 强本弱之证,弱本强之伏。练气之道,在于勿索勿弃。须知:机有自变,术有自旋。人意违之,不测灾生。故此,功宜勤修久练,术善后少用常添。 (六) 零之为物,生于空化;丹本非丹,映于玄远。腹中有感,镜象之由;莫名生物,起于空圆。存之绵绵不息,自能至其大道;用之不动本丹,方能成其久远。 (七) 空本非生,零自无亡。非生者自无其质,无亡者何来其形。知上下四方乃宇之所延兮,其大无外;晓永恒流逝乃宙之所去兮,其射无端。鉴宗骸乃宇诊所收兮,其小无内;明运功乃宙之所驻兮,其猎无点。无外兮其必无形,无内兮其必无质,无端兮其必无先,无点兮其无存。而宇宙之大非我之所居,则宇宙之大必我之所有。知乎?!大道初成。 (八)气至 行止向高兮,人之所好;过世留名兮,人所同求。须知:就低无名者,虽人之所恶,乃实道之所钟。而众所不居,我之所室;众所不舍,我之所弃;众所不求,我之所得;众所不喜,我之所珍。知此,则其气贵常自保,且布气之法,其居也善;品气之思,其心也善;施气之意,其与也善;求气之情,其言也善;摄气之威,其正也善;发气之行,其事也善;调气之机,其动也善。则气有地之浑厚,渊之深幽,仁之亲喜,信之诚厚,治之有序,能之高远,是之知达。练气至此,方为易性而可无忧,是为气至。 (九)运夷 人所何誉,己所何求?期人之所誉,必有所盈;利己之所求,必致示锐。盈则有失,锐则易挫。而况功高运化,恰似金玉满堂;加之玄机帷幄,更如富贵而骄。故而,须知:易法初成,神庭切忌常满;婴儿有意玉堂不可宠娇。惟念及明镜高悬,仅存知身退至先天,是为合罩而运夷。 第二重九步秘要 (一) 别若久兮其情深,离以远兮其意长。本婴儿之戏耍兮,需当全以童稚之象,根明镜之无瑕兮,必有悦目玄览之忧。无知乎当抱定罩之眼目,无雌乎不惧其天门开阖。能无为,方有明达大度。能无离,必求于其玄远而难载难抱。故此,须知:两仪之成,万物初判,二象之构,双天制礼。进圈醉中醒, 出圈醒中醉。当此之时,功运于不运,不运即运;法修于不修,不修即修。路龙行虎步,在室将身帅坐。近人以恩威有施,远人则气色同行。而况此时,有我有他,他尘我光,他纷我锐;然他即非死,我必非生,非生则必非有。他即未为,我必非为,非为则必无为。知此,而后能为。 二)无用 罩外无外,而内有家。远不涉人,近可演法。而况此时已有法可为用,则须知,法用于人知,是为有利,法用于人不知,是谓无用。是故,感天地之高远兮,心自荡荡;觉山川之宏大兮,意已空空。存婴儿之守性兮,莫嫌居处之地,在内外之无心兮,自有意远所达。而居处之地,渺乎茫茫;意远所达,浩乎无际。切记:非无之为用,不足以演法;非有之为利,何以示人?然法之为法,本不宜示人;道之为道,自难以示人。示之失之,示之偏之,是故无用。 (三)寡欲 莫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不悦,失之无忧。须知:功之所修,常有常无。或迷象以心旌摇荡,或鉴声以而神性飘摇,或玉露琼浆以多迷,或远驰高翔而久陷,是谓丹道大忌。故而练无之道:目不盲而盲目,耳不聋而聋耳,口可爽而不宜其爽,心可狂而不尚其狂。是无货而无不得,是谓寡欲。 (四)大退圈 表象难藏,雄风易显,或善或恶,兼辱兼宠。闾里颂扬难为喜,庭外悲歌不做愁。此曾有将无之象,客去主存之初。或观象以为神仙之体,或视物以为粪土之存。乍惊乍惧及回眸,但觉他我非一。偶思偶虑又慎思,方知无留无往。须知:他之不存,言何存念,他尚为无,何以为有?有我无他空圆意,宇内宙中自寄托。是谓大退圈。 (五)法生 至有之为空无,至无也即无空。***手魂系袖底,不系之系;合手藏魄指间,不藏之藏。魂有不名,魄有不形。或有名形异类,或有形名同属。不视已见,不视不见,尔后可以明夷;不听已闻,不听不闻,尔后可以象希;不搏已得,不搏不得,尔后可以发微。是藏象于惚恍兮,生知来之妙;否首尾之迎随兮,有数往之精。则运筹帷幄,自不必千条妙计;决胜千里自得于一定之规。是谓法生。 (六) 退圈生法,是欲显德。显德之容,是谓无德。无德以法,无德以浊,无德以安。须知:有以为物,无以物为。无之为德,无也即浊;无以成德,无也即安。