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笋用竹早出丰产技术

 雨霧山庄 2012-07-08
优质笋用竹早出丰产技术
时间:2011-3-31    浏览:588
       一、优质笋用竹经济效益
      竹笋,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有开胃、减肥、美容、预防肠癌之功能,历来被视为江南珍品,是一种难得的无公害森林蔬菜。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乡人良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鲜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竹笋品种和供应时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竹笋品种的多样化,鲜笋供应的长年化。
      浙江省是散生竹的自然分布中心,有丰富的竹种资源。为了充分发挥我省竹类资源的优势,我们对我省栽培和野生的数百种竹子进行普查并对其中的数十个笋用竹种进行优中选优,集中营造和丰产试验,科学观测,结果表明,经营优质高产笋用竹的经济效益是相当高的。大部分竹种三年投产,四,五年进入盛产。亩产有四个品种,早竹、白哺鸡、红壳竹和高节竹三年内达到1000斤以上,亩产值超过1000元,新造林后,四,五年就可以收回投资,并开始获利。从第五,六年起,每投入一元,早竹可获利四至五元。
      结合市场特点,我们特推介的优质笋用竹有早熟笋用良种早竹(雷竹),中熟笋用良种白哺鸡竹,红壳竹,和晚熟笋用良种高节竹。
      早竹的经济效益
      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hu etChao),笋味美,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效益好,见效快,化工少,高产稳产,年年出笋,没有大小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少,既可房前屋后小片种植,也适宜企业化规模经营,既可小本或无本慢慢发展,也可高投入高产出快产出资本型经营,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特别是采用早出高产覆盖技术,更提高了产量,提早了出笋期,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使高投入的规模经营其效益并不会比办其它工业企业差,在经济不景气时,经营早竹仍然有利可图,并且利润可观。
      根据临安的调查,覆盖早出栽培的早竹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5。即使普通栽培的早竹其经济效益仍比其他种植业要高。早竹比水稻产值和效益高许多,比茶叶化工少,收益大。所以许多地方茶叶地上种早竹,水稻田里种早竹,这几年临安还在水稻田里种早竹。因为早竹经济效益确实好。
      如东天目乡南庄村刘莲珠2000年覆盖4亩早竹,产值9.8万元,平均价每斤5元,亩产值24500元。亩产量4900斤。
      安吉县1991年开始采用早竹高产覆盖技术。当年亩产值就达到10000元以上,第二年普遍推开一下子冒出了一大批万元户。有一位农民承包经营乡林场20亩早竹林,五年中累计收入近100万元。
      二、优质笋用竹的竹种介绍
      浙江省有丰富的笋用竹种资源。在此特别推介的优质笋用竹目前有早熟笋用良种早竹(雷竹),中熟笋用良种白哺鸡竹、红壳竹,和晚熟笋用良种高节竹。
      早竹的品种及种源
      和其他栽培植物一样,品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本条件。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早竹好,也有人说雷竹好,还有人说早园竹好。早竹,雷竹 ,早园竹到底是不同的东西还是同一个东西。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又比较复杂。现详细说明如下。
      1)余杭叫早竹,临安叫雷竹,德清、安吉叫早园竹,这三种叫法基本上是同一种东西,是属于同种异名。它的学名应该是Phyllostachys praecox早竹。由于临安发展雷竹力度大,影响也大,故现在不少地方把Phyllostachys praecox叫成雷竹。有时科研人员为了表达的方便,常把早竹雷竹两者通用。 
      2)在临安有一种叫早竹的竹子,则应是另外一个东西。和Phyllostachys praecox早竹是同名异(品)种。这个品种余杭,德清,安吉原来都有的。近几年因其产量不高和笋体外观不受消费者欢迎而遭农民淘汰。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我们把第一种称作早竹,第二种称作青壳早竹。青壳早竹,笋纤细,笋壳带些绿色,笋肉较嫩,新竹秆白粉多,竹叶大而平,很少开花,产量低,卖相差,售价低。而早竹笋体粗壮,笋壳黄褐色,笋肉较硬,新竹秆白粉少,叶片卷起,常见到零星或大量开花,但产量高,售价高。
      3)早竹,雷竹,早园竹虽然基本上是同一东西,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一般认为临安的山口乡的品种是比较好的品种。而山口乡的雷竹是大跃进时期从余杭引种过去的。德清的上柏竹,安吉余墩的早园竹都是好的品种。
      4)种源,同一品种,种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是环境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的差异,后来有的竹园长势很好,有的竹园长势很差。如有的竹林丛枝病很严重,竹秆非常矮小,细小,竹秆发黄,产量很低。好的竹林在竹笋价好时一般不太愿意卖竹种。而差的竹林很愿意卖竹种,两元一株也卖得很开心。
      我们认为早竹栽培,良种是高产高效的基础,栽培技术措施是保证。竹种不好,后面最好的管理措施,效果都有限。良种首先指好的品种和好的种源。建议用好的品种如上柏竹。好的种源可到产地实地去考察,联系。
      白哺鸡竹
      白哺鸡竹(Phyllostachys dulcisMcClure)因笋体形状修长如象牙,洁白如玉,又名象牙竹。自然分布范围较广,以诸暨,安吉等地面积为大。笋嫩味鲜美,是笋中之上品。白哺鸡竹适应性较强,耐轻微的盐碱。具有较强的发笋发鞭能力,竹子成林快、产量高,一般经营的竹林,笋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经营水平高的竹笋亩产可达2000公斤。笋期4月上旬至5月中旬,盛期在4月中旬,可以采用早出覆盖栽培技术。无论覆盖笋还是自然笋,白哺鸡笋的售价比同期的早竹笋等每斤要高1-2元。
      红壳竹
      红壳竹(Phyllostachys iridenscens Yao et Chen)又名红竹。浙江省各地多有分布。龙游等地近年有成片种植。笋壳红色,笋体呈锥形,笋肉厚,味鲜美。具有发鞭能力特强,耐瘠薄,耐轻微的盐碱,成林快,投产早的特点。笋期4月上旬至5月中旬,盛期在4月中旬,笋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经营水平高的竹笋亩产可达2000公斤。成林后期容易竹鞭上浮和竹鞭充塞。需注意深翻和加土。可以采用早出覆盖栽培技术。
      高节竹
      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 Xiong)又名洋毛竹,哺鸡竹主要分布在临安,富阳,建德等地。笋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盛期在4月底5月初,笋体粗壮,令人喜爱。单株笋重一般在半斤左右,笋味鲜美。适应性强,耐瘠薄。发笋发鞭能力强,每亩出笋可达一万多株,笋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经营水平高的竹笋亩产可达2000公斤。曾有过小面积竹笋亩产高达3000多公斤记录。可以采用早出覆盖栽培技术。但覆盖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也可高海拔栽培,推迟到5月下旬6月上中旬出笋。
