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大众情人”俊男潘安的死因是个谜 众多嫉妒者

 昵称5638494 2012-07-09

  一


     郑州古时候多美女,《诗经·郑风》就写出了男人在郑都东门外见到众多美女的惊讶和赞叹。那可是笑靥灿然、缤纷照眼。可是你知否,郑州还出俊男,你或许会笑,咱翻翻尘灰蓬蓬的《晋书》,上面说,这俊男在洛阳走,洛阳你知道,当时的首都,有话“洛阳女儿好颜色”,也是美女如云的地方,美女一多就互相当镜子照,照自己也照他人,互相照着的时候,就照见了这个俊男,就为之癫狂不已,忘掉礼教矜持,跟着搭话说笑,还联手相拥,把个俊男围在中间,向他投掷花果,俊男少见这个阵势,善意笑着逃离,回去的时候,车上已经是满满的花果。这件事情,若果不是当时传得到处都是,也不会进了严肃的史书。这个人就是潘安。


     潘安从洛阳这么一走,就走成了大众情人。有个叫左思的,就是那个因写《三都赋》而“洛阳纸贵”的人,一直觉得自己很男人,听说了潘安的好事,也想上街走一走,走是走了,却没有得到什么花果,而是一群韵香味艳的唾沫。左思好懊丧,左思右想去了。还有个张载,因写《剑阁铭》,晋武帝派人镌石的那人,也想上街一试,却是被一群小儿用瓦片和石子撵了回来。两人上演了一场男版的东施效颦。这世界是个世俗的世界,花遇蝶的感觉和花遇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左思、张载,文章上得了市面,人却容不得街景。这件事依然传得满洛阳,就又传到了《晋书》上。


     俊颜也是会影响他人的,这里有着说不清的问题,其中可能就因妒忌而开罪什么人。有个人就现出了不满,这个人叫山涛,就是“竹林七贤”中那个被嵇康写绝交信的山涛山巨源,山涛在皇上面前说:“潘安之美,并不是真美,是他化装化的。”然后给皇上献计,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宣潘安穿冬衣上朝,必然见分晓。潘安急匆匆换上冬天的朝服,顶着烈日在殿外等旨面君。等了很久皇上才召见,这时的潘安早已汗流浃背,脸上被汗一冲,愈加玉色凝脂,粉里透红,哪有什么粉妆。皇上龙颜大悦,极赞潘安的美是空前绝世。山巨源又一次陷入了尴尬的源流。


    有人说,潘安不就那么一张脸?非也,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面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早就名冠乡里。潘安祖父名瑾,做过安平太守。父亲名芘,曾是琅琊内史。这么好的条件,他十二岁就能诗作文,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岁就写出著名的《藉田赋》。

    潘安大名潘岳,字安仁,人家叫着潘安仁的时候,或许就把那个仁给省了。《文赋》将他与陆机齐名,“潘陆”就是潘安和陆机。梁钟嵘《诗品》将潘安作品列为上品,并有“潘才如江”的赞语。潘安的《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都是诗赋中的名篇,流传后世有《潘黄门集》。

    说归说,人们知道的,还是那个俊男潘安。中国历史几千年,潘安始终稳固着“大众情人”的民间地位。不都这么说吗:“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再有,《金瓶梅》中王婆总结出完美男人的五项指标,第一点便是要貌若潘安。王实甫的《西厢记》里便以潘安代张生:“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现在的黄梅戏《女驸马》,还有“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罩婵娟”的唱词。

    潘安小名檀奴,后世文学中,“檀奴”、“檀郎”、“潘郎”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韦庄《江城子》中有词:“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李后主《一斛珠》中言道:“嚼烂红苹,笑向檀郎唾。”都够骚艳的。

     可见潘安貌对于审美的影响,潘安已成为千年来俊男的代称。


  三


   虽然长得帅,潘安却没有以此为资拈花问柳,而是对妻子用情专一。潘安十二岁时,与十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杨氏咱没见过,但可想象那人一定是既有内质的美,又有外在的秀,所以让潘安一生迷恋忠诚,二十多年,两人相濡以沫,感情甚笃。杨氏先其而殁,潘安悲痛欲绝,涕泪凝成三首《悼亡诗》,看到者无不跟着悲凄。李商隐就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多少年后,苏轼的《江城子》不知有无从这里受过感染。潘安此后一直独身未娶,更为千古佳话。“潘杨之好”成了一个美词。就这一点,也够他成为无数女子梦中情人坚若磐石的理由。

    还有一点让人感叹,潘安是个孝子。元康六年,母亲有了病,就毅然辞官照顾母亲。他在洛阳城南洛河旁造了一所房子,周围种了花草,栽了柳树,与母亲相亲相守。怕母亲烦闷,还经常驾车带着母亲出游。这时间他留下的名作就是《闲居赋》。事业和母亲,母亲为重,很得人们的称颂。二十四孝中“辞官奉母”就是说的潘安。

