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5、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6、课外学习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以上这些方法仅仅是语文学习、阅读的常用方法,远没有包括全部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朗读、背诵、摘要、笔记等重要方法都未列入。然而这些却又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当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正确地运用,以求得自身的主动发展。
四.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ˉ车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不良的思维定势则会束缚人的思想,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6、勤于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7、勤于写日记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日记往往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许多好的日记就是把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琐事写得具体、生动,并能从中揭示出∵定的道理而被人称颂的。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人的一生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身享用不尽。
高中语文听课技巧
------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如何听语文课?此话一出,很快就会有人说,"语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不听课,照样能学会。"不错,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却不易,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孩子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的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会想,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我相信大多同学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那你也许会说,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那就更不用听课,自学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参考书用好了,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怎样利用参考书呢?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作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你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样,再讲什么,这时,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哪种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你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quot;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
1. 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quot;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
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但是有的学生上课时不用心听讲,结果形成了"课上没学会,回家请家教,业余进补校(补习学校)"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任何家教与补习学校所取代不了的。一个小时不用心听课,两个小时家教补不过来。
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一课一课按照老师的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反复朗读,主要课文熟练到能背诵的地步,就一定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听课方法
上面我们谈了谈听课的要求,接下来我们详细说说听课的方法。
做任何事都必须讲究方法,听课也不能例外。听课的方法一般有:听视并用法、听思并用法、五到听课法、符号助记法、要点听课法、主动参与法、目标听课法、质疑听课法、存疑听课法等。
1 听视并用法 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这些能帮助你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你日后复习。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象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2 听思并用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 五到听课法。"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4 符号助记法 无论记忆力多么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住,听课必须记笔记。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书中或笔记中的符号便于复习时查找,而且简明的符号比文字更容易在脑中留下印象。
5 要点记取法 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觉得有必要听的就认真听;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而做自己的练习。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有人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
6 主动参与法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积极举手发言有哪些好处呢?一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7 目标听课法 上新课前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听。如果老师讲了还是没弄懂,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让老师再讲。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能帮助你解决大问题。