      三、优良笋用竹营造技术
      1.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要求土壤疏松、透气,肥沃,以及土层深厚,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乌沙土,沙质壤上为好。PH4.5-7.0,地下水位应在1米以下为好。海拔250米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东南坡,南坡,以5-15度的低丘缓坡地为好,坡位以下坡为好,有充足水源可以利用的地方更为适宜。
      许多粘重生地,透气性差,结构粘重,地温回升慢,肥力差。特别是的大量抛荒地均属此类土壤(一般尚深厚),应加强土壤改造。改造措施为:①造林前深翻土壤,深度在50公分以上;②在全垦后的土壤中,埋入土杂肥和有机肥等;③在造林后,必须勤垦翻,每年春秋各垦翻一次;④立竹成林后,要重施厩肥、化肥等。
      2.整地
      整地方法可分为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
      为提高造林的质量,促使新造林快速成林,应尽量采用全垦整地。在坡度较大的造林地上,为防止水土流失宜采用带状或块状带地的方式。在土地疏松。种植农作的熟地可以不整地而直接挖大穴种植。
      一般早竹的造林密度每亩为60-80株。在母竹来源充足,有经济实力的地方,为加快成林速度,可适当增加到100-120株。栽植穴可以采用长5O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有坡度的林地,其穴的边应与等高线平行;挖穴时应把表土和心土分别放在穴的两侧。缓坡地和水稻田种竹要特别注意开好排水沟,使排水良好。
      3.母竹
      在选择母竹时,应注意挑选冠幅小,枝条细,竹叶狭卷,小枝叶片多;竹秆节间短,新秆白粉少的早竹作为母竹。母竹的年龄以1-2年生(梅季种最好是新竹)为好,胸径2-3.5厘米,带土15公斤。有健壮芽4-5个,枝下高1.5米左右,留枝6-8盘,母竹必须生长健壮,节间匀称,分枝较低;无病虫害,无开花枝。
      母竹挖掘与运输:对符合标准要求的母竹,先确定竹鞭走向,按来鞭15厘米,去鞭30厘米挖取母竹,带土10公斤。挖时注意不要弄伤螺丝钉。母竹应及时去梢,留枝5-7档。母竹运输过程要保护好螺丝钉和鞭芽不受损伤,轻搬轻装轻卸。路途远的要用编织袋包扎竹蔸。远距离运输要对竹叶喷水保湿,覆盖遮阳避风,减少水分蒸发。
      4.造林季节和方法
      栽种季节:春季2月,梅季6月,秋季9月,冬季11月都是栽种雷竹好时机。干旱炎热季节和寒冬季节不利种竹,应避开。运输距离远的,梅季6月嫩竹太嫩,容易损伤,保存率不高,也应避开。最好是在梅季造林,因为此时母竹资源丰富,成活率高。造林时要把竹鞭放平,先回填表土,自上而下分层压实,做到上松下紧,种植深度略深于母竹3-5厘米,种好后把上培成馒头形,然后设立防风架。
      栽植母竹应掌握四点:穴底要平;竹鞭放平;适当浅栽;鞭土密接。种后必须浇透水,最好是淡水粪。再培土成龟背形。母竹植株高大的要用竹竿打桩支撑。浇水抗旱:天气干旱,土壤干燥发白时要浇水保成活。
      四、优良笋用竹幼林抚育管理
      1.及时补植:对于已死的母竹要及时补上,避免影响成林速度。
      2.除草松土:2,6,9月进行除草松土,前二年也可间作低矮的农作物,如豆科植物,绿肥等。
      3.水份管理:若遇干旱要浇水,特别是7-9月竹鞭生长与笋芽分化期。
      4.合理施肥:可结合松土进行,每年三次,每丛2月施人粪600-1000公斤,6月施人粪1250-2500公斤,9月施猪粪等,也可施化肥,但要用水冲稀。每亩每年施肥量折合复合肥50-100公斤。
      5.合理留养:新造竹林,头二年的竹笋应以留笋养竹为主。头一年每株母竹以保留1-3株竹笋成竹,第二年以保留3-5株竹笋成竹为宜。第三年要求基本满园,注意空档笋的保护,对于过多过密的竹笋也要及时删去,以减少消耗,确保留养的竹笋,更好地成竹。合理留养可概括为挖近留远,挖弱留强,挖密留稀,留好母竹,提早满园。
      6.竹林保护:钩稍留枝12档左右,进行病虫害防治。
      五、优良笋用竹成林丰产栽培技术
      优良笋用竹成林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技术操作环节,即为立竹结构调控、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水分管理、合理挖养、防治病虫害、防治开花等。早竹、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的成林丰产栽培技术基本相同。
      1.立竹结构调控
      调整竹林结构,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是获得竹笋高产的重要环节,早竹的丰产林立竹密度大体范围为600-1000株/亩,且分布均匀,密度取决于粗度。一般立竹粗度(胸径)3.5厘米以上时,密度为 
600-800株/亩。立竹粗度在3.0-3.5厘米时,立竹密度为800-1000株/亩。一般丰产林立竹粗度(胸径)应在3.3厘米(1寸)以上。
      立竹年龄为1-5年生,其中1-3年生应各占30%,4-5年生占10%。一般早竹出笋率以二至三年生最强,四至五年生下降,六年生以上的老竹应删去更新。新竹要每年留养,老竹要每年删除,始终保持一定的竹林密度和年轻的竹株结构。具体可每年每亩留养150-200株母竹。留养季节在清明前三天后四天内最好。母竹留养要分布均匀,母竹粗壮。
      早竹秆壁薄易折断,留养的新竹要进行钩梢。钩梢可降低竹林高度,改善林地光照条件,防止暴雨倒竹,冬季雪压断竹。钩梢可在5月初、6月及9月进行。5月初去捎,可用高枝剪去笋梢,也可采用摇梢的方法。钩下的笋梢可以食用或加工笋干。去梢后,可控制顶端优势,减少竹梢养分、水分的消耗,促进地下鞭根的生长。但如果去梢过早,会使竹子变脆,降低抗风雪的能力。9月钩梢在白露前后,可用刀斩竹梢,此时木质化程度提高,增强了抵抗风雪的能力,但如钩梢偏迟,竹梢顶端生长会消耗较多养分,抑制下部枝叶及地下鞭根的生长。6月钩梢在新竹展枝放叶后进行,优劣介于5月与9月之间,一般认为效果较好,钩梢一般以留枝12-15档为宜。
      删除老竹的时间以新竹成林后的6月最好,可结合松土连竹蔸一起挖去,不宜采用砍伐的方法。老蔸如不挖去,一时难以腐烂,会使土地利用率下降,影响竹鞭的延伸和竹笋的出土。
      2.土壤改良
      早竹林地必须采取锄草松土,加土施肥等技术措施。
      (1)锄草松土: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透气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保温能力,还可减少杂草对养分、水分的消耗,并变草为肥。一般成林竹园每年6月深翻松土一次,深度25-30厘米,松土锄草1-3次,结合增施有机肥,逐步实现“海绵土”,有利竹鞭生长。
      (2)培土:培土时间以冬季11-12月为好,每亩加土量15-25吨。加土时可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加土还可结合开排水沟,就地取土,省工有效。将开沟的泥土翻入林地,以增加土层厚度,使竹园逐渐形成“海绵土”,为竹鞭创造一个良好的长鞭孕笋环境。有利于竹笋个体的重量和质量,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科学施肥
      丰产竹林,必须进行施肥。根据早竹一年四季4个不同的生长期,施4次肥。根据竹笋产量目标、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及竹子生长需要的养分确定施肥量,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并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亩产竹笋 1500公斤计,可施 N 45公斤, P2O515公斤,K2O 30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3:1:2.
