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三大感慨”

 杂货店伙计 2012-07-23

 

 

 

 

古人的“三大感慨”

 

 

 

在古代诗文里,我们总能领受到古人异常悲悯的哲理感慨。古人感慨什么呢?感慨人生短暂,感慨身躯渺小,感慨兴废轮回。我们称之为“三大感慨”。

 

我们先说感慨人生短暂。

 

早在战国时代,庄子就在《知北游》里借老聃回答孔子的问话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曹操在《短歌行》里叹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在《将进酒》里着急地喊道,“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苏轼在《赤壁赋》里也借客人的话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古人为什么要感慨人生短暂呢?

 

这恐怕与古人的寿命有关。“人活七十古来稀”,古代医疗科技落后,多数人的寿命比较短。有资料显示,古人的平均寿命仅为现代人的一半。现代人对自己的寿命尚且不满足(还要向130岁这个所谓的生命极限挑战),你说古人能不感慨人生短暂吗?况且他们的追求目标还很高:长生不老。

 

我们再说感慨身躯渺小。

 

陶渊明在《杂诗》里写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杜甫在《旅夜书怀》里干脆写自己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苏轼在《赤壁赋》里除了表达“哀吾生之须臾”外,还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句子。

 

古人为什么要感慨身躯渺小呢?

 

这恐怕与古人的能力有关。古人不像现代人一样可以上天可以入地,他们的科技落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自然面前只有敬畏和卑怯。除此以外,残酷的封建统治也令每一个个体畏缩不已。从自然到社会,人们处处感到无能为力,那就只有感慨身躯渺小了。

 

我们最后说说感慨兴废轮回。

 

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里感慨吴被晋灭后的情形是“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李商隐在《隋宫》里感慨隋炀帝的败相时写道,“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陆游在《一壶歌》里说的更明白:“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张养浩在《潼关怀古》里悲叹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人为什么要感慨兴废轮回呢?

 

这与封建现实有关,也与佛教轮回思想有关。封建社会的变革基本算不上社会性质的变革,只是简单的朝代更替而已。这是活生生的现实,也是毫无希望的恶性循环。在人们不见曙光的时刻,佛教的轮回报应思想正为这种“迷惘”找到了答案,于是,古人便要大发兴废轮回之感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