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入门  (六)

 鱼乐哟哟 2012-07-06

中医入门  (六)

治病有八法

八法者:汗、吐、下、和、清、消、温、补是也。

汗者,病在皮表,用发散法,使病由汗而解也。

吐者,病在胸膈,有痰食者,用涌吐法,使病由口吐出而解也。

下者,病在胃与大肠间,是里实症者。则应下之,病从大便泄出而解也。

和者,病在半里半表者,则用和解法也。

清者,病在脏腑属热者,以寒凉之品清之,经云热者寒之是也。

消者,病之壅积,如食、水、气、血、痰等症,停滞于脏腑经络肌肉之间者,应消而除之,以复其平也。

温者,脏腑各部感受寒侵,应以热药温之,经云寒者热之是也。

补者,病为精神气血俱虚,则应补之,经云精气夺则虚,虚者补之是也。

伤寒六经症治概述

(一)            伤寒太阳症,足太阳膀胱经,从头项贯腰脊,故头痛项强,身痛发热,恶寒,然风寒常相因,寒则伤荣,头痛,恶寒,脉浮紧,无汗,麻黄汤主之。开发腠理以散寒,得汗而愈。风则伤卫,头痛,恶风,脉浮缓,有汗,桂枝汤主之。充塞腠理以散风,汗止而愈。若风寒并受,荣卫俱伤,头痛,发热,无汗,烦躁,大青龙汤主之。若汗后热不退,此阴阳交而魂魄离也。热稍缓者,宜更汗之。若反剧烦躁,必有夹食夹痰,或兼有宿病,当寻其源而治之。若发热烦躁,小便不利,为热入膀胱之本,五苓散主之。

(二)      阳明症则恶热,目痛,鼻干,不得卧,宜葛根汤。若表里具盛,口渴引饮,脉洪大,此在经之热也,宜白虎汤主之。

(三)      少阳症,为半表半里之经,往往寒热,胁满喜呕,头胘,口苦,咽干,耳鸣或聋,默默不欲食,小柴胡汤加减以和之。过此不解,则入阳明之府,表症悉罢,名为传里,潮热,谵语,唇焦,舌燥,大便秘,脉沉实长洪,如痞满燥实,四症皆具,大承气汤主之。但见满燥实三症,邪在中焦,宜调味承气汤,不用枳朴,恐伤上焦之气。若只见痞满二症,邪在上焦,宜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恐伤下焦之血也。小腹急,大便黑,小便自利,喜忘,如狂,为畜血也,主以桃仁承气汤,抵挡汤丸,若湿热发黄,但头汗出,茵陈汤主之。倘下后,热不退,胸中坚满不消,脉尚数实者,此为下未尽,或下后一二日复发喘满者,并可用大柴胡汤或六一顺气汤复下之。若下后仍不解宜详虚实论治。加脉虚人虚,发热,口干,舌燥,不可更下小柴胡汤主之。

(四)      太阴症,脉浮缓,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不渴,时腹自痛者,则知病在太阴。寒在中焦者,宜四逆汤。如表邪未罢,因下传入太阴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五)      少阴症,脉微细沉,身踡但欲寐,则知病在少阴。如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少阴症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少阴病,四肢厥逆,其人或咳、或悸、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汤主之。

(六)      厥阴症,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乌梅丸主之。厥阴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痛,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此篇所述,只摘录伤寒论六经症治之梗概,欲求精详,可读张仲景之“伤寒论”。

桃仁承气汤

桃仁三钱  桂枝三钱  大黄二钱  芒硝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注:(本书所载方计量,为之精准,还为古制,换算方法,一钱=3. 125克)

六一顺气汤

殭蚕(酒炒)三钱  蝉蜕十个  大黄(酒浸)四钱

芒硝钱半  柴胡三钱  黄莲一钱  黄芩一钱

白芍一钱  甘草一钱  厚朴钱半  煨枳实一钱

水煎冲芒硝入蜜酒和服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二钱  生姜二钱  大栆四枚  甘草一钱

芍药二钱  水煎服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二钱  生姜二钱  大栆四枚  甘草一钱

芍药二钱  大黄钱半  水煎服

附子汤

附子钱半  茯苓一钱 附芍药一钱  白术五钱

人参二钱  水煎服

当归四逆汤

当归二钱  桂枝一钱  芍药二钱  细辛六分

甘草六分  木通一钱  大栆二枚  水煎服

麻黄汤 桂枝汤 大青龙汤 五苓散 葛根汤 白虎汤 

小柴胡汤 大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小承气汤 大柴胡汤 

四逆汤 吴茱萸汤 乌梅丸 茵陈汤

(方见后篇汤头歌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