      (1)第1次施肥在2月份,称“笋前肥”,或“催笋肥”、“长笋肥”。此时气温逐渐回升,竹笋生长加快,陆续出土,是竹林大量消耗养分的时期,此期施肥可延长笋期,增加单株笋重,提高竹笋产量和质量,提高新竹成竹率。此期宜施尿素或人粪尿等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
      (2)第2次施肥在5-6月份,称“行鞭肥”,或“产后肥”、“长鞭肥”,这次施肥很重要,以速效肥为主,氮、磷、钾配会使用。施肥量应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左右。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100担,化肥50公斤,将肥料撒于地表,然后深翻入土。
      (3)第3次施肥在8-9月份,称“孕笋肥”或“催芽肥”。此时竹林已大量行鞭,开始笋芽分化,又遇干旱天气。为减轻竹林旱情,宜用低浓度液体肥或固体化肥加水泼施,使竹林充分吸收,促进笋芽分化,不宜深施体积大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也不宜将有机肥铺施在竹林地表,导致竹林翘鞭、浅鞭,对竹子生长不利。施低浓度液体肥料,可将人粪尿1000公斤冲水2-4倍,进行泼施。催芽肥占全年施肥量的15%。
      (4)第4次施肥在12月份,称“发笋肥”或“保暖肥”。此时气温较低,竹林生长缓慢,为了促进地下竹笋的生长,为来年竹笋早出高产提供养分,此次施肥宜用厩肥、堆肥等体积大的有机肥料,肥料直接铺施在竹林地表,不需要腐熟,以利用发酵热提高上温。
      4.水分管理
      干旱季节浇水灌溉增产作用明显。多雨季节要注意不能积水,平时要开好排水沟。在干旱的秋、冬季节;要进行竹林灌溉或喷灌。在笋芽分化期和竹笋生长期,如果水分不足,会影响笋芽的分化和形成,使出笋数量减少,鲜嫩度下降;退笋数量增加。严重缺水的,会引起竹笋的萎缩死亡。在笋芽分化期及竹笋生长期.如果降水不足,应进行浇灌,浇水数量以烧透为宜。每亩水量5-10吨。同时必须重视降低地下水位和开好排水沟排除积水。
      5.合理挖养
      合理挖笋、养好母竹是竹笋丰产的基础。在挖笋期间必须处理好挖笋和留养母竹的关系,做到既留好母竹,又多产竹笋。挖笋的时间一般清明五天以前的竹笋,一经发现,全部采挖。新母竹的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期稍后为好,一般宜在清明前后1周内,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留养母竹会使其他已分化的笋芽因营养不良而不能出土,同时留养的母竹生长旺盛,其顶端优势抑制其他笋芽的分化。此外,由于此时温度低,早期留养母竹易引起“冷退”;母竹留养过迟会因竹林内部的大量养分已经消耗而引起营养减退或生长细弱;甚至不能成竹。母竹留养的株数,以每亩200-300株为好,宜每年留养一定的数量,使早园竹林年年出笋,没有大小年,不宜一年多留一年少留。应注意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竹笋作母竹,还要考虑分布的均匀,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
      6.病虫害防治 参见七、优质笋用竹林病虫害防治。
      7.减少开花 参见八、优良笋用竹林开花和衰败复壮技术。
      六、优良笋用竹早出高效栽培新技术
      早竹笋用竹早出高效栽培新技术
      幼林经几年培育成林。一般每亩留竹600-800株,母竹健壮,结构合理亩产在1000斤以上时,即可采用早出高效栽培新技术,进行覆盖栽培。
      1.覆盖物选择: 竹叶,谷壳,砻糠、稻草、麦壳、杂草等覆盖材料。
      覆盖增温材料中竹叶最为理想,这是因为:①竹叶取材容易。②保温期长,温度稳定。③竹叶腐烂发酵、发热增温时间长。④疏松透气,利于土壤空气交换。⑤有利雨水渗入,保湿效果好。⑥竹叶对竹笋生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出土竹笋鲜嫩,色泽白润。⑦方法简便易行,竹笋采收方便。⑧竹叶来源于竹,养分全面,是竹园很好的有机肥料。
      覆盖竹叶后,竹林地面增温明显,2月0℃以上积温325℃,日平均温度11.6℃,最低10℃,最高13℃,温度变化小,而露地竹林0℃以上积温仅为93℃,日平均3.3℃,最高8℃,最低-2℃,温度变化大,覆盖竹叶对照(不覆盖竹叶)日增地温8.3℃。但竹叶来源有限,不能满足大规模的需求,现在用的较多的有稻草,谷壳等。
      2.覆盖方法:  采用双层覆盖法,即下层为发热层,上层为保温层。下层采用竹叶、杂草、稻草、新鲜猪牛厩肥等发热增温材料,上层采用木屑,谷壳等保温材料。覆盖选择在连续降雨2-3天后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若天气干旱,覆盖前每亩用20-25千克尿素与水混合泼浇,使林地湿润。覆盖前,首先在竹林周围每隔1-2米打下长50厘米左右的小木桩或竹桩。地上部分留35厘米,用塑料绳在桩地上部分30厘米处将竹林围成一圈,再用塑料薄膜或编织袋沿绳将竹林围柱,最后盖发热保温材料。
      (1)谷壳覆盖法
      谷壳又称砻糠,其覆盖效果仅次于竹叶,一般每平方米林地覆盖8千克,日平均地温比不覆盖增加 4.8℃.初笋期提早45天,早期笋产量,竹笋平均价,竹笋总产值都显著提高。
      (2)稻草覆盖法
      稻草覆盖法,先将稻草铡碎,撒铺于林地,每平方米在8千克左右,比不覆盖稻草的林地地表温度增加 4.2℃,初笋期提早18天,稻草保温增温效果较差,原因是稻草易吸水而导致降温,在生产中,可增加覆盖厚度,并进行二次覆盖。
      3.覆盖时间:
      11月中旬—12月上旬至中旬为好,因为此时覆盖的林地,出笋旺期刚好处在我国高消费阶段的春节。覆盖最好在雨后2-3天内,若没有下雨,则在覆盖前要浇水,使林地湿润。
      (2)覆盖厚度:雷竹25cm—30cm。高节竹等40 cm,毛竹30cm左右,覆盖后地表温度可达10℃以上,并且可以保持2个月以上,在肥水条件适宜的情况下,30一40天即开始出笋。覆盖过薄,保温增温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早园竹出笋的起点温度;覆盖过厚,虽然能显著提早出笋,当年效益极好,但出笋过早,笋期提前结束,母竹就不能正常留养,早出高产技术就不能连续进行。因此,竹叶覆盖的厚度要适中。双层覆盖法中,发热层、保温层的覆盖厚度以各15厘米为宜。
      (3)水分管理。要提早出笋必须满足竹林生长各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促进提早发鞭和笋芽分化。在缺水的情况下,竹林发鞭迟缓,笋芽分化量少质差,竹笋生长慢,出笋迟。一般竹园一年应浇2次水;8-9月,笋芽分化期,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易干旱缺水。应灌造一次水,使早园竹在冬季出笋;12月至翌年2月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覆盖前必须进行人工浇灌,浇水量每亩在15吨左右。
