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典】
残忍无道为帝位
胡亥是秦始皇十八儿子中最小的一个,皇位本不该由他继承,可是他利用随侍秦始皇之机,勾结赵高、李斯毁掉秦始皇临终前留给长子扶苏的遗诏,改称“扶苏为子不孝,特赐剑以令自裁”云云,从而逼死了亲兄,篡夺了皇位。
关于秦始皇之死,历史上有种种传说,有病死与被害两种说法,但持被害一说较为普遍。较为可靠的说法是,秦始皇是在病中被他的亲生儿子胡亥与太监赵高合谋暗杀。
在秦始皇临死之前,赵高曾对胡亥讲过:“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往,孔子著之,不为不孝。”这一段话为胡亥找到了杀父夺位的理论依据。
公元前210年的冬天,秦始皇不甘寂寞,再次巡行天下。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随从,儿子胡亥也随行。
当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行进到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的渡口时,秦始皇突然发病。秦始皇的病日甚一日,约觉着自己不行了,便让赵高代为起草玺书(皇帝遗嘱)给公子扶苏(当时扶苏与大将蒙恬一起率兵在塞北防御匈奴),意思是叫他到咸阳(秦的都城所在地,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20里)主持参与父皇的葬礼。玺书已写好加封,暂放在赵高掌管的行符玺事所,尚未交给使者传送。
很快,一代枭雄秦始皇便不明不白地死了。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在他死后,人们发现他后脑有一颗三寸长的铁钉,显然是被人害死的。
谁能对秦始皇下毒手呢?这是个千古悬案;但是最大的嫌疑对象只有胡亥与赵高两人,因为基本上只有他们俩才可以直接接触皇帝本人,另从后来发生的事实来看,也只有他俩才有弑君动机。
赵高是个私生子。他父亲曾因罪被处以宫刑,割掉了生殖器。母亲被没为官奴,与人私通生下赵高,即所谓的奴产子,照例也要接受宫刑,永世不得生育。秦始皇听说赵高长得膀大腰圆,臂力过人,又熟知法律,就任命他为中书令,并让他教胡亥学习律令,二人非常要好。赵高曾经触犯刑律,秦始皇责成蒙毅(蒙恬的弟弟)处理。按照法律应处以极刑,但秦始皇舍不得,破例赦免了他,又官复原职。因此,赵高对蒙氏兄弟恨之入骨,伺机挟嫌报复。
丞相李斯以为皇上死在外边,怕诸公子闹事,天下陡生变乱,便严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他叫人把秦始皇的棺木载在韫凉车(帝王或权臣的卧车,有窗户,关上则温,打开则凉),由秦始皇生前得幸的宦者陪乘,其他人一律不许靠前,像平时一样给秦始皇送吃送喝。百官奏事如故,宦者从韫凉车中准其奏事。因此,众多人中只有胡亥、赵高及受宠的宦者五六个人知道皇上已不在人世了。
秦始皇一死,胡亥便与赵高一起密谋,准备假借始皇的命令,杀掉扶苏,立胡亥为太子。之后,赵高又去找李斯,对李斯说:“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书信和符玺,现都攥在胡亥手里,皇上已死,无法活转过来,要定谁是太子,就凭你我两人的嘴往哪边歪歪了。你看这事怎么办好?”但李斯并不买账,说:“你怎么说出亡国丧家的话呢!这不是为人臣的所能说三道四的!”
