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伏时节话养生

 老哥哥A 2012-07-15

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也就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从古代开始,人们对于三伏天的饮食养生保健就有很多习俗,下面就来看看三伏天的饮食习俗究竟都有哪些吧!

到了伏天儿,人们又开始惦记 “三伏天”吃什么的事情了。按老规矩:“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到日子就该开吃了。7月7日是小暑,听说各大超市的速冻饺子销售火爆,就等着14日的头伏节了。

伏天吃饺子开胃解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详细]

为什么热天里吃热面

伏日宜吃面,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详细]

烙饼卷鸡蛋能补充营养

在饺子、面条、烙饼这三种面食当中,以烙饼的烹调方式最好。因为烙饼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和大米相比,白面粉中的蛋白质更高一些,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 [详细]

不少朋友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到夏天,稍不注意,就会流鼻血,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问题,医生只是叮嘱道:多吃点莲藕就可以了。果真没过多久,问题自然消失了。藕作为一种养生食物,健康人群均可食用,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尤宜,特别适宜高热病人、吐血者、高血压、肝病、食欲不振、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可多食用。藕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食疗功效,三伏天多吃些藕,对健康好处多多。

1清热凉血

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作用,可治疗热性病症;莲藕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

2通便止泻、健脾开胃

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3益血生肌

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故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4止血散瘀

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来止血。藕还能凉血,散血,中医认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

俗语中有中常有“鱼生火、肉生痰”的说法,那么鱼和肉这些容易“上火”的食物,夏天自然应该少吃。不过,黄鳝却是个例外。黄鳝肉嫩鲜美,营养丰富,滋补作用强,所以在我国民间享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美誉!

吃黄鳝冬病夏治

从中医上讲,黄鳝性温,到了夏天就会变得特别圆肥丰满,不仅口感好,而且滋补功能渐趋完备。“三伏天里,人应当注意养阳”,而此时的黄鳝正是阳气最足的时候。…… [详细]

黄鳝的两种经典吃法

俗语中有中常有“鱼生火、肉生痰”的说法,那么鱼和肉这些容易“上火”的食物,夏天自然应该少吃。不过,黄鳝却是个例外。黄鳝肉嫩鲜美,营养丰富,滋补作用强。…… [详细]

三类人别吃黄鳝

黄鳝虽好,也非人人皆宜。因为它不易消化。而且雌雄同体的黄鳝一生要经历从雌性到雄性的性逆转,与其他可食用的动物和水产类相比,体内的激素分泌量要高得多。…… [详细]

三伏天品食羊肉俗称“伏羊”,历史传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我国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等地区的人们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长久以来流传着“夏天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大暑吃羊肉汤,冬天不用穿绒衫”的说法。

伏天吃伏羊,热食也养生

所谓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上海郊区当地人将“羊肉烧酒”当作一种夏季养生之法,至今保留着三伏天吃羊肉、喝烧酒的习惯。…… [详细]

三伏天吃羊肉能养阳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传统,三伏天里吃羊肉,有一定的养生依据。春夏吃羊肉养阳,等到冬天,手脚不易冰冷。…… [详细]

冬病夏治喝羊汤

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湿度最高的季节,此季节人体阳气也最为充足,喝羊汤可以形成‘内外夹击’,使体内寒气驱逐体外。…… [详细]

喝羊汤要分体质

吃羊肉也得分体质,有的人体质偏寒,夏天可吃点羊肉,也不会有不适反应。对于大部分人,吃点羊肉在三伏天也是一种选择。…… [详细]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

1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详细]

2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详细]

3新鲜干净

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详细]

4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详细]

责编:宋扬

夏天除了冰镇啤酒和美味海鲜,人们可能对其他食物已经失去了好感,好像只有冰镇和麻辣才能过瘾。殊不知,夏天其实比其他季节更应该养生。因为中医讲夏天要养阳,而喝过多的冰镇冷饮或吃过多的凉性食物反而伤了自己的阳气。当然,人们最怕的莫过于“桑拿天”,希望能在伏天来的时候凉快一点。其实,注重自己的饮食,不要暴饮暴食,重口味不改,凉爽离你一点也不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