8 质疑听课法 "质疑"即提出疑问。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9 存疑听课法 听课时,对疑难问题,不一定马上打断老师讲课,可以暂时记下来,待下课后再思考或再请教同学、老师。这样做,一是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计划,也不会因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还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以上这些听课方法是很多同学经过实战后总结出的经验,现在将它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同学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取得好的语文成绩。
高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现在我就把我的的想法和做法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希望能够得到同仁们的斧正。.
语文学习的原则就是大语文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这些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高中语文全国卷和北京卷一直是考查三部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占40分左右,阅读占50分左右,写作占60分,三分天下。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口语交际在2000年第一轮课改时就加进了教材,所以我想就从这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建议。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的积累
(一)先谈词汇的积累。
词汇主要指字,词、成语。从高一学生入学后不久我就发现错字连篇,所以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期末考试时,我记得考前复习我一再强调说莩字一定考,其实当时我是想让学生记住这个字,期末考试题是找读音有错的一项,正好是这个字。等批卷时我就特意看到底有没有学生做错,也还有不少。所以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必不可少。我问过学生他们初中时是老师总结出来反复记忆,但是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是有点急功近利,养成了学生坐享其成的坏习惯。我想出一个办法,每节课学完后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书中找生字,词语和成语,自己总结,不会的标上拼音,一个单元交一次词语作业,如果你觉得写一遍就会了可以只写一遍。我想用这个办法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行为。高中对语音的考查主要是一些常见字易读错,常用多音字,课内一部分上课时就可以完成,课外的部分,教师可以把整理好的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学习一遍,然后再测试一下就可以。在资料上为了让学生有一种能动性学习,我把它几乎都设计成半成品状态,如多音字,我只写出了不同读音中常见的词汇,但没标拼音,(在电脑上标拼音也很麻烦的),这样就由学生自己根据词汇来判断多音。关于同义词的学习,如果只是课本中出现的也是不够的,现代文每课学完后我都带着学生把词汇总结强化一下。同音异义词有100左右。词汇中我们要重视成语的学习,它可以让作文中的语言生动,典雅,凝练。在语文测试中成语知识在字形、成语运用以及作文中都得到了检验。成语的积累我安排学生课前五分钟讲一轮,从十二生肖讲起,如猴的成语,学生自己在词典中找到“杀鸡吓猴,猴年马月,沐猴而冠”等成语,为学生进行讲解,然后我再提问一遍,就可以基本掌握。有一个学生竟然把自己讲的成语背下来,一口气说完。有个别学生开始有时间就翻词典,虽然只是极少数但我觉得很高兴,说明学生开始有了自己学成语的萌芽。学生对语文有一种抱怨,说学的知识很多都不考,这主要是我们平时学的内容比较零碎,不系统造成的。所以高中语文学习应该具有系统性和专题性。比如说我们总是课本中遇到这个成语我们就学习记忆,可是课本中出现的毕竟有限,我主张应该让学生全面学习成语。我设计了一个成语学习资料《成语积累天天记》,每一天20个成语让学生自学,我打印时把成语删掉,只留下了解释,让学生猜出这个成语。一周检查一次。我想利用一个学期学完。各项基础知识我们都应该把它做一个专题进行深入地学习,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学生一定会拥有比较深厚的功底。比如说我们小学学了李白的《静夜思》,初中又学了李白的《送友人》,高中学李白的《蜀道难》,在学蜀道难时应该把李白一生中比较有名的诗歌都提供给学生,进行品味鉴赏。这种专题练习能够达到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为有些学生有可能在高中毕业后就和语文分道扬镳了,那么这种学习对他来说就有了深远的意义。
(二)病句高考就是六大类型,我们在高一日常考试中都有这个题型。
(三)句子衔接
(四)句式学习。从语序上有常式句和变式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单句与复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五)修辞方法的学习其实这高考中语言运用题就是对句式与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后几项基础知识的练习学生可能在中考前都复习过,时间长了可能知识点就不太清晰了。所以每次考试前做一个辅导,强化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些基础知识学习原来很多老师都等到高三才开始,现在我觉得还是高一讲一轮,高三再复习一遍。一是可以把高三的内容分解出一部分,二是让学生从高一就有一个全面学习的意识。第二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高考语文中和作文比重相近,也是高中学生的弱项。因此关于提高阅读能力的书籍也不少。考了几次试,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失分最多。总的情况是理解能力差。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阅读量,而且不思考。不会选文中的关键句,在理解的层面并没有完全达到。更不去研读,不会吸收精华,可能只是为了看热闹,就是学生阅读境界比较低,文学修养急待提高。其实我们每天学习的课文都是在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节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在一起常说,阅读只要多看,多做就能提高。这句话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唯一途径。高中生的阅读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由阅读,没有问题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名篇名著等等。还有一种是问题阅读,就是后面附有四道问题,以此测试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现在高中生有相当一部分读的名著非常少,还有一部分虽然读了可是没有看懂,我觉得在看名著的同时,应该看一些评论的文章,这样有助于对内容等的理解。