赵高见李斯一本正经,便给他摆出利害说:“我看你哪方面都不能和蒙恬比。你自己琢磨,扶苏是信任你,还是信任蒙恬呢?”李斯也认了,说:“我比不了蒙恬。”赵高又进一步引李斯上道,说:“扶苏登上皇帝宝座后,我敢肯定,必用蒙恬为丞相,你最终不过怀揣徒有虚名的通侯之印荣归故里罢了。胡亥为人仁慈宽厚,轻财重士,嘴上不会说,但心里有数,我看秦的诸子没有能比得上他的,做皇帝的接班人毫无问题。你好好考虑考虑,把这件大事早点定夺下来。”
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活了。于是,二人合谋伪造秦始皇给丞相的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太子。并篡改始皇给长子扶苏的信,斥责扶苏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屡次上书诽谤皇上,蒙恬失职,不能及时规劝扶苏改邪归正,二人一并赐死。
扶苏接读诏书,内心十分悲痛,泣不成声,欲自杀以了事。蒙恬头脑比较清醒,觉得事有蹊跷,劝止扶苏说:“陛下在外巡行,未闻立过太子,派臣蒙恬率30万人守卫边防;公子您为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如今,只来了一位使者,您就想自杀,怎么能够知道其中没有诈伪?请让我们再次向皇上请示,如果是真的,再死也不晚。”这时,使者等得不耐烦了,一个劲儿催按圣旨说的办。扶苏为人老实厚道,不愿多想,因而对蒙恬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还请示什么呢!”说完,便毫不犹豫地拔剑自刎了。蒙恬却不肯做冤死鬼,赵高便把他囚禁在阳周的监狱里。
通过这场宫廷政变,胡亥获得了最高权力,赵高也由管理宫中车马的中车府令升为郎中令,全权掌管宫中警卫,成为最高决策者的一员。丞相李斯则白忙一场,啥也没捞着,仅保住了他的丞相职位。
赵高与胡亥二人夺取权力后,胡亥因自己是少子,惧怕诸公子争夺自己的帝位;赵高因自己出身卑贱,担心那些累世功勋重臣不服自己擅权专政。为了保住各自的权位,为了卑劣的私利,他们二人又一次勾结在一起,在宫闱中又一次刮起腥风血雨。赵高建议秦二世把从中央朝廷到地方郡县官吏中的有罪者,统统杀掉。他认为这样干有两个好处:一是在上面,可以使皇帝的威严震慑全天下,二是从下面说,可以除掉皇上一向所不满意的人。
赵高对秦二世说:“眼下不能师法文治而应取决于武力,希望陛下能顺应这种形势,千万不可以犹豫,那样群臣就来不及谋划了。”赵高不但让秦二世诛杀异己,而且主张要严刑峻法,株连亲族。他说:“严法而刻刑,把犯罪者及有牵连的人统统杀死,直至灭族。诛灭大臣,疏远您的骨肉兄弟,让贫者富之,贱者贵之。把先帝留下的旧臣全部铲除,重新任命您所信任的人,让他们守护在您身边。这样他们会从心底对您感恩戴德,除去了祸害,断绝了奸谋,君臣感受恩泽,均承厚德,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纵情享受了。我看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杀宗室,诛大臣,尽除股肱手足。赵高的话纯属灭国之计,乱天下之策。但胡亥是惟赵高之言是听的,对于赵高这套充满了杀气的狠毒计策,他认为非常对,并立即开始实行。
首先,二世下令立即更定律条,并让赵高直接参与其中。按照新更定的律条衡量,群臣与诸公子正好触犯律令,于是诸大臣与诸公子接踵被捕入狱,他们被交付给赵高,二世让赵高对这些人审讯、法办。当然,这并不费什么事,因为这些人的“罪行”不查已清,对他们的判决不审已定。
于是,开始了一场血腥的大杀戮,共有12个公子被诛杀于咸阳,并于街市斩首示众。有6个公子被杀于杜,胡亥和赵高对于公主们也丝毫不放过,共有10个公主在杜被桀死。桀是当时一种酷刑,即分裂肢体。这些公子、公主的财物被全部没收,统统归了二世皇帝所有。因与公子、公主们有牵连而被治罪者比比皆是。
公子将闾兄弟三人,一向恪守封建的礼仪道德,此时被囚禁在内宫之中,正在被单独审定罪行。二世派使者向将闾兄弟三人传达诏命说:“你们三人不尽为臣之道,理当判处死罪,官吏依法前去行刑。”
公子将闾满腹冤屈,自我辩护说:“就宫廷的礼节而言,我从来不敢不听从司仪官的宾赞;就朝廷的位次而言,我从未敢疏忽有失;就奉命对答而言,我从未说错过话。怎么说我不尽为臣之道呢!希望能知道罪名再死。”从公子将闾临死前的这些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厚耿直之人,而且过于认真,同使者辩白这些事情,其实像他这样一个生活于宫廷之中的公子,应了解不少宫廷内部斗争的阴狠残酷,应懂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
使者果然没有理睬他的申辩,只是说:“我没有参加这件事,只是奉命办事。”
公子将闾仰天大叫,一遍又一遍反复呼喊道:“天啊,我没有罪!”“天啊,我没有罪啊!”使者不再说什么话,只是等待。结果,公子将闾和他的两个同胞弟弟流着泪,满腹冤屈又无可奈何地拔剑自杀了。