      (4)施肥管理。竹子生长所用的营养元素很多,除氮、磷、钾肥外,一般都能从土壤中得到满足。因此施肥主要是施氮、磷、钾肥。近几年来,硅肥在竹林生长中应用渐广。氮、磷、钾的比例可采用5:1:2,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一年分4次施。
      第1次施肥在5月底6月初,每亩施尿素50公斤,厩肥1000公斤,先撒于地表,然后结合松土,深翻入土。这次施肥以速效肥为主,施厩肥等有机肥要经过腐熟,以迅速补充竹林养分,恢复竹林生长,促进提早行鞭。
      第2次施肥在8月底9月初,每亩以复合肥100公斤,冲水5000公斤绕施,或撤于地表,再进行浇水,以低浓度液肥缓解旱情,并使竹林充分吸收,促进笋芽提早分化。
      第3次施肥在10月底11月初,每亩施厩肥4000公斤,浅翻入土中。这次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保持土壤疏松湿润,提高地温,促进笋芽膨大,为早出高产打下基础。
      第4次施肥在12月中旬覆盖保温时进行,每亩施尿素60公斤,冲水15-25吨;浇透林地。这次施速效氮肥,目的在于促进竹笋出土,提高产量。
      (5)挖笋和养竹。一般竹园12月进行施肥、浇水、覆盖后,40天左右开始挖笋。可拨开覆盖物挖笋,挖出笋后,将土回盖原处,再将覆盖物盖好,使土层继续保持一定的温度。初期可隔几天挖一次笋,然后逐渐缩短间隔天数。3月上旬,气温上升到高于覆盖地温时,应逐步移去覆盖物。或在预计挖笋过半时,减少覆盖物的厚度,或全部撤除覆盖物,以降低土层的温度和湿度,延迟竹笋出土期,便于留养母竹。撒下的谷壳等覆盖物可堆成一堆,翌年再用,如覆盖物已腐烂,可在5-6月松土时作有机肥施入林地。采用早出笋技术后,早园竹可提早2个月出笋,产笋高峰期不宜留养母竹,应在出笋后期合理留养。或成条块状地提早除去部分林地覆盖物,保留部分笋芽,待气温回升时留养母竹。一般每亩留养150-200株。由于提早出笋的林地留养母竹较早,而此时气温尚较低,甚至于有霜冻或低温危害的危险,故对留养的母竹应进行保护。可采用尼龙袋套袋,或在新竹周围盖竹叶,稻草等措施防止霜冻或低温危害,以免母竹留养不好,影响竹林生产力。
      母竹留养后,多余的覆盖物应搬出林外,可在下次覆盖时继续使用,使用二三次的覆盖材料可在林外堆沤发酵后,再作为肥料,返还竹林,如过多可返还其它未覆盖的竹林。
      6间歇覆盖:覆盖栽培不应连年进行,应隔年,隔二年进行。保持竹林生产力的持续经营,并可大大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其他笋用竹早出高效栽培新技术
      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都能采用早出高效栽培新技术,但难度比早竹要大得多。按易难程度排为早竹,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基本和自然出笋早迟相联系。但红壳竹比白哺鸡自然出笋略早,早出却比白哺鸡难。
      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主要覆盖技术基本同早竹覆盖。
      现将需要注意的不同点作介绍。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覆盖厚度比早竹要厚,一般采用双层覆盖法,底下一层采用稻草厚30厘米,稻草要铺均匀踩紧,一次浇足水。上层采用谷壳厚25-30厘米。一般覆盖后40天开始出笋。
      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覆盖季节在12月底为好。
      红壳竹覆盖特别要注意及时移去覆盖物,尽量少留在地上,同时要在5-6月深翻林地。以免竹鞭上浮,影响以后的产量。
优质笋用竹早出丰产技术
时间:2011-3-31    浏览:588
       一、优质笋用竹经济效益
      竹笋,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有开胃、减肥、美容、预防肠癌之功能,历来被视为江南珍品,是一种难得的无公害森林蔬菜。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乡人良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鲜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竹笋品种和供应时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竹笋品种的多样化,鲜笋供应的长年化。
      浙江省是散生竹的自然分布中心,有丰富的竹种资源。为了充分发挥我省竹类资源的优势,我们对我省栽培和野生的数百种竹子进行普查并对其中的数十个笋用竹种进行优中选优,集中营造和丰产试验,科学观测,结果表明,经营优质高产笋用竹的经济效益是相当高的。大部分竹种三年投产,四,五年进入盛产。亩产有四个品种,早竹、白哺鸡、红壳竹和高节竹三年内达到1000斤以上,亩产值超过1000元,新造林后,四,五年就可以收回投资,并开始获利。从第五,六年起,每投入一元,早竹可获利四至五元。
      结合市场特点,我们特推介的优质笋用竹有早熟笋用良种早竹(雷竹),中熟笋用良种白哺鸡竹,红壳竹,和晚熟笋用良种高节竹。
      早竹的经济效益
      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hu etChao),笋味美,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效益好,见效快,化工少,高产稳产,年年出笋,没有大小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少,既可房前屋后小片种植,也适宜企业化规模经营,既可小本或无本慢慢发展,也可高投入高产出快产出资本型经营,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特别是采用早出高产覆盖技术,更提高了产量,提早了出笋期,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使高投入的规模经营其效益并不会比办其它工业企业差,在经济不景气时,经营早竹仍然有利可图,并且利润可观。