有一个学生家长原来也是语文老师,她说他的孩子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为什么全书都没提钢铁啊。所以我觉得中学生读名著需要一些指导性图书,这样收效会大一些。高一和高二让学生每学期读两本名著,假期读两本名著,写读书笔记,这样的安排我觉得比较得当。每学期可开一次或两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读名著的最突出的好处便是提高阅读速度,相应地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坚持写读书笔记还能提高写作能力,这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现在社会环境给人一种浮躁的影响,学生喜欢静静读书的其实有下降的趋势,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上学期我有意选了一篇散文阅读《夜雨孤灯乱翻书》,就想给学生一个暗示。在读书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还需要带动学生从四个能力上提高自己。
1、朗读能力,原来我没注意到,我的感觉原来的朗读都不错。近几年我发现朗读能力明显下滑,现在很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曾经让学生读课文,最基本的通顺有时都做不到,有时断句都断错,出现可笑的情景;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便是学生朗读缺乏感情,优美的文章在他们口中都失去了色彩,学生不是天生的无情物,只是在繁重的学习中失去了对语言的感觉,因此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的敏感,每个字都能深入内心,用情去感受,用情去朗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上周给学生放了一个光盘《江南》介绍周庄等南方小镇,它的配乐解说非常优美动听,我就想用范读逐渐熏陶学生,培养学生语感,今后我们应该在朗读指导和练习上还要下功夫。每学期可以搞一个朗读比赛,推动学生重视朗读。如果朗读不过关,这可能就是语文老师不可推脱的责任。忽视朗读对于学习语言的负面影响可能也是不可预测的。
2、默读能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了出声读的习惯,所以不会默读,高一开始也要有计划地让学生学会默读,规定几分钟读完一篇文章。有意训练一下默读能力。
3、理解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差别,但是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我有一次没来得及打印文章,就边读边让学生回答问题,文章是《阳台上的遗憾》,没想到学生回答的非常好。所以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的,只是我们要想可行的方法去挖掘。有一句说“学生是一座金矿”,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4、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只是准确地解读作者的心意,鉴赏能力则是读者创造性阅读达到的较高的境地。学了美文名篇应该让学生写评析,《我的空中楼阁》,清新幽雅的语言创造了一个优美恬静超脱尘世的桃源,我出了几个小题目,《谈<我的空中楼阁>的情志美》《谈<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比喻》,学完《鸿门宴》后,让学生写人物评论。写评论能让学生站在高处俯视文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议论能力。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文言文教学我设计了七步学习法“七”是指课堂教学的步骤,用七个字可以概括:读、译、诵、析、结、演、练。
“读”,文言文要读,因为文言文的语感培养读很重要,但是古文读起来枯燥没有趣味,我们可以借助网上的朗读来弥补这个缺点。课本中的文言文现在基本上都有朗读,如果配上古典音乐,就能够创设典雅优美的氛围,让学生感受我国古典名篇之美。《过秦论》《兰亭集序》《师说》版本非常多。这样素材最多的网站,就是“三槐居”,很多是名人朗读,或是电视节目中的精品。听范读,学生就会模仿,所以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宁缺勿滥。
“译”,就是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或课外资料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因为学生思维方式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因此我认为应该利用意义记忆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便于记诵。在学生译的时候,教师要和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纠正明显错误的词句,遇到难句一定要让学生多译两遍。高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比较难译,很多学生学过后都没有印象,主要是不感兴趣,重复次数不足,记忆痕不深的缘故。
“诵”,我们知道宇宙是无限的,人们把人的大脑称为内宇宙,内宇宙同样也是无穷的,诵和读可以合一。诵就是让学生速背,需要背诵的课文,每讲完一个段落应该让学生背诵,背诵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最佳方式。背诵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内容分为几个组块,比如《过秦论》最后一段,共有六句话,可以分为三个组块,两句为一个组块,只要理解了意思,背下来是很容易的。诵是培养语感最重要的阶段,忽视这个阶段语文教学只能事倍功半。从新课改以来,有一种课型是诵读课,背诵贯穿整个教学流程,简直就是一场背诵比赛。一节课下来,多数学生都能背下来。我看过台湾一个国文教授的讲座,我觉得深受启发,他认为孩子从小要背《论语》,每天一章,这会奠定一生的语言文学功底。所以让孩子从小背诵是长远大计。
“析”,就是对课文的大意、思想、人物进行挖掘。在分析过程中,师生可能对一些问题产生争论,比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嬴为什么要自杀。让学生各抒己见,并联系当时士人的追求和立身之本,这个问题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鸿门宴》主要有八个人物活动,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分析议论。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古为今用是必要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思维质量。同时要鼓励学生对人物有深入、创新评价,下面看一个学生写的小文(我原来学校的学生写的)评秦穆公读〈烛之武退秦师〉秦穆公联合晋国围郑,他却听取烛之武一面之词,违背了盟约,使秦晋灭郑的计划落空。秦穆公有三过:一过:秦穆公不应该不经权衡就联晋围郑。他如果开始就仔细考虑,也就不必劳师动众,并且无功而返了。二过:秦穆公生性多疑,他既联盟于晋,就应相信晋国,不应怀疑晋国的诚意。三过:秦穆公不应违背盟约,单方面撤兵,他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国君要以德服人,言必行,行必果,像他这种背信弃义之人,试问谁还敢与他为盟,谁还敢来投奔他?所以秦必衰!
