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霸业的美之飨宴--桃山时代美术

 一方别院 2012-07-20
    政治史的桃山时代,通常是指介于室町和江户两个时代间,相当于十六世纪下半叶,由织田信长(1534~1582)与丰臣秀吉(1536~1598)两位名将,自室町末期以来长久纷乱的战国局面中,先后完成统一大业。就上下限年代来看,若以织田信长放逐室町幕府末代将军的一五七三年算起,中经丰臣秀吉接棒,至一六零三年德川家康(1542~1616)开江户幕府止,短短不过三十年,历史上谓之桃山时代。在这个群雄割据,盟主称霸的时代,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集全国人力、物力,各盖了一座雄峙天下,空前宏伟的安土城(在今滋贺县境内)和伏见城(在今京都市南郊),来象征霸主的权威,也充作发号施令的总部。伏见城的所在地,后来习惯称为桃山,因之史家也把织丰政权交替,竭力推动统一的过程,叫做"安土桃山时代"。

  美术史的桃山时代,因是考虑到样式与风格的延续性,不可能像政治史断代那样截然分明,所以就丰臣秀吉治下的文化史迹为中心,包括了织田信长的安土时代,并越过德川家康重启幕府的江户时期,直到一六一五年丰臣党羽彻底灭绝,幕藩体制完全确立。此期间至多仅有半世纪光景,建筑、绘画和工艺的创造者,都是同一批人在活跃着。他们侍奉的政权,纵使改朝换代,艺坛走马换将,既未更易,风格也就相去不远了。桃山美术可以说是最对霸者口味的一席美之盛馔。王公集团和佛教实力在动乱和变革的时代中,几乎从原有政治、文化层面的第一线上撤走,取而代之的是武士阶级和新兴的豪商。日本美术史上不受宗教束缚的大气魄、大手笔;超级豪华、极度奔放的创意和装饰,轰轰烈烈地登场。不仅满足了英雄人物把握现世的性格,也反映了富商巨贾阔绰豪爽的气度。日本美术史上的桃山时代,年代不长,却格外突显绚烂壮观的场面。待波平浪静之后,我们发现所谓日本美的特色,越来越远离佛教,也愈来愈远离中国。


  英雄时代三豪杰

  室町末期的十五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发生过史上著名的"应仁之乱"(1467~1477),幕府权威大挫,地方武士纷起,此后一百年笼罩在"战国时代"的乱世中。第一位运用谋略,压慑四方顽敌,实现统一野心的霸主,是织田信长。他于一五六八年受足利义昭奉诏入京,旋于一五七三年放逐了这位室町幕府最后一代将军。织田信长在不出数年间,敉平民变,征战宿敌,扫除武僧。一五七五年与德川家康结盟,发挥洋枪的威力,大破武田信玄(1521~1573)之子武田胜赖,成为全国最有权力的武士强人。

  织田信长是日本历史人物里,罕有的现实主义者。粗野、果敢、机敏、专制是武将织田信长予人的形象。非但否定一切权威,也不信神佛与来世,或可说是无可救药的无神论者。因此得以趁机铲除与既有权势狼狈为奸的寺院力量,替往后人本思想的民众社会,打开一条务实为尚的艺术活路。一五八二年织田信长突遭叛将狙击,自杀身亡。行将统一的大局,又陷入一场霸权争夺的大型武斗中。丰臣秀吉立刻脱颖而出,顺利地取得织田信长的继承地位。由是,实际支配的领地更广,掌握国政的官衔更高,最后完成国家的全面统一。丰臣秀吉本来只是织田旗下的一名部将,屡因战功得主公倚重。一五八二年继织田取得主导权后,凭足智多谋,一路窜升,一五八五年出任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关白",其实当时的后阳成天皇(1586~1611在位),也是在秀吉的推戴之下即位的。一五八六年又晋升太政大臣,一五九一年秀吉将关白之职让予外甥,自任"太阁"。

