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金门国家公园(三)ppt
2012-07-10 | 阅:  转:  |  分享 
  
金门国家公园(三)Chengz6052012.05.26近代的金門僑鄉社會,在很多方面都呈現了閩南民間文化與南洋殖民文化融合後的嶄
新風貌,其中最明顯而具特色的就是洋樓。從類型來看,主要特徵是外廊與西式山牆裝飾,中西合璧、華洋並存,反映了特定時代背景下,僑鄉社會
的共同價值觀與集體意識,更因此形成了金門地區新的建築類型與文化形式。「得月樓展示館」規劃展示內容以村民的僑居地生活、文化來呈現,
同時將得月樓的防禦特色與水頭聚落的僑鄉文化相結合,展現閩南與僑鄉文化的獨特性,讓參訪賓客對於金門島嶼豐富的文化歷史有更深入的瞭解與
體驗。「得月樓」主屋建築結合中式傳統及西洋裝飾藝術,材質上有泥塑、石雕、磚雕、木刻等不同類型,共同表現出金門海洋文化的特質,從豐
富繁茂的西式磁磚壁飾及大器的格局中,可以想像當時昌盛華麗、富裕的景象。沿著水頭聚落散步,彷彿走進先民出洋的歷史步道,思緒穿越漫漫
的歲月長河,這人去樓空的古老建築,看盡世間的繁華與沒落,穿越了百年時空,依然風情萬種,已經成為金門歷史的活見證。金門沙蟲有挖、炒
、吃三快之名,所謂「挖」要快,是因沙蟲的出口多,發現時要用鋤頭快速把沙土翻上將其擒獲,而「炒」要快,是因沙蟲料理一般以清炒為主,因
此炒時熱鍋熱油,使炒後肉質快速收縮能保有其脆度與鮮度,最後「吃」要快,才能保有沙蟲之清脆可口而口齒留香。早期生活貧困,所以傳統金門
的宴客菜,第二道通常推出的是仿魚翅的「宴菜湯」,其湯底就以沙蟲乾磨成粉狀入湯調製,以達湯鮮味美的功效。俗話說「秋風起,蝦蟹肥。」
秋高氣爽的時節,正是到金門吃螃蟹的好時機,金門的青腳蟹肉質鮮美甘甜,只要清蒸,就可以品嚐到原汁原味,也有會在螃蟹活體時便加入高梁酒
與辣椒等香料把它醉昏,滋味更是特別。金門古寧頭一帶地區,是古寧頭大捷五十六小時浴血苦戰的戰場,現址設有城門一垛,城門上立有國軍戰
鬥英雄銅像,供人憑弔當年奮勇殲敵的國軍戰史。「古寧頭戰史館」位於金門西北部古寧頭戰場遺址,是一座城堡式建築,今日的古寧頭,經金門
國家公園的規劃建設,已從六十年前肅殺之地,成為旅客必遊的觀光景點。「古寧頭戰史館」正面兩側牆上有大型浮雕,描繪戰役中國軍英勇奮戰
的情景,兩旁草坪上則有當年的金門之熊M5A1型坦克,內部陳列有武器、作戰文件、作戰指揮官照片、戰情大型油畫等,並提供「古寧頭大
戰」多媒體影片供遊客觀賞,以緬懷當年拋頭顱、灑熱血,保衛金門將士們的犧牲精神。適逢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雖然兩岸關係已轉為和緩,武
力衝突相對降低,但大陸諸如廣東、福建、江西地區所部署的導彈與防空飛彈、距台六百海浬內部署的新式戰機及海軍潛艦戰力的發展,均讓台灣感
到相當程度的敵意與針對性。戰史館內掛有十二幅名家所繪的戰況油畫,生動重現古寧頭之役,國軍官兵冒著炮火穿越生死線的慘烈戰況,但到了
今天,到底有多少人還記得那些長眠在紅土地上的無數英魂?「戰爭無情,和平無價。」關愛他人、珍惜生命,才是人類應有的智慧,敵對的關係
要比愛的關係來得更深沉,但願讓殺戮走入歷史,使和平成為永恆,唯有和平與安定,始能追求人民的幸福與發展。這座「北山古洋樓」的西式古
建築,座落於北山村路口要衝,當年古寧頭之役時,曾一度淪為共軍之前進指揮所,與逐屋掃蕩的國軍短兵相接,雙方在此火拼、巷戰連連,頹圮的
斷壁殘垣,完整呈現著彈痕纍纍、觸目驚心的戰役景像,不難想像當時激戰之驚心動魄。明、清時期,古寧頭的南、北山兩村莊人才輩出,文官武
將威名遠播,因此亦有李氏家廟七座,且半數以上為木構建築,非常珍貴。走進村落,如走入歷史迴廊。可惜位居古寧頭戰區,遭到戰火摧殘,多數
