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代教育:怎样才能费力又讨好

 点``点 2012-07-18

隔代教育:怎样才能费力又讨好

幸福老年  2012-02-02 15:38:50
         
 
 
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往往“两头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

  2011年11月24日下午,南京鼓楼区一小学门口。

  “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怄气!”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我女儿什么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倒,女儿一声吼过来:‘他自己没有手啊!’气得我把自己关到房间里抹了半天眼泪。不过,气归气,我还得偷偷从门缝里看孩子怎么倒水的,万一烫着了怎么办?”

  和宋奶奶一样“怄气”的不是个别现象。“我们也一个样,力没少出,却往往不落好。”说到隔代教育,几位等着接孙子、孙女放学的爷爷、奶奶一起围了过来。

  看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现在,隔代教育的普遍性已经慢慢超过亲子教育,然而,隔代教育却往往费力不讨好,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使得老人们既费力而又讨好呢?

  调查显示:隔代教育普遍存在,“两头不落好”不容回避

  在南京的一些幼儿园、小学门口,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老年人。偶尔看到一两张年轻的面孔,一询问多半是家中的保姆。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调查“隔代教育”的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高。

  隔代教育现象在我国之所以这么普遍,既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历史原因,也有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现实必然,还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年轻人,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城市和农村中的年轻人都在为尽可能赚更多的钱而奋力打拼。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来带。再一方面,祖父母对儿女的关心和对孙辈的喜爱,也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另一个原因。

  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殷飞对本刊记者说,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时间充裕、生活规律、耐心十足,老人带孩子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由于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的缘故,已变得更加从容淡定,不像父母对孩子那样“急功近利”,有利于为孩子提供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

  但是,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越来越多,费力不讨好的事例俯拾即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不讨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孙辈的教育效果“不讨好”,甚至事与愿违;二是对儿女“不讨好”,祖父母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儿女的“有苦难言”,甚至“口不择言”。

  南京鼓楼区某幼儿园门口。冯奶奶:我们家孙女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看她年纪太小,早晨自己吃饭太慢,就喂给她吃,这样省时间,不然就要迟到了。现在倒好,这个冤家不喂不吃饭。为这个,她妈妈也怪我们,说“就是你们惯坏的!”唉,我们不也是为了孩子嘛!

  南京鼓楼区某小学门口。秦奶奶:“我孙子上二年级。儿子、媳妇忙,把带孙子的事全扔给了我们。我们也尽力了,但孙子的成绩一般,儿子、媳妇不高兴。有次考试语文考了92,没有考到一百分,孩子妈妈就教训他,当着我们的面拿教科书往小孩头上打哎!我们就跟她吵起来了。小孩的头能打吗?打伤了怎么办?”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原因何在呢?

  专家观点:传统“育儿经”未必管用,观念滞后事与愿违

  就隔代教育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专家认为,隔代教育费力不讨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祖父母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如果仅从祖父母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疼爱到溺爱,从处处迁就到包办代替,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容易助长孩子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隔代亲”是天理人伦,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也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给孩子做“专利菜”,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

  戴女士的儿子辰辰两岁时,婆婆退休搬来同住,本来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时出现些小摩擦。比如:午饭戴女士做了红焖大虾,说好一人两只,婆婆一句“我不爱吃”,硬是把自己的一份夹到孙儿碗里。以前辰辰喝水一点儿不费劲,一杯凉开水几口就喝了。婆婆可好,又放糖又放果汁,辰辰再看见白开水就摇头。还有,辰辰本来自己已会穿鞋袜,婆婆非要包办代替,搞得辰辰自理功能全退化了。戴女士对自己的婆婆真有点头疼了,这样下去儿子还不被她宠坏了?

  恪守老经验,缺乏新知识,育儿观念相对滞后,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当前社会生活或多或少会有差别。他们总是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言行,容易使孩子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甚至养成孤僻自卑不合群的性格。贝贝一生下来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地上班,她是在爷爷奶奶的膝下长大的。布娃娃是她的小伙伴,半导体里的儿歌、音乐是她的老师,而跟着爷爷奶奶上街则是她认识社会的基本活动。爷爷奶奶已经很老了,走路蹒跚。所以贝贝学龄前更多的时间就是呆在家里自己玩,直到上学她才真正迈出了家门。现在贝贝即将大学毕业了,但身上还是留着很深的隔代养育的痕迹:文静、不善言谈、不喜欢运动、缺少独生子女的天真活泼,下了课就回家,校园里见不到她的身影。这种孤僻的性格不能不与她最初的生长环境有关。

  权威建议:加强沟通更新观念扬长避短科学育儿

  刘燕芳,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副校长,省级语文骨干教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她对隔代教育现象一直给予关注。她认为,要改变目前隔代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的状况,需要年轻父母和祖辈们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扬长避短,克服存在的弊端,发扬其中的优势。刘燕芳给广大老人们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整自己的心态。抚养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有时候孩子想要自己做些事情,但是老年人就会说“我不放心”。比如有一件事,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可能不太适应,就开始哭闹,老人一看就以“不放心”为理由赖在幼儿园里不走,抱着哄孩子。这样做幼儿园的老师也很不满意,因为在老人的庇护下老师的权威性就没有了,孩子变得不听老师的话,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孩子进入幼儿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老人的“不放心”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老人们要明白,不是我孤单需要孩子,而是为了使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更新自己的育儿观念。现在与老人当年的时代不同,不是说付出的越多就越能带好孩子。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如果教育观念和方法是错的,带的越多可能对孩子不利的影响越大。老人们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