一个又一个公子、公主被戮、被桀,使得整个皇族为之震惊惶恐。此时,公子高尚未被杀、被抓,但他知道自己最终也难逃一死。他曾经想到要逃走,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妥,那样必然会牵连家里的亲人,会遭到满门抄斩,还不如走一条以自己一人之死而保全家人性命的道路。于是他给秦二世写了一封上书,书中说:“先帝在世之时,臣深受恩泽。入宫则受赐食,出宫则赐乘舆。皇帝御府中的衣服,先帝赐与我,宫厩中之宝马,先帝也赐与我。我受如此皇恩,本当与先帝同死,但当时却未能,这是我做人子的不孝,做人臣的不忠,而不忠不孝之人是无法立身于世的。请陛下允许我为先帝殉葬,希望能把我埋在骊山脚下。求陛下哀怜我,答应我的请求。”
公子高的这一行动,使秦二世大吃一惊,看了这封自己主动请求殉葬的上书,他又是惊喜,又是疑惑,立即派人把赵高找来,把公子高的上书拿给他看,并担忧地说:“这是不是窘迫无奈,狗急跳墙啊?”赵高边摇头边狡诈地笑道:“现在大臣们整天担心自己的死亡都来不及,怎么会图谋造反呢!”
事无大小巨细,二世全无主意,均要依靠赵高的谋划。此时听赵高如此说,也就打消了疑虑,诏令准许公子高的请求,并且赐给他金钱10万,作为死后的安葬费。
【点评】
有了最高权力就意味着有了一切,失去了最高权力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在中国封建帝王的眼中,最高权力主要的并不是管理国家、发展经济、造福人民的工具,而是获得天下臣服,可以为所欲为。因此,最高权力不过是最高欲望的满足,获得权力不过是为了满足欲望的奋斗。正是在这种贪婪的欲望指使下,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皇帝为了追求最高权力,可以不顾父子之情,母子之恩,兄弟之义,人伦之德而大开杀戒。弑父、弑兄已成为他们打败敌手,爬上皇帝宝座,获取最高权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像秦二世这样,一气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共计33人诛杀或逼迫自杀,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充分反映出宫廷斗争的残酷无情,而秦二世要获得最高权力也不得不如此。
【权道秘笈】
把嫉妒转化为动力
很多人之所以生活不快乐,总是感到不满足,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而是在把自己与别人相比后产生了深深的嫉妒情绪,心理上常常无法保持平衡。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一种不道德的心理现象,而且是一种危害人们心理健康的疾病。据医学专家调查发现,嫉妒心强的人容易患心脏病、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还容易产生胃痛、背痛、情绪低落、心理失控等身体疾病。
嫉妒是一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不良心理,所以必须设法克服,否则将贻害无穷。克服嫉妒心理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做到心胸开阔,正确对待那些比自己能干的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嫉妒所导致的害人害己的恶果。此外,最好要唤醒自己的“积极嫉妒心理”,以自爱、自强的态度和行为勇敢地挑战对手,展开竞争。
长时间地停留在嫉妒之火的煎熬中,并不能使自己改变面貌。最好的方法是升华这股嫉妒之情,建立强大的自我意识,增加自己的竞争心。
当你发现自己正在嫉妒一个人的时候,不妨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嫉妒他?嫉妒的结果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能不能反过来让他嫉妒你?……
在反问几个为什么之后,你就能够化嫉妒为竞争的动力,争取事业上的成功。即使你发现在一些方面自己确实比不上对方,也不要嫉妒,你不妨找出自己独有的优势,将其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得到心理的平衡,获得生活的乐趣。
嫉妒之心,可谓人皆有之。若要一个人完全没有一点嫉妒心,那是很难的。但是,聪明者都懂得把嫉妒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形成一种积蓄力量、智慧去战胜对方的积极心理,既不甘于落后,又对自己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才是强者的风度。
如果一个人的嫉妒心过重,像中邪似的被嫉妒之火所控制,那么就会把主要精力和全部智能用在攻击别人上来。结果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妨碍自己的进步,产生种种苦恼、不安和愤怒。嫉妒之火燃烧得过旺时,就会毁灭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