已毀損,這些難得的古厝建築,每一棟都有無情戰火所遺留下來的纍纍彈痕。古寧頭地區以李氏為大宗,這座北山村的「李氏宗祠」,規模宏偉、
雕飾華麗,平常大門緊閉,惟有在大祭典或婚喪喜慶時才會開門。金門共有一百八十多個姓氏,由於各村落以「一姓村」為主,聚落就是一個大型的
血緣家庭,所以當地特別重視宗族關係,他們各立宗祠,單單各姓宗祠就有一百六十多座,最古老的超過四百年,為台閩地區宗祠最多的縣治。這
座名為「振威第」的古宅,是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光顯」的故居,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二百多年歷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李光顯為一品
武官,曾任提督,故村民慣稱此宅為「提督衙」,又因其平海寇有功,卒後追諡為「振威將軍」,故又有「振威第」之稱。中國人的宅第在建造時
,非常重視風水,如週遭的環境有難以避免的巷道或柱石,將成為所謂的「路衝」,在無法去除路障的情況下,立石以做為迴避路衝的屏障,民間稱
之為「石敢當」。「古龍頭水尾塔」建於清朝乾隆三十二年,金門人慣在水陸交會的海水末端,建塔以制水路魑魅、保境佑民。此塔分為三層,自
底部向上逐層縮小,皆由矩形石塊所構成,四面分別刻著佛、法、僧、寶四字,頂端有一個葫蘆形的塔尖。古寧頭「雙鯉湖」是由一連串的淡鹹水
池塘、養殖池所構成,池沼附近水草豐美、水生植物、藻類繁盛,魚蝦鮮腴,岸邊樹籬林立,提供了鳥類良好的覓食和隱蔽環境。「雙鯉溼地自然
中心」位於古寧頭雙鯉湖畔,以介紹金門地區的自然資源為主,內容豐富且展示手法靈巧多變。一樓介紹古寧頭地區的人文史蹟、文化景觀以及地景
的演變歷史,另有金門的地質、土壤、水文等資源的簡介及介紹金門的樹林及樹林中的鳥類,並有鳥聲,讓遊客彷若置身森林中。图片和资料
来自网络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金門不僅以戰地風光及人文特色著稱,當地的風味特產更
是遠近馳名,尤其金酒公司獨樹一幟、自創「金門香型」口感的金門高梁酒,更是聲名顯赫、聞名遐爾,來到金門旅遊的人,總不免要到金門酒廠朝
聖一番。在人们的印象中,「金門」是一個不沾城市喧囂的地方,肅穆又神秘,秀麗的景色與軍事要地為它贏得「海上公園」與「地下堡壘」的別
稱。但金門的民俗文化特色,比起戰地風光毫不遜色,保存的古蹟即達二十一處之多,縣級的古蹟也有十二處,可以想見當年人文薈萃的盛況。金
門是以花崗片麻岩為基礎的島嶼,經過千古以來時間的精雕細琢,處處展現出滄海桑田的歲月刻痕。生物資源鳥類最豐富,金門地處大陸沿海的弧線
邊緣,恰是候鳥南遷北返的主要路徑,加上自然環境優渥,食物資源豐富,以及人為干擾少,每年都吸引許多鳥類在此繁殖、度冬或是過境停留,尤
其每年冬季的黑衫軍「鸕鷀」,成千上萬落日歸巢的畫面,非常壯觀,可說是世界級的景觀,也使金門成為熱門的賞鳥聖地。金門酒廠生產的各式
酒類,依儲存分有瓷瓶與玻璃瓶兩種,其中瓷瓶不易揮發,酒的保存較好。由於酒廠的軍方與政治色彩,對酒瓶的設計有一定的影響,歷年設計的瓷
酒瓶,反映著台灣政治意識及金門當地的特殊文化,其中紀念酒的瓷瓶設計,尤富軍事與政治色彩。金門高梁香醇濃郁,足堪「酒國之王」美譽,
尤其陳年特級高梁市場上經常造成搶購熱潮,供不應求。金門縣政府每年稅收,超過一半來自金門酒廠,金門所有的基礎建設、社會福利等支出多來
自於金酒的盈餘,是年年營收超過百億的獨家事業,為金門賺進巨額鈔票,成為唯一不靠中央補助的縣市級單位,也穩定了金門人的福利設施與幸福
生活。蓮豐山「牧馬侯祠」位於金城鎮庵前村,祠中奉祀「開浯恩主」,據傳始於唐朝,歷經多次整修,現在的廟宇是清道光二十三年所重建,為