当须谨记:至高人相弃,过洁世同嫌。 (七)归根 虚极生实,静笃动生。生生化化而合于法兮,吾得以知其纪; 错错而囿于律兮,吾得以晓其常。纪正而无变,常明而静生。须知:公之心坦荡兮,王之亦不做。是故,苟千手千眼兮,循其道;虽大慈大悲兮,容其宁。知此,是谓归根。 (八)德至 有形有质而相轻,有形无质而相刑,无形有质而相亲,无形无质而莫名。莫名者不知其妙,莫名者实有其妙。然须知,妙以示人是为非妙,妙以不示人妙即不妙,得不妙,然能自知其妙,是谓真妙。故此,益人以不知兮,是谓至德,妙人以自然兮,是谓德至。 (九) 双婴在盘,大道无初。 两圣行空,其谬难悖。一有不仁,而二可自立。二有不义,则一可自行。须知两婴不同象,二礼勿一天,和则难有别,乱则治自来。是法婴之自性兮,自为自然。 附录三妙一真功 尝有一士,姓曲名方,年廿有五,感于战乱不止,民生涂炭,而弃家遁迹山林,遇一异人,号逸翁,收而为徒,赐号妙真,授妙一真功‘后有大成。乃继师之所修,不止于磨砺。至年八十有五,忽醒于当不失师之所传,乃收二徒,赐号玄真、玄妙,心以授凡十年,二徒各有所成。 今观世之功法修持,其途甚艰,乃奉师命,略将真功端倪示之于野,借机亦选好学同道,以弘扬真功大法,幸喜此功虽功理玄奥,然其动势极简,其老少妇乳,儒雅粗俗咸宜哉。 本功源太极遁宇藏宙之理,生生化化之象,含无尽炁机,容至有之功,对练功者迅速提高功力水平,闯关登圣,极有俾益。 守圣大成功 世人皆知太极之存,亦晓太极之通变,然于功中之妙用,往往体味不清。一须知太极乃混沌初判之理,两仪将生之象,其时天地开基,万物未判,即存未生之生,兼含不化之化,当晓其三节功夫为太初、太乙、太素。其太初者,混沌初萌之时,其象成环,亦称太易,为无,为零,为圆,为空;其太乙者,太极已萌之时,其象成芽,中宫之未成也,为无,为零,为圆,为非空;其太素者,两仪未判之时,其象成宫,即中宫之已成也,而太极贯通之一线未成,为无,为零,为非圆,为非空。是故,乃一之未成而妙于一,则为妙一,尝言:太极,一线,乃欲穷天地造化之机,然须知,一之未成,实已穷尽天地造化之机。此中道理,何人可知? 盖言:方入宫中望太极,象至显质知妙一。 本功法按太极三节共分九式,是为太初生式,太初变式,太初化式,太乙生式,太乙变式,太乙化式,太素生式,太素变式,太素化式。此九式与预备式(混沌初开)一气混成,有开智入圣,通幽参玄之妙,但注意:此中求机不求气,而其妙处,久练自知。 预备功一 ①自然站立,静默片刻。 ②左足移开半步,两足与肩同宽,微曲膝。 ③坐胯、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虎项、虚灵。 ④心中默念如下歌诀(宜缓不宜速): 遁宇藏宙无己身,浑成太极球自存, 沉心一步意不在,混沌初开妙一人。 ⑤此时身心已进入超然状态,请细心体会身周气机之震动,然须把定桩身,勿生异想,一般不会出现自发动. 正功 太初生式:接预备功,两手忽然感觉有飘手劲,任双手循机而动,至于与腰同高,裹劲内封,左外右内,此时感觉手下有一沉重大球,提之不动。腰向右旋,感觉手下大球渐渐滚动,或可见球之边缘有电光闪现,至腰旋至不能再旋,静默片刻。恢复正面姿势,同时换手形为右外左内,腰向左旋,余与右旋同。 太初变式:接上式,恢复正面姿势,左手循机钻起,略高于肩,成阳掌,五指向前,右手形不变,此时似觉面前一座大山,右手提之不动,左手坠之不落,腰向右旋,山与手势一起移动,可见山中屋宇鸟兽,至腰旋至极处,静默片刻。恢复正面姿势,同时两手循机互换位置,腰向左旋,余与右旋同。 太初化式:接上式,恢复正面姿势,换手形为右外左内,成阳掌,此时可见面前丝丝水线,周身略有清凉之感。腰向右旋,见面前雨丝斜挂,至腰旋至极处,静默片刻。恢复正面姿势,同时两手循机互换位置,腰向左旋,余与右旋同。 太乙生式:接上式,恢复正面姿势,换手形为左手置头上,距百会二、三寸之隔,右手置身后,距命门一拳之隔,此时似觉有风迎地而起。腰向右旋,觉风自身周旋过,风中似有羽毛、树叶等物飘零。