      根据临安的调查,覆盖早出栽培的早竹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5。即使普通栽培的早竹其经济效益仍比其他种植业要高。早竹比水稻产值和效益高许多,比茶叶化工少,收益大。所以许多地方茶叶地上种早竹,水稻田里种早竹,这几年临安还在水稻田里种早竹。因为早竹经济效益确实好。
      如东天目乡南庄村刘莲珠2000年覆盖4亩早竹,产值9.8万元,平均价每斤5元,亩产值24500元。亩产量4900斤。
      安吉县1991年开始采用早竹高产覆盖技术。当年亩产值就达到10000元以上,第二年普遍推开一下子冒出了一大批万元户。有一位农民承包经营乡林场20亩早竹林,五年中累计收入近100万元。
      二、优质笋用竹的竹种介绍
      浙江省有丰富的笋用竹种资源。在此特别推介的优质笋用竹目前有早熟笋用良种早竹(雷竹),中熟笋用良种白哺鸡竹、红壳竹,和晚熟笋用良种高节竹。
      早竹的品种及种源
      和其他栽培植物一样,品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本条件。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早竹好,也有人说雷竹好,还有人说早园竹好。早竹,雷竹 ,早园竹到底是不同的东西还是同一个东西。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又比较复杂。现详细说明如下。
      1)余杭叫早竹,临安叫雷竹,德清、安吉叫早园竹,这三种叫法基本上是同一种东西,是属于同种异名。它的学名应该是Phyllostachys praecox早竹。由于临安发展雷竹力度大,影响也大,故现在不少地方把Phyllostachys praecox叫成雷竹。有时科研人员为了表达的方便,常把早竹雷竹两者通用。 
      2)在临安有一种叫早竹的竹子,则应是另外一个东西。和Phyllostachys praecox早竹是同名异(品)种。这个品种余杭,德清,安吉原来都有的。近几年因其产量不高和笋体外观不受消费者欢迎而遭农民淘汰。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我们把第一种称作早竹,第二种称作青壳早竹。青壳早竹,笋纤细,笋壳带些绿色,笋肉较嫩,新竹秆白粉多,竹叶大而平,很少开花,产量低,卖相差,售价低。而早竹笋体粗壮,笋壳黄褐色,笋肉较硬,新竹秆白粉少,叶片卷起,常见到零星或大量开花,但产量高,售价高。
      3)早竹,雷竹,早园竹虽然基本上是同一东西,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一般认为临安的山口乡的品种是比较好的品种。而山口乡的雷竹是大跃进时期从余杭引种过去的。德清的上柏竹,安吉余墩的早园竹都是好的品种。
      4)种源,同一品种,种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是环境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的差异,后来有的竹园长势很好,有的竹园长势很差。如有的竹林丛枝病很严重,竹秆非常矮小,细小,竹秆发黄,产量很低。好的竹林在竹笋价好时一般不太愿意卖竹种。而差的竹林很愿意卖竹种,两元一株也卖得很开心。
      我们认为早竹栽培,良种是高产高效的基础,栽培技术措施是保证。竹种不好,后面最好的管理措施,效果都有限。良种首先指好的品种和好的种源。建议用好的品种如上柏竹。好的种源可到产地实地去考察,联系。
      白哺鸡竹
      白哺鸡竹(Phyllostachys dulcisMcClure)因笋体形状修长如象牙,洁白如玉,又名象牙竹。自然分布范围较广,以诸暨,安吉等地面积为大。笋嫩味鲜美,是笋中之上品。白哺鸡竹适应性较强,耐轻微的盐碱。具有较强的发笋发鞭能力,竹子成林快、产量高,一般经营的竹林,笋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经营水平高的竹笋亩产可达2000公斤。笋期4月上旬至5月中旬,盛期在4月中旬,可以采用早出覆盖栽培技术。无论覆盖笋还是自然笋,白哺鸡笋的售价比同期的早竹笋等每斤要高1-2元。
      红壳竹
      红壳竹(Phyllostachys iridenscens Yao et Chen)又名红竹。浙江省各地多有分布。龙游等地近年有成片种植。笋壳红色,笋体呈锥形,笋肉厚,味鲜美。具有发鞭能力特强,耐瘠薄,耐轻微的盐碱,成林快,投产早的特点。笋期4月上旬至5月中旬,盛期在4月中旬,笋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经营水平高的竹笋亩产可达2000公斤。成林后期容易竹鞭上浮和竹鞭充塞。需注意深翻和加土。可以采用早出覆盖栽培技术。
      高节竹
      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 Xiong)又名洋毛竹,哺鸡竹主要分布在临安,富阳,建德等地。笋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盛期在4月底5月初,笋体粗壮,令人喜爱。单株笋重一般在半斤左右,笋味鲜美。适应性强,耐瘠薄。发笋发鞭能力强,每亩出笋可达一万多株,笋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经营水平高的竹笋亩产可达2000公斤。曾有过小面积竹笋亩产高达3000多公斤记录。可以采用早出覆盖栽培技术。但覆盖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也可高海拔栽培,推迟到5月下旬6月上中旬出笋。
      三、优良笋用竹营造技术
      1.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要求土壤疏松、透气,肥沃,以及土层深厚,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乌沙土,沙质壤上为好。PH4.5-7.0,地下水位应在1米以下为好。海拔250米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东南坡,南坡,以5-15度的低丘缓坡地为好,坡位以下坡为好,有充足水源可以利用的地方更为适宜。
      许多粘重生地,透气性差,结构粘重,地温回升慢,肥力差。特别是的大量抛荒地均属此类土壤(一般尚深厚),应加强土壤改造。改造措施为:①造林前深翻土壤,深度在50公分以上;②在全垦后的土壤中,埋入土杂肥和有机肥等;③在造林后,必须勤垦翻,每年春秋各垦翻一次;④立竹成林后,要重施厩肥、化肥等。
      2.整地
      整地方法可分为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
      为提高造林的质量,促使新造林快速成林,应尽量采用全垦整地。在坡度较大的造林地上,为防止水土流失宜采用带状或块状带地的方式。在土地疏松。种植农作的熟地可以不整地而直接挖大穴种植。
