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渔政抢占南沙美济礁:啤酒瓶砸退菲律宾军机

 松边醉客 2012-07-23

核心提示:“揍它!”不知是谁大吼了一声。霎时间,饭碗、水杯、瓶瓶罐罐,雨点似地向空中飞去。默坐一旁的彭良胜猛然起身,把手中的啤酒瓶一抡,倒泻的啤酒在空中划出弧线,随即一闪,瓶子在飞机尾翼上猝然炸开,迸射出金黄色的泡沫,在阳光下是那么耀眼。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渔政31号是1990年代初建成的1000吨级渔政船,是最早进入南沙的中国渔政船。(资料图)

本文来源:《青年参考》2010年8月24日刊,作者:伊始 姚中才 陈贞国,原题:《中国渔政受命出师南沙》

近年来,风云变幻的南海形势,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在我国政府维护海洋权益的行动中,时而闪现出一支特殊队伍的身影,那就是农业部下属的南海渔政局。这部由青年作家伊始、姚中才与南海区渔政局团委书记陈贞国合作完成的报告文学,全景式地再现了南海渔政在过去十几年间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他们在祖国版图最南端同外国舰机及不法分子斗智斗勇,捍卫“蓝色国土”的真实故事。

异乎寻常的北京来电

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刘国钧接到一个异乎寻常的北京来电。电话是农业部渔业局局长卓友瞻亲自拨来的,对方的语气十分郑重:直接进京来找张副部长,有重要谈话。什么事情如此神秘兮兮?刘国钧试探着想套个谱,对方却截然答道:绝密!只许你一人来。

时值1994年8月初,南方翻滚的热浪加上这个突如其来的电话,让刘国钧忐忑不安。他1991年从部队转业到广东省水产厅当副厅长,1993年4月调任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如果说渔政部门是与水相伴而生的话,刘国钧涉足的这片水域,可不是波平浪静的一片湖,而是辽阔与深邃得难以丈量的南海,波谲云诡变幻无常的南海。

这趟进京,自然也离不开南海这个大背景。

秘密任务目标很明确

农业部副部长办公室,宽敞而简朴。长脸剑眉的张延喜副部长与风尘仆仆的刘国钧握手后,转身轻轻把门带上了。两人一同在沙发上落座,卓友瞻也陪同在旁。

没有太多寒暄,张延喜的目光缓缓扫过另外两人的脸,一字一顿地宣布:今天谈话的内容不能记录,不能传达,南海区局范围内,仅限刘局长一个人知道。

凝重的气氛仿佛有点让人喘不过气。刘国钧不由得挺直了腰板。

稍一停顿,张延喜便直奔主题:为突出我国在南沙的实际存在,上级已作出决定,在南沙美济礁建设渔船避风设施。要求南海区渔政局与有关部门的船舶一起组成编队,共赴南沙。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南海区局必须无条件执行。

直接点刘国钧的将,领导显然对他十分了解,未做冗长的动员,直截了当地交代了任务和要求。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刘国钧内心颤抖,一时说不出话来。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海洋权益受到周边国家的严重侵犯,岛礁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这些都成为刘国钧心中的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