一座古色古香的三進式寺廟建築,這座廟宇的建築特色,是屋頂上的山牆為土型的,在金門屬於罕見的,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唐德宗貞元二十年
間,陳淵奉旨率領十二姓墾民來此養馬,形成金門發展之先驅,所以金門人將他視為「開浯恩主」,為感念其恩澤,村民們在陳淵設置的牧馬場處,
立祠奉祀,至元代朝廷敕封「福佑聖侯」,賜額「孚濟」,後人尊稱為牧馬侯,這也是金門所有牧馬侯祠的祖廟,迄今香火不絕。由於金門人對宗
族觀念相當重視,早期的古厝皆採整批興建,常常一次就蓋上十幾二十棟屋厝,形成了許多知名聚落,建材、雕刻、設計與方位亦皆是上上之選,所
以從金門的閩式古厝建築裡,不只可以看到建築之美,亦能夠欣賞到人文藝術及風水、敬祖等元素。宗祠金門人稱為「祖厝」或「家廟」,是奉祀
祖先牌位的屋宇,金門的每一處傳統聚落,都有一座以上的宗祠,居處於大大小小的聚落中。而由於深受宗族血緣與匠師技術因襲的影響,這些雕琢
細緻、金碧輝煌的宗廟往往成為聚落人民的活動中心,血緣房份也自然是選定建屋位置的重要因素。珠山聚落的「薛氏家廟」建於清乾隆年間,居
高臨下、風水絕佳,建築雕樑畫棟,加上色彩艷麗的彩漆上色,充分彰顯其金碧輝煌的重要地位。金門傳統民居一般人稱為「金門古厝」,以閩式
三合院、四合院類型為主,屋脊的營建方式,有燕尾式的「翹脊」和馬背式的「圓脊」,以建築形制來分,則有一落、二落、三落及護龍、突歸、迴
向等等。金門傳統聚落講求風水佈局,位置前低後高、座北朝南,並以棋盤式建物排列構築綿密的防禦功能。珠山聚落整體形如覆缽,四周丘陵環
繞、林木茂密,後有靠山、中有水塘,不論是冬季避風、水源取得、聚落排水,都被堪輿師稱為「四水歸塘穴」的地理。13這座「薛永南」兄弟
洋樓,是薛家兄弟三人,旅菲成功,於一九二八年返鄉共建的洋宅,大宅內,曾四代同堂,兒孫高達五十多人,2001年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出
資整修,是珠山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這座「薛永南」兄弟洋樓,是薛家兄弟三人,旅菲成功,於一九二八年返鄉共建的洋宅,大宅內,曾四代同
堂,兒孫高達五十多人,2001年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出資整修,是珠山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明代海禁大開後,前往南洋打拼而發跡的居民
,紛紛返回家鄉建造洋樓華屋,閩南四合院開始混著南洋高樓建築,無數華僑奮鬥史構築了一棟棟豪華精緻的「番仔樓」,讓金門的建築融合著古典
與時尚之美,也保留了珍貴的美學藝術。金門古厝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值得深入探索,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活用文化資產,已完成修復
五十棟古厝,部份規劃為展示館,並已標租二十七間古厝民宿委外經營,並結合科技架設網站多樣行銷,吸引網路族群前進金門體驗古厝民宿的多樣
遊情,讓古典與現代交會的金門古厝民宿成為旅人的最佳驛站,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大方的入內住宿,貼近這些古老建築的靈魂。16由於歷代盜
匪、戰亂等多種因素,使金門林木蕩然,冬季強勁的東北季風肆虐,導致田園荒蕪、房舍毀壞、民不聊生,黎民乃借藉助風神力獸以制煞辟邪,這些
座落在村落外圍造型神態各異的風獅爺,被譽為「金門民間的守護神」。金門「風獅爺」多為就地取材的石料所雕成,可區分為雌雄兩種,雄性手
持令箭、帥印,多以葫蘆形的樣式含蓄表達,雌性則以雙手扯住繡球彩帶,披垂而下,象徵母性的柔美婉約。就姿態而言,風獅爺有立姿和蹲踞兩種