  一五九零年代,丰臣秀吉两度出征朝鲜半岛,由于名不正言不顺,迭受亲信掣肘。且有明朝奥援和朝鲜民兵的抵御,终至无功而返。丰臣秀吉晚年,因二岁多的独子病故,才死心将关白让位于外甥。未料二年后得子秀赖,秀吉懊悔莫及,于一五九五年索性逼外甥自杀,以遂政权世袭的私愿。这种丧心病狂的行径,导致仓促出兵朝鲜,落得侵略战争的恶名。一五九八年丰臣秀吉病逝,所有外驻部队班师回朝,匆匆结束不及三十年的安土桃山时代。秀吉之后,实力派长老德川家康随即进驻桃山伏见城,接管政事。一六零零年决定天下谁属的"关原大战",德川获胜,巩固政权。一六零三年德川家康由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重开幕府于江户,日本历史进入了江户时代。而丰臣秀赖的存在,犹如眼中一粒沙,欲去之而后快。一六一四年与一六一五年,德川家康借故出兵讨伐,终于在大坂冬夏两回对阵中,彻底歼灭丰臣氏。家康老早就传位其子秀忠,完成将军世袭的惯例,自己也于翌年瞑目安息了。


  英雄主义的城廓

  安土桃山时代统一霸业的象征,是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大城廓。江户幕府初期,代表地方领国权威的,也是一幢幢居所兼政厅的封建城堡。城之建筑,是桃山美术的重心,城中殿舍装饰的大障屏画,更是桃山绘画的焦点。有史以来,最宏伟、最精致的建造物,往往是有权有势的人,发愿盖给神明住的。只有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替自己构筑符合政治意图和防御功能的硕大城池。摆脱为礼仪宗教的的约制,考虑到人的活动为本位的建筑,发展出纯粹的日本楼阁造型,充分发挥桃山文化的特征。

  日本的城,一来是独创的"天守阁"也就是屋顶之上再架上屋顶,甚至一连好几层。每两层屋檐之间,还有伸出墙面甚多的悬山式三角形屋顶,不规则地穿插,远远望去,屋脊交错,壮观无比,构成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艺术品。而来是天守阁的英姿,除夸示封建城主的威严之外,在农业生产与经济活动机能政策下,城的周围,靡集着家臣武士和工商集团,形成"城下町"的繁荣。织田信长称霸以后,马上着手营建安土城与琵琶湖东岸,一五七九年耗三年竣工,开启一连串筑城的黄金时代。未几丰臣秀吉继起,大兴土木尤有过之,自平地突起更富丽堂皇的大坂城(1583)、聚乐第(1585~1587)及桃山伏见城(1592~1597)等大规模城廓。

  目前这些建筑都已湮灭殆尽。战国烽火中,无情的掠夺与毁损,或城主去位,任令荒废。欲寻回安土桃山时代的建筑风貌,据说京都西本愿寺飞云阁。可以一睹聚乐第移建过来的一部分遗构。自一六零零年关原大战,德川家康赢得霸权,到一六一五年大坂之阵,这十年间,是日本城廓建筑最鼎盛的时期。所有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大小城廓,差不多都是各地封建领主,在这段时间内陆续建盖起来的。现在尚残留供人凭吊的比较完整的遗址,随手一指也有松本城(1597)、犬山城(1599)、熊本城(1600)、和歌山城(1600)、彦根城(1606)、姬路城(1609)、松江城(1611)、弘前城(1611)、名古屋城(1612)等等。其中差不多迭经历代增筑、改建或重修,幸运保有初建模样的,大概惟有姬路城了。

  大坂之阵的那一年(1615),江户幕府发出"一国一城令"。原则上允许各领国支配者,因统辖和经济的需要,原有要津之城得以保留,此外一律不准新筑,凡改建和重修也限制甚严。城廓建筑的盛况,从此一蹶不起。至于一般观光手册上,人们熟悉的几座名城,如大坂城、名古屋城、熊本城以及姬路城等,只有姬路城是保存原样最完美,规模也最大,堪称日本之城的最高杰作。丰臣秀吉一手规划的大坂城,本来就被德川家康改造过,明治维新那一年,又遭祝融之灾,直到一九三一年始行重建。名古屋城完成于城廓盛期的尾声,可惜毁于二大战的空袭,后来依原样复原。一度被誉为天下名城的九州熊本城,因是明治初年九州内乱的攻击重点,终于躲不过兵火,而于二次大战后再建。如今硕果仅存的姬路城,经过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女婿的两代经营,踵至增华,美仑美奂。大小楼阁的组合,遥相呼应;层层叠架的屋脊线,变化有致,涂白的墙面,相间的灰瓦,像极了展翅而降的白鹭鸶,所以又名白鹭城。