  三、祖辈和父母要多进行协调沟通,统一认识。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子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时间充裕有耐心,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去料理孩子的饮食,但父母要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沟通教育要在孩子不在场时进行,如果当着孩子的面你争我论,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好。
 
 
四、让孩子的父母承担起责任,呼唤父母家庭教育责任回归。年轻父母与老人的矛盾在于老人认为反正都是我来做,不需要年轻父母来插手。老人不能把孩子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毕竟,隔代教育不能代替亲子教育。孩子与父母的疏远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明白: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

  五、事情做多了也不要抱怨。有些老人经常把带孩子的辛苦一箩筐倒出来,向年轻父母吐苦水,这样反而会加深年轻父母与老人的矛盾,这也是出现“费力不讨好”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老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怀着感激的心,觉得孩子能够填补自己孤单的生活,这样才能与年轻父母更和谐地相处。一旦经常抱怨,不但把所有的付出都抹杀,还会导致与年轻父母之间的矛盾升级。多做事少抱怨才能化解家庭矛盾。

  六、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学习教育孩子的技巧。

  ①不要包办代替。要放手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老人说,我为孩子做这些,我已经很对得起他了。其实这不是“对得起”的问题,正确的方式是教会他面对困难处理事情的能力。

  ②不要有求必应。教育孩子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孩子稍微一哭,老人就忙不迭地答应他无理的要求,这样就容易给孩子造成只要哭闹就能如愿的印象,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老人们要铭记,不能答应的坚决不答应。为什么孩子不向长辈要月亮呢?因为我们会明确地告诉他那个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要设定一个标准,对于孩子的要求一旦触及这个原则,就要明确地告之不可以。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和延迟满足。因为这么来之不易,他们得到的时候会更加珍惜、更加快乐。

  ③不要一味地付出,给孩子提供关心你的机会。老人觉得,我付出多一些,孩子就少做一点。假如给孩子提供关心你的机会,比如捶捶背揉揉肩,他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老人和家长可以故意示弱,有些事情不去做而让孩子自己做。有的家长平时不让孩子锻炼,等到孩子出错的时候又指责他,这样是不利于孩子进步的。平时让他多锻炼,多夸奖他,让他体会付出后的成就感,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隔代家长”带孩子的10项提醒: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6、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7、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8、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9、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10、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否则日久易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

  □俞玺勍 周刚





 



  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往往“两头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

  2011年11月24日下午,南京鼓楼区一小学门口。

  “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怄气!”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我女儿什么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倒,女儿一声吼过来:‘他自己没有手啊!’气得我把自己关到房间里抹了半天眼泪。不过,气归气,我还得偷偷从门缝里看孩子怎么倒水的,万一烫着了怎么办?”

  和宋奶奶一样“怄气”的不是个别现象。“我们也一个样,力没少出,却往往不落好。”说到隔代教育,几位等着接孙子、孙女放学的爷爷、奶奶一起围了过来。

  看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现在,隔代教育的普遍性已经慢慢超过亲子教育,然而,隔代教育却往往费力不讨好,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使得老人们既费力而又讨好呢?

  调查显示:隔代教育普遍存在,“两头不落好”不容回避

  在南京的一些幼儿园、小学门口,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老年人。偶尔看到一两张年轻的面孔,一询问多半是家中的保姆。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调查“隔代教育”的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高。

  隔代教育现象在我国之所以这么普遍,既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历史原因,也有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现实必然,还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年轻人,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城市和农村中的年轻人都在为尽可能赚更多的钱而奋力打拼。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来带。再一方面,祖父母对儿女的关心和对孙辈的喜爱,也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另一个原因。

  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殷飞对本刊记者说,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时间充裕、生活规律、耐心十足,老人带孩子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由于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的缘故,已变得更加从容淡定,不像父母对孩子那样“急功近利”,有利于为孩子提供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

  但是,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越来越多,费力不讨好的事例俯拾即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不讨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孙辈的教育效果“不讨好”,甚至事与愿违;二是对儿女“不讨好”,祖父母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儿女的“有苦难言”,甚至“口不择言”。

  南京鼓楼区某幼儿园门口。冯奶奶:我们家孙女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看她年纪太小,早晨自己吃饭太慢,就喂给她吃,这样省时间,不然就要迟到了。现在倒好,这个冤家不喂不吃饭。为这个,她妈妈也怪我们,说“就是你们惯坏的!”唉,我们不也是为了孩子嘛!

  南京鼓楼区某小学门口。秦奶奶:“我孙子上二年级。儿子、媳妇忙,把带孙子的事全扔给了我们。我们也尽力了,但孙子的成绩一般,儿子、媳妇不高兴。有次考试语文考了92,没有考到一百分,孩子妈妈就教训他,当着我们的面拿教科书往小孩头上打哎!我们就跟她吵起来了。小孩的头能打吗?打伤了怎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