      一般早竹的造林密度每亩为60-80株。在母竹来源充足,有经济实力的地方,为加快成林速度,可适当增加到100-120株。栽植穴可以采用长5O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有坡度的林地,其穴的边应与等高线平行;挖穴时应把表土和心土分别放在穴的两侧。缓坡地和水稻田种竹要特别注意开好排水沟,使排水良好。
      3.母竹
      在选择母竹时,应注意挑选冠幅小,枝条细,竹叶狭卷,小枝叶片多;竹秆节间短,新秆白粉少的早竹作为母竹。母竹的年龄以1-2年生(梅季种最好是新竹)为好,胸径2-3.5厘米,带土15公斤。有健壮芽4-5个,枝下高1.5米左右,留枝6-8盘,母竹必须生长健壮,节间匀称,分枝较低;无病虫害,无开花枝。
      母竹挖掘与运输:对符合标准要求的母竹,先确定竹鞭走向,按来鞭15厘米,去鞭30厘米挖取母竹,带土10公斤。挖时注意不要弄伤螺丝钉。母竹应及时去梢,留枝5-7档。母竹运输过程要保护好螺丝钉和鞭芽不受损伤,轻搬轻装轻卸。路途远的要用编织袋包扎竹蔸。远距离运输要对竹叶喷水保湿,覆盖遮阳避风,减少水分蒸发。
      4.造林季节和方法
      栽种季节:春季2月,梅季6月,秋季9月,冬季11月都是栽种雷竹好时机。干旱炎热季节和寒冬季节不利种竹,应避开。运输距离远的,梅季6月嫩竹太嫩,容易损伤,保存率不高,也应避开。最好是在梅季造林,因为此时母竹资源丰富,成活率高。造林时要把竹鞭放平,先回填表土,自上而下分层压实,做到上松下紧,种植深度略深于母竹3-5厘米,种好后把上培成馒头形,然后设立防风架。
      栽植母竹应掌握四点:穴底要平;竹鞭放平;适当浅栽;鞭土密接。种后必须浇透水,最好是淡水粪。再培土成龟背形。母竹植株高大的要用竹竿打桩支撑。浇水抗旱:天气干旱,土壤干燥发白时要浇水保成活。
      四、优良笋用竹幼林抚育管理
      1.及时补植:对于已死的母竹要及时补上,避免影响成林速度。
      2.除草松土:2,6,9月进行除草松土,前二年也可间作低矮的农作物,如豆科植物,绿肥等。
      3.水份管理:若遇干旱要浇水,特别是7-9月竹鞭生长与笋芽分化期。
      4.合理施肥:可结合松土进行,每年三次,每丛2月施人粪600-1000公斤,6月施人粪1250-2500公斤,9月施猪粪等,也可施化肥,但要用水冲稀。每亩每年施肥量折合复合肥50-100公斤。
      5.合理留养:新造竹林,头二年的竹笋应以留笋养竹为主。头一年每株母竹以保留1-3株竹笋成竹,第二年以保留3-5株竹笋成竹为宜。第三年要求基本满园,注意空档笋的保护,对于过多过密的竹笋也要及时删去,以减少消耗,确保留养的竹笋,更好地成竹。合理留养可概括为挖近留远,挖弱留强,挖密留稀,留好母竹,提早满园。
      6.竹林保护:钩稍留枝12档左右,进行病虫害防治。
      五、优良笋用竹成林丰产栽培技术
      优良笋用竹成林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技术操作环节,即为立竹结构调控、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水分管理、合理挖养、防治病虫害、防治开花等。早竹、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的成林丰产栽培技术基本相同。
      1.立竹结构调控
      调整竹林结构,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是获得竹笋高产的重要环节,早竹的丰产林立竹密度大体范围为600-1000株/亩,且分布均匀,密度取决于粗度。一般立竹粗度(胸径)3.5厘米以上时,密度为 
600-800株/亩。立竹粗度在3.0-3.5厘米时,立竹密度为800-1000株/亩。一般丰产林立竹粗度(胸径)应在3.3厘米(1寸)以上。
      立竹年龄为1-5年生,其中1-3年生应各占30%,4-5年生占10%。一般早竹出笋率以二至三年生最强,四至五年生下降,六年生以上的老竹应删去更新。新竹要每年留养,老竹要每年删除,始终保持一定的竹林密度和年轻的竹株结构。具体可每年每亩留养150-200株母竹。留养季节在清明前三天后四天内最好。母竹留养要分布均匀,母竹粗壮。
      早竹秆壁薄易折断,留养的新竹要进行钩梢。钩梢可降低竹林高度,改善林地光照条件,防止暴雨倒竹,冬季雪压断竹。钩梢可在5月初、6月及9月进行。5月初去捎,可用高枝剪去笋梢,也可采用摇梢的方法。钩下的笋梢可以食用或加工笋干。去梢后,可控制顶端优势,减少竹梢养分、水分的消耗,促进地下鞭根的生长。但如果去梢过早,会使竹子变脆,降低抗风雪的能力。9月钩梢在白露前后,可用刀斩竹梢,此时木质化程度提高,增强了抵抗风雪的能力,但如钩梢偏迟,竹梢顶端生长会消耗较多养分,抑制下部枝叶及地下鞭根的生长。6月钩梢在新竹展枝放叶后进行,优劣介于5月与9月之间,一般认为效果较好,钩梢一般以留枝12-15档为宜。
      删除老竹的时间以新竹成林后的6月最好,可结合松土连竹蔸一起挖去,不宜采用砍伐的方法。老蔸如不挖去,一时难以腐烂,会使土地利用率下降,影响竹鞭的延伸和竹笋的出土。
      2.土壤改良
      早竹林地必须采取锄草松土,加土施肥等技术措施。
      (1)锄草松土: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透气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保温能力,还可减少杂草对养分、水分的消耗,并变草为肥。一般成林竹园每年6月深翻松土一次,深度25-30厘米,松土锄草1-3次,结合增施有机肥,逐步实现“海绵土”,有利竹鞭生长。
      (2)培土:培土时间以冬季11-12月为好,每亩加土量15-25吨。加土时可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加土还可结合开排水沟,就地取土,省工有效。将开沟的泥土翻入林地,以增加土层厚度,使竹园逐渐形成“海绵土”,为竹鞭创造一个良好的长鞭孕笋环境。有利于竹笋个体的重量和质量,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科学施肥
      丰产竹林,必须进行施肥。根据早竹一年四季4个不同的生长期,施4次肥。根据竹笋产量目标、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及竹子生长需要的养分确定施肥量,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并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亩产竹笋 1500公斤计,可施 N 45公斤, P2O515公斤,K2O 30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3:1:2.