这篇小文言简意赅,颇有新意。每篇文言文都有闪光的思想,让学生自己挖掘出来,从中感悟道理,取其精华,是非常有意义的。
“结”,为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我安排了这个环节,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分为八项,通假字,活用词,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虚词用法,双音词古今异义,成语名句,生字生词。我打出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对每课进行总结。
“演”字指的是组织表演活动。文言文教学相对现代文要枯燥一些,但是也能举办很有趣的活动。我在一部分有情节的课文中加上了表演这环节,〈勾践灭吴〉〈鸿门宴〉等都是适合表演的,学生踊跃报名,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些学生对一些情节进行了加工,融进了现代生活的色彩。练,是指学完本课后为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往往出一些题进行测试,练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节诗歌鉴赏我认为高中生对诗歌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内容:
1、诗歌积累,诗歌积累我们原来是零打碎敲式学习方式,我认为应该系统学习,在新教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诗歌鉴赏应该设成选修课中,所以我想我们在高一高二两个学期应该让学生对唐诗、宋词、宋诗有一个专题学习,学习诗歌中的精华,背诵,默写,理解。可以让学生讲一轮,每个学生课前五分钟,讲一首诗歌。加上课外学生自学,用两年的课余时间把古典诗歌做一个较系统的学习。当然以学习自学为主,可定期检查一次,每次上课背一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上网找诗歌课件,自己做一些,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缩短背诵时间。
2、百字鉴赏在背诵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诗歌。学生对自学的诗歌可以从抒发感情、写作手法、炼字炼句、创作风格等角度进行鉴赏。
3、诗歌专题学习为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可以每学期开一次或几次专题鉴赏课,比如李白诗歌鉴赏,苏轼专题,李清照专题,愁情专题,(研究古诗词写愁的名句,发现他们抒发愁情的依托)我承担过一个鉴赏课题,讲过一次展示课,两个班合在一起上,每班出一个主持人,老师有一个漂亮的导语,和鼓舞性的结尾,中间所有活动都由学生完成。我就是想让学生有一个意识,养成一个习惯:你要自己去学。
4、学习诗歌鉴赏方法、理论高中学生刚开始鉴赏时有点摸不着头脑,手足无措,所以需要教一些鉴赏方法和鉴赏理论。高一是先渗透一些,高二再系统学习比较合理。常用的鉴赏方法:咬文嚼字法,就是分析诗歌的字词的表达效果。寻找诗眼法,《月下独酌》,独自就是诗眼,知出知入法,读李清照的词容易陷入忧郁的境地,学生应该先入,和抒情主人公化为一体,然后还要能走出来,站在审视的角度去分析。情感体验法,意境分析法,想象补足法比较异同法质疑求解法评价得失法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一些名段,可以从中选取一些,适当学习品味,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要讲一些分析方法,在首师大附中高级教师李玉华的《高考古代诗歌诗歌鉴赏》有详细的解说。我觉得比较全面。再提供一些鉴赏范文,加上鉴赏词典的解说,让学生写诗评。总之,高一重在背诵积累,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应该在高二进行比较合理。高三厚积薄发,就可以顺理成章了。第三部分
写作能力的培养高中写作内容安排大致是:1、每周周记写一篇抄一篇2、每周一次课堂写作,两节课时间。3、
学小说散文或戏剧后,写小评论。能够提高提高阅读能力,使阅读有深度。4、看电影写作,提高学生兴趣,又提高欣赏能力。
5、写研究性小论文,学过〈祝福〉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题目,有几个学生分析得非常好,〈柳妈是个善女人吗〉〈鲁四老爷的形象〉写得都很有深度,分析也非常准确。
6、写诗歌赏析。高中生要具备诗歌欣赏能力,所以引导学生写短小的诗歌评论。7、
自由创作。有些喜欢写作的学生有了灵感后可以自由发挥。我们学校的杂志《绿野》刊登了一些学生的文章,学生在写作上很受鼓舞。普通高中学生写作好的可以说凤毛麟角,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语言贫乏,缺少文采;其次是构思平淡,毫无新意;再次是内容单调。归结起来就是头脑中没有多少材料,所以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我们的对策就是:
1、多读好书,积累好的语言、构思或立意等。孔庆东《遥远的高三八》是描写高中生活最优秀的作品,语言幽默,人物生动,富有个性,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向上的气息。这是记叙文中的精品。给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写学校生活,学生也受了孔庆东的影响,也濡染了那种豪气。
2、抄写好文章。我记得听一个专家曾经讲过一个实例,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教授指导一个高中生写作文,开始就让学生抄好文章,抄了一段,学生的作文成绩就提高上去了。这件事是否真实,无从考证,但是我想抄作文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有一点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因为课外资料多,如果上交作文,总有学生抄一篇来交差。现在可能抄袭的太多,所以写作要求上强调了这一点。平时学习写作可以抄,可是决不能抄袭。我教高三时,正是我写教育硕士论文的时候,我就拿学生的一篇小周记当作例子,当时我在课堂上读她的小文,课后她没说是抄袭的。但是文笔总不像是她的,我就以为她是模仿的。我引用它表明我的观点:学习写作的初期可以模仿。结果几年后我在一篇杂志上看到了那篇小文章,我的那个学生不模仿,是一字不差地抄了下来。我觉得奇怪的是有些学生是抄袭的,但是不承认。现在的学生真是胆大包天。
