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学习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经验
发布日期:2011-09-06 查看:602 [ 关闭窗口 ] |
|
学习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经验 金山社区 盛运昌 40多年前,新加坡还是一个建国时间不长、资源贫乏的小国,立国之初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新加坡政府和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通过实施一系列法律法令和政策措施,使新加坡逐步成为政局稳定、族群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走上了和谐发展的道路。新加坡建设成功经验在于立能够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大方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编织有效可行的、覆盖面广的社会管理安全网,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主法制是立国、治国、强国的重要支柱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国家,法律关系渗透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各个方面。大到政治体系、经济管理,小到停车规则、公共卫生、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都有法律加以规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用强有力的法律和经济等手段,铲除滋生公务人员贪污行为的动因和社会土壤。 (二)社会无形资源形成“心件”(heart ware) “心件”指的是包括政治稳定、国家认同感、集体意志、社会凝聚力、共同价值观等在内的社会无形资源集合。新加坡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并把它提升为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增强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国家归属感、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形成全社会团结合作的和谐氛围。在新加坡,几乎每月都有专门的活动周或活动月,如睦邻周、敬老周、国民意识周、华族文化月、马来文化月、印度文化月、生产力月等。
一是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新加坡在社区建设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居民需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社区服务方式既有行政事务服务,如房屋登记、治安服务等,也有针对老、弱、病、残、少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更多的是利民便民的社区商业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则由市镇理事会聘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和日常管理有偿服务。 二是建设完备的公共设施。社区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完备,公共交通便捷。大多数公寓、住宅大楼底层均不作住宅、车库、店面使用,而用作社区内社会服务组织,老、弱、病、残、少群体的工作或活动场所。一个社区的家庭数约8000户左右,平均分布3所小学、2所中学、1所宗教场地、2—3个综合游泳中心、8—10处健身路径、1个足球场、1—2处婚丧服务场地、1个社区公园和4—6个超市、1个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社区各种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和维护。 三是鼓励民众和社会专业服务组织积极参与。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广大民众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采取多种形式使政府与民众实现零距离交流互动。如在城市发展规划和社区发展规划的制定上,通过网络公示、规划栏板展示、影视报刊传播等让民众了解政府规划目标和社区发展的愿景,增加政府施政和社区服务的透明度。政府鼓励社会团体、宗教团体、服务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管理,使专业服务机构、企业和成功人士、社区领袖、各业志愿者(义工)成为社区服务的有生力量。 四是构筑纵横交错的社区组织体系。新加坡基层组织网络严密,分工细致,职能到位,各有侧重:新加坡社会发展及青年体育部下属的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作为管辖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开展社会援助服务;建屋发展局下属的16个市镇理事会负责政府组屋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人民协会作为官方的非营利组织,下设83个公民咨询委员会、105个民众联络所(俱乐部)和514个居民委员会,分别负责人民和政府间反馈渠道,计划和领导草根组织的活动,组织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协调邻里关系,促进种族和谐工作。三大体系构成了新加坡基层组织社区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涵盖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应有尽有。 (四)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 新加坡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民众创造良好生活工作环境。新加坡引入世界“花园城市”理论,实行超前、长远的城市规划,严格土地规划和环境控制。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力,制定不同的绿化目标。政府明文规定:高层建筑占地35%,其余65%用于绿化;在马路和建筑物之间留下15米宽的空地用以种花植树,既可以隔音和除尘,还可以避雨或乘凉。倡导“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认为资金、技术、项目、人才都可以引进,唯有自然环境只能靠自己创造。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成就,也成为吸引国际投资和国际旅游的重要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