至腰旋至极处,静默片刻,恢复正面姿势,两手同时循机互换位置.,腰向左旋,余与右旋同。 太乙变式:两手交替旋转,体位为正面姿势,双手摇转宜缓不宜速,可见两手之下各有一彩轮,略呈金黄色,随两手摇动而旋转。 太乙化式:两手掌心相对,左高右低,夹持一球,觉球跃跃欲飘且于手中有伸缩之感。腰向右旋,耳中似闻远天风雷之声,至腰旋至极处,静默片刻,恢复正面姿势,两手循机互换位置,腰向左旋,余与右旋同。. 太素生式:恢复正面姿势,双手循机变为左前右后,左手五指前伸,掌心向下,右手五指回扣,掌心向内、两手觉有气机向外膨胀,周身觉有烘烤之意,见周身内外一团大火燃烧。腰向右旋,边旋边见自身融化。旋至极处,已觉自身迥非原身,其轻爽舒适,妙不可言,此时眼前万景迭现,迥非世事。恢复正面姿势,两手循机互换位置,腰向左旋,余与右旋同。 太素变式:恢复正面姿势,双手前平举,掌心向下,见面前一大湖,远处惊涛拍岸,近处波浪排空,耳中如闻涛声。腰向右旋,边旋边见惊涛掠身,至腰旋至极处,已觉洗心革面,心中大愉悦。恢复正面姿势,腰向左旋,余与右旋同。 太素化式:恢复正面姿势,双手侧平举,掌心向上,觉从百会走出一婴儿,缓缓落于面前,坐于地上。腰向右旋,觉自己行于一陌生之途,已不知身在何处。恢复正面姿势,腰向左旋,余与右旋同。 一但闻婴儿轻轻言道:我之所来兮何处,我之所去兮何方? 附录四内丹种类介绍 自古及今,气功修炼的门派众多,各门派的功法种类更是不胜枚举。固而内丹的种类也就多种多样了。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讲,仍然可以划分出几种基本丹形。而其它内丹种类,不过都是这几种丹形的组合而已。 一般说来,按物质的存在种类划分,可有后天内丹、先天内丹、虚幻内丹三种。当然,也有以这三种基本丹型混合而成的复杂丹型。 后天内丹:完全由后天正质量物质凝炼而成形的内丹,我们称其为后天内丹。 先天内丹:完全由先天负质量物质凝炼而成形的内丹,我们称其为先天内丹。 虚幻内丹:经太极裂象或淹灭的方法所成形的璇玑场中心存在,我们称其为虚幻内丹。 如果按物质的存在方式划分,可有静止型内丹、旋转型内丹、开合型内丹三种。当然,也有以这三种基本丹型混合而成的复杂丹型。 静止型内丹:无论局部或整体均无宏观机械运动的内丹,我们称其为静止型内丹。 旋转型内丹:整体或部分地处于旋转运动状态的内丹,我们称其为旋转型内丹。 开合型内丹:整体或部分地处于线性运动状态的内丹,我们称其为开合型内丹。 对于先天内丹或后天内丹,甚或这两种基本丹型的混合丹型,一般均较容易形成静止型内丹。而虚幻内丹欲形成静止内丹,则极不容易实现。它只有在极高层次的气功锻炼者身上才能得以实现。 对于开合型内丹,初浅层次的修炼中,一般视为禁地。但是,无论后天内丹、先天内丹甚至虚幻内丹,乃至这几种丹型的混合丹型,均较易于形成开合型内丹。然而,练功者往往压制不住,因而易使练功者出现腹中翻涌、四肢乏力、忽冷忽热等体感状态。 对于旋转型内丹,在中下层次的气功修炼中,一般均不去涉猎。同时,对后天丹型与先天丹型来说,也不太容易进入这种状态。唯有虚幻丹型却极容易呈现此种运动方式。然而,练功者一旦进入旋转丹型训练,往往容易出现头晕目眩、恶心等体感状态。 另外,就物理性质而言,还可以分为万有作用力型、磁电型及热辐射型等等。但因其专业性较强,机理也较复杂,此处恕不赘述。但就功界目前的锻炼情况看,基本上还没有单一纯正的物理性质的丹型情况,比如纯粹热辐射型或纯粹静磁型等等,而是兼有几种性质。比如,气功师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己的体温,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身体某一部位形成超越常人的磁场强度及其它。 气功活动中的一切应用法门,无不与丹型与内丹的运动方式息息相关。只是这部分内容已超出本书叙述范围,留待后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