    但是后来,却也因潘安的一时之误,把母亲连带进去。多少带有了悲剧色彩。



      还得提提那个《藉田赋》,潘安二十岁时,逢晋武帝司马炎下乡耕田作秀,当时文人纷纷作诗拍马,潘安也凑热闹,一首《藉田赋》一下子声震朝野。人俊美,还写得好诗?嫉恨带来的结果,就是被排挤出朝廷,赋闲十年。青年人再有抱负也让你无用武之地。直到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已经三十有二。这中间“历尽坎坷路,少有顺畅时”,升升降降,似乎没有什么可说道的,很快就快知天命了。没事就与一些人坐坐,喝喝茶赋赋诗,陆机、陆云、左思、刘琨以及大名鼎鼎的富翁石崇都在这个圈子中。潘安曾有《金谷集作诗》,写出他们欢饮笑谈的时光和清啸赏乐的友情,最后两句是“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写得豪气冲天。

     那个时候的社会背景很乱,搞不好就站错了队,或被人诟病。这个圈子就给人弄成了以贾谧为首的二十四人“政治集团”,贾谧是著名的丑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潘安之手。贾南风对潘安也不错,不错到什么地步,就只有潘安知道,反正也有传说称潘安和贾皇后有点儿那个。这或许是被那些杀潘安的人故意弄出来的,或许是一种无奈的应付,因为贾皇后着实是黑丑得可以。潘安毕竟是个小人物,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或者说也想有一个好命运。别忘了那个时候正是“竹林七贤”的年代,一个个精神上都有点儿问题。不是人出了问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贾皇后不会生子,又想长期左右朝政,就想把太子害了。有天晚上,贾后以惠帝生病为由,唤太子入朝,并设法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一篇草书。太子醉得一塌糊涂,就照着乱抄一遍。太子哪里知道,抄的东西被进行了技术处理。

    一篇有谋反之意的文章。做技术处理这个活的,有人说是潘安,皇后安排潘安去做,潘安不做怕是不行。结果是,太子废为庶人,太子生母也被杀了。可是不久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尽诛贾后党羽,贾后被以金屑酒赐死。潘安势在难免。 晋惠帝永康元年,潘安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五十三岁。

    槛车载送东市时,潘安眼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也身披锁具,这个孝子不禁泪如雨下,哭拜在地喊着:“是儿负了娘啊!”回头时又看见好友石崇一家几十口背插罪标。想起以前写的那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本是讲两人友情笃深,一起终老田园,却一语成谶,血溅黄壤了。刚才说了,那个时代就是一个扭曲的时代,光命丧权利争斗的就有万人之众,潘安只是其中一个小人物。非是美女多薄命,美男也如此。这次“杀身灭门”之祸,只有因回老家扫墓等事由的潘家四人逃脱。

     按说潘安作为文臣才子、知名人士,谁要是说说话,或能逃脱一死。潘安去找了孙秀,早年潘安随其父在山东琅琊时,孙秀是父亲手下的小吏,潘安那时讨厌这人虚伪狡诈,两面三刀的本性,曾多次鞑辱过他。但是仕途上走得顺畅的还多是这种人,现在人家当上了中书令,成了司马伦的红人。

    在人屋檐下,也得低低头了,潘安说:“还计较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吗?”孙秀正得意之时,自然不把以前的潘公子放在眼里,他对了一句《诗经》:“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安气愤地拂袖而去:“愿杀愿剐,潘某恭候!”

    当时还没有给潘安定罪,只是受了牵连,孙秀落井下石,诬告潘安辱骂相国,司马伦珍惜潘安的人才,想留下以用,没有理会。但小人孙秀怕潘安不死,又诬告潘安及石崇、欧阳建等人,阴谋奉淮南王允作乱,司马伦这才做出决定。  

    石崇的被杀也与孙秀有关,孙秀早就看上了石崇的婢妾绿珠,非要趁人之危夺爱,石崇将其婢妾数十人叫出让孙秀的使者挑选,尽管这些婢妾个个艳绝无比,但孙秀就要南国美女绿珠。石崇也算男人,坚持不给。孙秀大怒,极劝司马伦诛石崇,绿珠也跳楼自杀。

    孙秀得逞一时,却不能舒心一世,后来也因陷害国家英才而触犯众怒,在宫廷斗争中,最终被乱刀砍死。

   不过,很多人认为潘安的死是个冤案。因为其死因在东晋南北朝的史书中没有记载,只是三百年后,房玄龄写到的。所以很可能是误传。潘安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就真的不清楚了。





     潘安是中牟大潘庄人。叫中牟是因为境内有个牟山,一千八百年前的官渡之战,就发生在中牟。去时问路于老乡,可知道潘安故里?可是知道,从这里往南再往东,一大片树林的地方就是。可是热情,那里面含了几分自豪呢!

     走进潘安故里,曲径通幽处,池水荡漾,垂柳依依。墓地在树林后面,据说这墓经受了黄河的多次决堤,被埋在了黄土下面。棠梨点点在墓的四周白着,是潘安喜欢的花。

    想起潘安三十岁后,重新被任用,当了河阳县令,河阳就是杜甫诗中的“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的河阳,内心具有美质的潘安,治理山水时,引领百姓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遍植桃李。几年后,河阳境内一片鲜花烂漫,秋天则硕果累累。时人号称“一县花”,潘安也被百姓戏称为“花县令”。

    那么,这里花草缤纷,想是潘安喜欢的环境了。

文/王剑冰

[ 本帖最后由 皓月88 于 2012-7-9 09:42 编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