  城廓建设大竞筑的安土桃山时代,有一种独特的绘画,为配合城内巨室空间装饰之需,应运而生,这就是最具桃山美术风格的金碧障屏画。障屏画又称障壁画,包括壁画、袄绘(隔间纸门绘画)和屏风。由于桃山时代的建筑物无一幸存,壁画也都不及抢救而全毁。剩下来容易移动的袄绘和屏风,其实也甚为有限。但从可确定的桃山时代障屏画中,金碧一词所言并不为过。那是从一片片金箔覆满纸面后,在上着彩施绘,发出绚烂璀璨、华贵豪美的效果。而且画幅巨大,构图跟着宏伟,是所以金碧大障屏画为桃山之美的飨宴,祭出魅力十足的压轴大餐。
这个时代看准英雄主义的品味,表现王者象征的主题,对狩野派来说正是如鱼得水。前一代专擅寺院障屏画,融合水墨与浓彩,推进绘画日本化的狩野派,此时顺利取得乘风驾云的优势,成为桃山障壁画最出色的集团。自从狩野元信(1467~1559)在室町时代稳住狩野派的地位以来,他的孙子狩野永德(1543~1590),更提高狩野派的身价,闯出日本绘画独步古今的新样式。

  狩野永德的绝技,首先获得织田信长的赏识,拔擢他为安土城绘制障壁装饰。丰臣秀吉时代又被延揽为御用画家,在大坂城和聚乐第等大建筑的内殿,狩野永德无不倾注心血,率门徒奋力挥毫,乃致于健康受损,以四十八岁的英年壮志未酬,身先殉职。这位当年天下无双的画坛龙头,虽然画了不少巨作,却也随着建筑物的湮灭而消失无踪。比较可靠的遗存是"唐狮子图屏"(六曲一双,金地着色,宫内厅藏)、"桧图屏风"(八曲一双,金地着色,东京博物馆藏)以及"洛中洛外图屏风"(六曲一双,金地着色,私人藏)。然而从这三幅作品看永德画百兽之王的威武雄师;处理巨树构图的豪快手法;以及描写京都景观的丰富布局,金碧障屏画之所有特征,确已瞧出端倪。
狩野派代代衣钵相袭,后继力颇盛。永德长男光信(1565~1608)、次男孝信(1571~1618)、养子山乐(1559~1635)、光信之子贞信(1597~1623)等人,起先都追随狩野永德到处见习,待各自独立之后,适逢江户幕府成立,转而效命德川政权。狩野派全班人马,纷纷移往幕府所在地的江户,只有狩野山乐留在京都,世称"京狩野"。最后,永德之孙,孝信之子狩野探幽(1602~1674),被擢升为德川幕府的御用画师。

   桃山绘画永德一派所开创的蓬勃生命力之画风,也影响到同一时代的画家长谷川等伯(1539~1610)、海北友松(1533~1615)、云谷等颜(1547~1618)等,与地方富豪较接近的一派。他们的金碧障屏画亦是华丽有余,气势与功力一点也不让狩野派专美。值得推崇的是他们的水墨素养,也能在金碧障壁画大行其道的时代,挣得一席之地。东京博物馆藏有一幅赫赫有名的国宝"松林图屏风"(六曲一双,纸本墨画),就是长谷川等伯的代表作。历史进入江户时代以后,风俗图的盛行,也是绘画题材多样化的先声。桃山美术本来就不是宗教的附属品,现在生民百态搬上画面,狩野派的健儿,也是能手辈出。狩野永德的"洛中洛外图"即其佳例。狩野秀赖(元信次男,生殁年不详)的"高雄观枫图屏风"(六曲一双,纸本着色,东京博物馆藏),狩野长信(永德之弟,1577~1654)的"花下游乐图屏风"(六曲一双,纸本着色。东京博物馆藏),此等作品为次期的江户浮世绘,预先传出庶民艺术的讯息。
 