,出自名匠雕鑿的風獅爺,散發出一股充沛的活力,由於饒具傳統民俗色彩,亦曾繼莒光樓之後被採用為中華民國郵票。「翟山坑道」位於金門西
南方的料羅灣左邊,是戰備工事的偉大傑作與歷史見證,金門開放觀光後,成為名氣最響亮的景點,是到金門旅遊必不可錯過的地方。「翟山坑道
」主要供登陸小艇及人員、物資運補之用,一進入景區大門,即可看到草坪上陳列著這些當年可以從海上長驅直入坑道的登陸艇,依噸位大小,分為
人員登陸艇及機械登陸艇兩種。「翟山坑道」由花崗岩組成,工程全由國軍官兵一斧一斧穿鑿開挖,一進入坑道即可感受它的震撼力,望著堅硬的
花崗岩壁,可以想像工程的艱辛。潮濕的坑道、嶙峋的山壁,這工程雄偉的歷史軌跡,成了現代人緬懷過去戰亂歷史的據點,重新擁有了新生命。
「翟山坑道」總長約三百五十七公尺,裡面分陸道和水道,屬A字形設計,二公尺深的水道可停四十二艘補給小艇,除了人員、物資外,甚至搶灘登
陸用的戰車都能從這裡接運,坑道因花崗岩地質特別堅硬,所以軍事安全性高,可以在轟隆隆的砲火中,讓登陸艇安然無恙的從外海長驅直入,是翟
山坑道最具戰略價值的地方。22坑道內昏暗的燈光,深遂的倒影,是多少人流血流汗才建造出如此偉大的工程,當年的技術遠不如今日發達,能
在堅硬的花崗岩鑿出坑道,除了炸藥之外,只能靠一鎬一斧的人力,工程極為艱鉅,犧牲了不少官兵的寶貴生命,可說是一鑿一斧都是官兵的鮮血與
汗水,讓這座被譽為「鬼斧神工」的軍事工程,披上了無比悲壯的色彩。坑道迴音所形成的自然音場,效果可媲美專業音樂廳,今年剛好是古寧頭
戰役六十週年,金門國家公園因此別開生面的在翟山坑道舉行和平祈福音樂會,邀請音樂家張正傑等人,乘坐平台船環繞水道表演這座「古崗樓」
位於金門城東門外的古崗湖旁,樓高三層,朱樑碧瓦、重簷迴廊、古色古香。樓內有古崗湖與樓的簡介、明魯王與金門的關係,及附近景點「漢影雲
根」碣,與珠山、歐厝、金門城、古崗等聚落介紹。「古崗湖」是一座半人工、半天然的湖泊,週遭圍繞著菜圃、樹林、公園綠地,外圍有低矮的
山丘,林木蒼鬱,湖濱楊柳低垂,這樣的環境同時吸引了水鳥和陸棲性鳥類聚集,古崗樓也可以登高遠望,是一處幽靜的賞鳥地點。「文台寶塔」
的建造,金門地方傳說紛紜,一說是作為航海指標;二說則指其是依風水而建的「風水塔」,用來祈求風調雨順、平安納福之用;另也有一說為明太
祖朱元璋聽聞東南海上有天子之氣,指派周德興斷其天子穴,因此建塔鎮壓。金門原有三大古塔,一是太武山的「倒影塔」,二是水頭村的「矛山
塔」,三是舊金城的「文台寶塔」。倒影塔毁於民國七年的大地震,矛山塔在八二三砲戰時,因軍事考量被拆除,唯一碩果僅存只有這座文台寶塔,
金門國家公園成立後,才將另兩座塔重建修復。「水頭」位於金門島西南隅,是多姓血緣聚落,由於位近海之港口,隨著西方航海時代的來臨與殖
民主義的興起,在清末藉著廈門五口通商的機會,金門島民大量往南洋等地謀生發展,致富後回饋鄉里,修祠堂、建洋樓、辦教育,而有今日水頭厝之多樣式的建築群。「得月樓」是水頭聚落的洋樓群中,最特別也最醒目的一幢建築,主人為「黃輝煌」先生在印尼經商致富後,於民國二十年匯銀返鄉興建此樓及旁邊的二棟大洋樓,共費資一萬三千銀元,後因海盜猖獗,為顧及安全,而於二年後加建這座高十一多公尺、牆厚四十公尺的防禦槍樓,並有地下坑道可通往主屋洋樓,為水頭村最高的建築物。水頭「得月樓」一向被視為金門的地標建築,為遊客必到、必拍的景點,在特色的洋樓建築下,隱藏著一段又一段金門人飄零海外「落番出洋」的故事。槍樓旁邊的主屋洋樓,現在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將其規劃為「出洋客的故事」解說館和「僑鄉文化展示館」,展示黃輝煌先生與華人在印尼的發展歷程,及華僑與水頭村的人文歷史背景。
献花(0)
+1
(本文系眠眠80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