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依然依恋着“二十四势太极拳”

 聽雨軒sjh 2012-07-08

我依然依恋着

“二十四势太极拳”

杨氏简化二十四势太极拳是我的启蒙之拳,迄今我依旧不离不弃,并且温故而知新。日前,看了永年曲陌秘传杨班侯太极拳第六代嫡系传人李占英大师演练的太极拳,令我眼界一开,原来杨氏在套路演练中也是可以穿插着进行发劲的。

于是,近日我尝试着在习练杨氏简化二十四势太极拳套路中,根据自己对各式招法之理解,通过融入发劲的训练之后,更加使我深刻地感受并体验到武术太极拳其技击性的内在精华。有道是“打拳无空手”,因此,我理解在太极拳第一势“起式”时,其实就暗含着用“七星”之“一星”即手之腕关节来击打对方“腹腔”之意,故可以用发劲来训练;第二势“左右野马分鬃”之式,可击打对方之“喉节”,故也可以进行发劲训练;再如:“左右搂膝拗步、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左右穿梭、闪通背、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转身左蹬脚”等等均可用发劲来进行训练;这里有一个有趣(且又很毒)之招,记得还是河南的QQ拳友/网名为“所谓太极拳高手”的曾告诉过我说,杨氏简化二十四势太极拳中的第十六、第十七势即“左下势独立”和“右下势独立”之式,其实是在下势之时“肘”与“膝”合用来顶击对方“鸟巢”之意。如此之攻防、技法的内涵,我看我们习练二十四势的拳友,大多均未能在拳势上充实表达出武术风格和特点来,一般都是只重视姿势的“柔美”,而没有深入琢磨与认识和体验拳的动作内涵并追求内在功夫的修炼,对于二十四势太极拳的一招、一势之含义、内劲运用,茫然不知;只求外形浮华,不探索内在精华,其健身效用其实亦是大打折扣的。

太极拳的技击性是区别与体操和舞蹈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讲拳术中技击效果越好,其锻炼身体的效果越好;身体越健康、专项技术素质就越高,技击能力也就越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不知攻守,何以为拳?”,这些天来我通过发劲的方式来习练“二十四势太极拳”又使我感受到了太极拳之其乐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