3、多写。很多人笔耕不辍,思维与语言相长,精品屡屡诞生。没有别的捷径,只有多写。学生总相信自己临场发挥,以为平时不用练,就能妙笔生花,这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写作指导上,我想应该分项练习。高一练习内容丰富,主要练习复杂的记叙文和散文,捎带练习说明文写作。文章内容的丰富有一个最好的途径就是联想。为了达到丰富这个目标,我让学生写《菊的联想》《荷的联想》《梅的联想》,学生想不到太多的素材,因为学生头脑中的积累不多。我就提供了资料。如菊的联想,花中的隐士,象征高洁的情操,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把电视散文中的一小段文字以及黄巢的两首菊花诗都附上。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料,学生在写作中就可以挑选运用了。在评项羽时,我把史记中的几段重要资料都提供给学生,学生文章中的含量就大了许多。其实最理想的教学境界是学生能够自己去网络或书店寻找资料,可是学生中很多无法做到的,所以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高二重点练习思维能力,文章中体现深刻的思想和严密的逻辑。高三重点练习构思和文采。第四部分听说训练上学期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试验,我让四个学生到黑板前听一首宋诗: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句诗他们应该学过。可是没有一个学生全对。我让学生自己写稿演讲,可是学生都从书上找一篇文章变成读了。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听说能力确实很差。学生在听说方面处于自然状态,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有意的训练来挖掘这方面的潜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四个学期中都有口语交际,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改编。把它分为四章,第一章说的训练,第二章是听的训练,第三章是听说基础训练,第四章是听说高级训练。
总结: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我觉得学科中最累的怕是语文老师了,备课量大,还要不断地学习改变自己。同时,语文学习见效缓慢,它植根于丰厚的基础,所以每一节课都是教师智慧与能力的结晶,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学习时间,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重视每一节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与学生沟通,迅速培养学生的语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要忽视课前五分钟的积累。我计算过,每学期四个月教学周,如果我们利用课前五分钟搞语文活动,基本上可以完整两轮。所以我把六个学期大致安排如下:高一上学期讲诗歌后讲成语故事,要求背着说,读美文。高一第二学期讲成语,诗歌学习。高二上学期讲诗歌,口头演讲,下学期美文背诵,高三上学期话题谈论诗歌名句背诵比赛。除此之外,还要重视作业和辅导。曾经看过一个老师的网名:何以解忧,唯有语文。当时我心中顿生敬意,这位语文老师能够如此乐业,实在让人敬佩,这就像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附录:
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语文,是学好文科最基础的科目,它的重要性正如数学在理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样,但学好语文又是最难的。因为汉语既然为我们的母语,其命题可深可浅,一旦这个度把握得不准确,就会造成试题偏易或偏难。高考语文试题,一般分为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基本上涵盖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各个知识点,如基础知识题,一道题目可以涵盖多个知识点,一个点掌握得不好,整个题就不好做;又因为它基本上全是客观性选择题,不存在给一部分的问题,因此,要拿就必须全拿。这部分知识的复习说难也不难,我一直认为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不是读或背,而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度,例如病句一项,有些人可能读一遍就能辨析得出来,有的人钻研了好多遍还是不得要领,这就是一个素养的问题;加强语文素养,才能使语文成绩有所进步,而且它对阅读、对写作也大有好处。
阅读又分古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三项,由于阅读的文章都不是我们曾经见过的,因此做起来的确很有些难度。因此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多加强训练,有的人把阅读分解为若干小项,如古文分为实词、虚词、大意、翻译、主旨等等分点复习,我觉得这实在很不必要,其中要把一篇文章彻底读懂了读透了,什么样的题也是难不倒的,这也可适用于说明文阅读。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了,现在题干设计朝主观化靠拢,这是好事,防止了客观题不会做胡猜的现象。为了使阅卷标准化,现在的题型大抵是从原文中找取若干关键词语,联缀成句。这样寻章摘句的做法是否能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我看很不一定;很多的时候,我能读懂文章,但题很可能做错;有的时候我读不懂文章,题目还有可能做对。不过再好的考试制度也难免有缺陷,相信,不久会有一种更科学的题型出现。