 古朴素淡的日本茶陶

  桃山文化大抵崇尚豪大壮美,极尽奢华之能;只有茶道的世界反其道而行,重拾简朴素静。向来在日本美术史上仅能聊备一格的陶瓷,因茶道新风的刺激,开发出许多技术上、造型上别出心裁的日本茶陶。日本的茶道,最初是由饮茶交际的娱乐,逐渐转成一种文化修养,茶会空间及其所使用的道具,亦随演进过程,而有不同的格调。其中茶室设计和陶瓷意匠,是桃山美术不可漏列的一环。饮茶之风在十三世纪传入日本,起先是流行于禅门寺院,室町时代以后普及到武家社会之间,成为所谓"斗茶"的游戏,会场布置格外重视中国情调,茶器和饰物尤以宋元文物为荣。室町后期武家渐尚枯寂之美的东山文化时代,村田珠光(1422~1502)创新茶风,将禅宗意境渗入饮茶流俗,首开简洁、淡雅之书斋兼茶室的宁静小空间,不过茶器方面仍然喜爱来自中国的青瓷和天目茶碗等。十六世纪初,继村田珠光之后,出了一位武野绍鸥(1502~1555),他整理饮茶理论,创出"佗茶"一词。"佗"乃闲寂之意,是日本人独创的美学思想。茶道到了这样的境界,已快要接近茶学可以摒除杂念,收静心养性之效。

  安土桃山时代进一步确立茶道文化的是绍鸥的弟子千利休(1522~1591),因为他将"佗茶"理念--感受生活、享受和乐之况味,让人们不分贵贱,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具体实现。千利休一生受到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两位天下强人的恩宠,是这个时代唯一出入权力核心的头号茶人,所以经整编过的茶道礼仪、茶会形式、茶之料理,以及茶的思想,对后世均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茶人,其先决条件必须具有一双鉴赏的眼力,其次是娴熟的茶技,更重要的则是专注与澄明的一颗心。透过千利休的审美观,一些本不起眼的古窑,如濑户烧、备前烧、信乐烧等地方性杂陶,和朝鲜生产的粗制碗类,被认为更富有闲寂的意境和质朴之美。千利休也直接指导陶工长次郎烧制茶器,传说丰臣秀吉慨允辟出聚乐第一隅,供其筑窑烧陶。秀吉本人相当欣赏该窑产品,特取聚乐第的"乐"字,赐为姓。自此以降"乐烧"之名不胫而走。乐烧茶碗造型沉静,发色鲜丽,且带有部分窑变。根据千利休的理想,是要求粗陶中不经意出现的自然釉肌,溶入经过设计的形态,在当时深受茶人欢迎。

  十七世纪初德川家康称霸,茶道之风犹盛不衰,利休的高徒古田织部(1544~1615),是美浓地方(今岐阜县境内)的领主,承利休遗业,而为第一流茶人。他也教导当地工人烧制茶陶,相对于乐烧的静中之美,古田织部酷嗜变形与不均衡的美。致美浓传统窑艺出了志野、黄濑户、织部、濑户黑四种独特的技术。一般来说,志野色泽温润;黄濑户黄里透斑;织部厚重粗犷;濑户黑鲜冷漆黑。美浓陶艺的四大名品,其实都有施釉和烧成效果上的差异,但是特有的歪扭造型和微妙的器形不平整,充分反映了武将茶人豪迈的作风。乐烧和美浓,都是桃山文化新起的作陶中心,有赖两位茶道主导者指点迷津。日本陶艺始有划时代的起步。巧合的是,利休可能因不赞同秀吉的征韩政策;织部则因大坂之阵站错边,投靠丰臣秀赖旗下,双双都被当令主公强迫切腹自杀。今天,利休手创的草庵型茶室还在,就是仅有两叠席的京都妙喜庵待庵。这里是东福寺的末院,"佗茶"追求闲寂、幽静,利休在此辟室以绝尘俗,真是闹市喧嚣中别有清寂的小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