      (1)第1次施肥在2月份,称“笋前肥”,或“催笋肥”、“长笋肥”。此时气温逐渐回升,竹笋生长加快,陆续出土,是竹林大量消耗养分的时期,此期施肥可延长笋期,增加单株笋重,提高竹笋产量和质量,提高新竹成竹率。此期宜施尿素或人粪尿等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
      (2)第2次施肥在5-6月份,称“行鞭肥”,或“产后肥”、“长鞭肥”,这次施肥很重要,以速效肥为主,氮、磷、钾配会使用。施肥量应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左右。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100担,化肥50公斤,将肥料撒于地表,然后深翻入土。
      (3)第3次施肥在8-9月份,称“孕笋肥”或“催芽肥”。此时竹林已大量行鞭,开始笋芽分化,又遇干旱天气。为减轻竹林旱情,宜用低浓度液体肥或固体化肥加水泼施,使竹林充分吸收,促进笋芽分化,不宜深施体积大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也不宜将有机肥铺施在竹林地表,导致竹林翘鞭、浅鞭,对竹子生长不利。施低浓度液体肥料,可将人粪尿1000公斤冲水2-4倍,进行泼施。催芽肥占全年施肥量的15%。
      (4)第4次施肥在12月份,称“发笋肥”或“保暖肥”。此时气温较低,竹林生长缓慢,为了促进地下竹笋的生长,为来年竹笋早出高产提供养分,此次施肥宜用厩肥、堆肥等体积大的有机肥料,肥料直接铺施在竹林地表,不需要腐熟,以利用发酵热提高上温。
      4.水分管理
      干旱季节浇水灌溉增产作用明显。多雨季节要注意不能积水,平时要开好排水沟。在干旱的秋、冬季节;要进行竹林灌溉或喷灌。在笋芽分化期和竹笋生长期,如果水分不足,会影响笋芽的分化和形成,使出笋数量减少,鲜嫩度下降;退笋数量增加。严重缺水的,会引起竹笋的萎缩死亡。在笋芽分化期及竹笋生长期.如果降水不足,应进行浇灌,浇水数量以烧透为宜。每亩水量5-10吨。同时必须重视降低地下水位和开好排水沟排除积水。
      5.合理挖养
      合理挖笋、养好母竹是竹笋丰产的基础。在挖笋期间必须处理好挖笋和留养母竹的关系,做到既留好母竹,又多产竹笋。挖笋的时间一般清明五天以前的竹笋,一经发现,全部采挖。新母竹的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期稍后为好,一般宜在清明前后1周内,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留养母竹会使其他已分化的笋芽因营养不良而不能出土,同时留养的母竹生长旺盛,其顶端优势抑制其他笋芽的分化。此外,由于此时温度低,早期留养母竹易引起“冷退”;母竹留养过迟会因竹林内部的大量养分已经消耗而引起营养减退或生长细弱;甚至不能成竹。母竹留养的株数,以每亩200-300株为好,宜每年留养一定的数量,使早园竹林年年出笋,没有大小年,不宜一年多留一年少留。应注意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竹笋作母竹,还要考虑分布的均匀,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
      6.病虫害防治 参见七、优质笋用竹林病虫害防治。
      7.减少开花 参见八、优良笋用竹林开花和衰败复壮技术。
      六、优良笋用竹早出高效栽培新技术
      早竹笋用竹早出高效栽培新技术
      幼林经几年培育成林。一般每亩留竹600-800株,母竹健壮,结构合理亩产在1000斤以上时,即可采用早出高效栽培新技术,进行覆盖栽培。
      1.覆盖物选择: 竹叶,谷壳,砻糠、稻草、麦壳、杂草等覆盖材料。
      覆盖增温材料中竹叶最为理想,这是因为:①竹叶取材容易。②保温期长,温度稳定。③竹叶腐烂发酵、发热增温时间长。④疏松透气,利于土壤空气交换。⑤有利雨水渗入,保湿效果好。⑥竹叶对竹笋生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出土竹笋鲜嫩,色泽白润。⑦方法简便易行,竹笋采收方便。⑧竹叶来源于竹,养分全面,是竹园很好的有机肥料。
      覆盖竹叶后,竹林地面增温明显,2月0℃以上积温325℃,日平均温度11.6℃,最低10℃,最高13℃,温度变化小,而露地竹林0℃以上积温仅为93℃,日平均3.3℃,最高8℃,最低-2℃,温度变化大,覆盖竹叶对照(不覆盖竹叶)日增地温8.3℃。但竹叶来源有限,不能满足大规模的需求,现在用的较多的有稻草,谷壳等。
      2.覆盖方法:  采用双层覆盖法,即下层为发热层,上层为保温层。下层采用竹叶、杂草、稻草、新鲜猪牛厩肥等发热增温材料,上层采用木屑,谷壳等保温材料。覆盖选择在连续降雨2-3天后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若天气干旱,覆盖前每亩用20-25千克尿素与水混合泼浇,使林地湿润。覆盖前,首先在竹林周围每隔1-2米打下长50厘米左右的小木桩或竹桩。地上部分留35厘米,用塑料绳在桩地上部分30厘米处将竹林围成一圈,再用塑料薄膜或编织袋沿绳将竹林围柱,最后盖发热保温材料。
      (1)谷壳覆盖法
      谷壳又称砻糠,其覆盖效果仅次于竹叶,一般每平方米林地覆盖8千克,日平均地温比不覆盖增加 4.8℃.初笋期提早45天,早期笋产量,竹笋平均价,竹笋总产值都显著提高。
      (2)稻草覆盖法