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出与题旨与题干联系密切的句子,提取压缩,精减字句,尽可能符合字数要求而又通顺。其实,高考语文最重要的是写作,一般人高考语文分数不过100分左右,而作文可能占据一半的分数,实在不能轻视。再者近来作文大多有两种文体写作要求,这样更有利于缩小分数差距,这样对后进生很有利,在自己较擅长的文体上要多拿分、不擅长的也要尽量缩小差距。一般来说,高考作文不同于竞赛作文,它要求一个“稳”字,最好不要有过于奇异的写法出现,以防阅卷者目不能识,误为跑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概保守,在文章要求的限度内要尽可能的新颖,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要努力翻出新意来。一篇题旨新颖而又有度的文章是很受阅卷者赏识从而判高分的。如今年高考作文题,考生们大多受陈规局限,于社会政治意义上大费笔墨;而在两幅漫画本身之异同上则惜墨如金,结果舍其本而逐其末,误入命题者之彀中。因此,作文要想拿高分,光有“稳”字是不够的,还须有一个“新”字。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语文是基础,因为“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的综合性强,不象数理化那么有明显的循序渐进;它虽然也有阶段性,但不可能截然分割。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首要的是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课,上课时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做到眼看、耳听、口说、心想、手写,尽可能地吸收有用信息。光这样还不够,还要高度重视课外点滴的积累,勤作读书笔记并持之以恒。我最喜欢《语文报》和《作文通讯》。每次阅读上面的文章都非常用心,看完后想一想,记一记,使头脑里留下较深的印象,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或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就摘录要点作为资料保存;对上面的题认真做并进行筛选,对未掌握好的知识进行再思索,弥补薄弱环节,高考时感觉很有收获。
此外,还需要找一本高考考纲的“考点解析与训练”,对照每个考点认真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然后要做相当数量的练习,做题时务必要做到透彻理解,不要忽视任何一个考点。对已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突破时也要讲究方法。我先对拼音和作文这两部分感觉复习效果不佳。针对拼音的难点,我找来了《咬文嚼字》、《难字浅析》等书刊,认真看,仔细领会并多记。至于作文,考虑到高考复习紧张,不可能用日记的方法,我就记素材,经常记一些警句啊、例子啊等等,作为写作文的“材料仓库”,这样在写作文时构思快,容易左右逢源,不至于笔头干涩。总之,由于语文科知识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我们应将听、说、读、写并重,以提高自己语言文字的能力。
刘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
语文,这是万科之源,一定要常抓不懈,并且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前提下,不拘泥于书本。阅读方面,要做到现代文、古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颇,尤其是对古文。有很多人不喜欢看古文,认为枯燥,缺少激情。实则不然,读古文是一举几得的工作:可以提高你的分析理解能力,扩大你的知识层面,印证加深你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另外,对你做历史卷中的材料解析题也会有不少帮助。如此多的妙用,则不可不读。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对我颇有帮助的杂志——《中学生阅读》。那里边不但有许多名家名作,而且有针对性的录出很多阅读题目,典型而且系统,不妨读读看。提到语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重头戏——作文。对待作文,首先要破除这样的错误认识:文章好那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写不出溢美之文,没辙。实际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生花妙笔,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要多读书,二要多练笔。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培养语言的感知力,扩大视野,丰富头脑,这样动起笔来不至于无话可说,写的文章不至于空洞无物。在阅读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做读书笔记,不让任何有效信息漏掉。比如1994年高考中的语文题,填写成语中有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课本上找不到的,只能靠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
进入高三,时间变得很宝贵,于是有人认为写作文、练笔很费时间,就把所作之文减之又减。熟能生巧,作文也是如此,总不练笔,再高的水平也难一下笔就佳句连篇。反之,你写作不太好,坚持练习,会有突飞猛进的成效。因此,即使在最忙的总复习阶段,也要抽时间写写日记,作一些典型的文章,这是有利无害的。请大家注意,我上面的一句话绝无轻视书本之意。因为书本是最初知识的来源,是万变之宗,特别是书中每个单元后的复习题,更要给予重视、记牢、吃透。另外,饭后睡前的闲暇时,可以翻翻字典,纠正一下读音,认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词语,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