      稻草覆盖法,先将稻草铡碎,撒铺于林地,每平方米在8千克左右,比不覆盖稻草的林地地表温度增加 4.2℃,初笋期提早18天,稻草保温增温效果较差,原因是稻草易吸水而导致降温,在生产中,可增加覆盖厚度,并进行二次覆盖。
      3.覆盖时间:
      11月中旬—12月上旬至中旬为好,因为此时覆盖的林地,出笋旺期刚好处在我国高消费阶段的春节。覆盖最好在雨后2-3天内,若没有下雨,则在覆盖前要浇水,使林地湿润。
      (2)覆盖厚度:雷竹25cm—30cm。高节竹等40 cm,毛竹30cm左右,覆盖后地表温度可达10℃以上,并且可以保持2个月以上,在肥水条件适宜的情况下,30一40天即开始出笋。覆盖过薄,保温增温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早园竹出笋的起点温度;覆盖过厚,虽然能显著提早出笋,当年效益极好,但出笋过早,笋期提前结束,母竹就不能正常留养,早出高产技术就不能连续进行。因此,竹叶覆盖的厚度要适中。双层覆盖法中,发热层、保温层的覆盖厚度以各15厘米为宜。
      (3)水分管理。要提早出笋必须满足竹林生长各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促进提早发鞭和笋芽分化。在缺水的情况下,竹林发鞭迟缓,笋芽分化量少质差,竹笋生长慢,出笋迟。一般竹园一年应浇2次水;8-9月,笋芽分化期,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易干旱缺水。应灌造一次水,使早园竹在冬季出笋;12月至翌年2月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覆盖前必须进行人工浇灌,浇水量每亩在15吨左右。
      (4)施肥管理。竹子生长所用的营养元素很多,除氮、磷、钾肥外,一般都能从土壤中得到满足。因此施肥主要是施氮、磷、钾肥。近几年来,硅肥在竹林生长中应用渐广。氮、磷、钾的比例可采用5:1:2,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一年分4次施。
      第1次施肥在5月底6月初,每亩施尿素50公斤,厩肥1000公斤,先撒于地表,然后结合松土,深翻入土。这次施肥以速效肥为主,施厩肥等有机肥要经过腐熟,以迅速补充竹林养分,恢复竹林生长,促进提早行鞭。
      第2次施肥在8月底9月初,每亩以复合肥100公斤,冲水5000公斤绕施,或撤于地表,再进行浇水,以低浓度液肥缓解旱情,并使竹林充分吸收,促进笋芽提早分化。
      第3次施肥在10月底11月初,每亩施厩肥4000公斤,浅翻入土中。这次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保持土壤疏松湿润,提高地温,促进笋芽膨大,为早出高产打下基础。
      第4次施肥在12月中旬覆盖保温时进行,每亩施尿素60公斤,冲水15-25吨;浇透林地。这次施速效氮肥,目的在于促进竹笋出土,提高产量。
      (5)挖笋和养竹。一般竹园12月进行施肥、浇水、覆盖后,40天左右开始挖笋。可拨开覆盖物挖笋,挖出笋后,将土回盖原处,再将覆盖物盖好,使土层继续保持一定的温度。初期可隔几天挖一次笋,然后逐渐缩短间隔天数。3月上旬,气温上升到高于覆盖地温时,应逐步移去覆盖物。或在预计挖笋过半时,减少覆盖物的厚度,或全部撤除覆盖物,以降低土层的温度和湿度,延迟竹笋出土期,便于留养母竹。撒下的谷壳等覆盖物可堆成一堆,翌年再用,如覆盖物已腐烂,可在5-6月松土时作有机肥施入林地。采用早出笋技术后,早园竹可提早2个月出笋,产笋高峰期不宜留养母竹,应在出笋后期合理留养。或成条块状地提早除去部分林地覆盖物,保留部分笋芽,待气温回升时留养母竹。一般每亩留养150-200株。由于提早出笋的林地留养母竹较早,而此时气温尚较低,甚至于有霜冻或低温危害的危险,故对留养的母竹应进行保护。可采用尼龙袋套袋,或在新竹周围盖竹叶,稻草等措施防止霜冻或低温危害,以免母竹留养不好,影响竹林生产力。
      母竹留养后,多余的覆盖物应搬出林外,可在下次覆盖时继续使用,使用二三次的覆盖材料可在林外堆沤发酵后,再作为肥料,返还竹林,如过多可返还其它未覆盖的竹林。
      6间歇覆盖:覆盖栽培不应连年进行,应隔年,隔二年进行。保持竹林生产力的持续经营,并可大大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其他笋用竹早出高效栽培新技术
      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都能采用早出高效栽培新技术,但难度比早竹要大得多。按易难程度排为早竹,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基本和自然出笋早迟相联系。但红壳竹比白哺鸡自然出笋略早,早出却比白哺鸡难。
      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主要覆盖技术基本同早竹覆盖。
      现将需要注意的不同点作介绍。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覆盖厚度比早竹要厚,一般采用双层覆盖法,底下一层采用稻草厚30厘米,稻草要铺均匀踩紧,一次浇足水。上层采用谷壳厚25-30厘米。一般覆盖后40天开始出笋。
      白哺鸡,红壳竹,高节竹覆盖季节在12月底为好。
      红壳竹覆盖特别要注意及时移去覆盖物,尽量少留在地上,同时要在5-6月深翻林地。以免竹鞭上浮,影响以后的产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