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寇准原来是个心胸狭窄之人 作者:王伟 寇准的偏狭性格是他为人处事的“短板”,于人于己都有害。值得后人深思。 俗话说“宰相肚子能撑船”。当宰相的不说要做到额头跑马、肚内撑船,最起码也要做到大度能容,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宰相。宋朝的宰相寇准寇老西子给人的印象挺深,那是个又正派、又诙谐、又足智多谋的形象。但事实上他却不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大度之人,他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得势猖狂,不得不令人侧目相看。他名垂青史不是那样令人服气。 澶渊之盟立大功 先说说寇准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寇准一生最闪亮的地方在于签订“澶渊之盟”。宋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20万大军,从幽州出发,浩浩荡荡,向大宋朝进攻。 当时大宋朝廷一片恐慌,朝廷重臣王钦若请皇帝去金陵躲避,陈尧叟则劝皇帝去成都,皇帝不知该听谁的话,犹豫不决。问宰相毕士安及寇准如何是好,寇准力排众议,主张哪里都不去,坚决抵抗,并建议皇帝立斩建言逃跑避敌之人,把王钦若这些抱失败心态的官员通通派往前线。他还建议皇帝御驾亲征前往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直接面对敌人,振奋军心。 寇准的这次冒险抗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澶渊之盟”后宋辽维持和平局面达113年之久,足显寇准的功劳。 对这件事,神宗时的宰相王安石曾在《澶州》一诗中赞颂:“天发一矢胡无酋,河冰亦破沙水流。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心胸狭窄露短板 《宋史》本传载:“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 宋真宗时王旦胸襟博大,器宇非凡,他出任宰相后朝夕惕励,尽职尽忠,深为真宗信任,大小事情都非常放心让他去办。 寇准任枢密院学士,他嫉妒王旦,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进行中伤。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然常称赞寇准的长处,但是准却专说卿的短处。” 王旦回答说:“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年久,难免有许多缺失,准事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见准的忠直,臣所以一再保荐。这样的大臣,是国家之福。”真宗听后道:“人言说宰相肚里可撑船,我看你就是这样的宰相!”由此更赏识王旦。 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有文不合诏令格式,寇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过后,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后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以牙还牙治治寇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 王旦做人做到这份儿上,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由衷赞叹:“昔王文正公居宰府,仅二十年,未尝见爱恶之迹,天下谓之大雅。”可见王旦的雅量的确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寇准难以望其项背。 寇准被免去枢密使职位要外放,他到王旦家中去跑官,求王旦提拔他为使相(宰相级的高级官衔)。王旦惊异地回答说:“国家将相重任,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这事,我万不能接受。”寇准很没面子,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任命下来了,职务是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相官衔。 寇准入朝拜谢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哪有今日?”真宗说:“你以为你的职务是朕安排的?这一切都是王旦举荐的。”寇准听了惭愧万端,自叹不如,事后对人讲:“王同年器识非准所可测也。” 天禧元年(1017),王旦病重。真宗探视时问他:“爱卿之后天下事应当托付给谁呢?”王旦不肯推荐,说:“知臣莫若君,人选应当由您来定。”真宗说:“你就说说你个人的意见。”王旦郑重地说:“一定要问愚见的话,我认为没谁比寇准更合适。”真宗说:“寇准性情刚褊,你再提别人吧。”真宗其实是想让王钦若当宰相的,但王旦说:“其他人我就没那么了解了。” 王旦死后,真宗果然再次任用寇准为相。但就个人气量而言,王旦大度,远胜寇准,是宋真宗在位26年间更迭的14个宰相中,任职最久的一位,长达12年。范仲淹说道:“其王文正公居宰府仅十二年,未尝见爱恶之迹,天下谓之大雅。”何谓“大雅”?自然是指王旦有雅量有胸怀。但这位大雅之人名气在历史上远不及寇准,历史上藉藉无名,鲜为人知。而“少包荒之量”的寇准却青史扬名。真是咄咄怪事。 得势猖狂少好评 《宋史·寇准传》上说寇准“不学无术”,寇准自己也承认自己“不学无术”。 太宗之后,宋真宗当上太子虽是寇准力荐之故,但在这期间,寇准比起王钦若,在官场上的表现差之甚远。 在皇帝眼里,寇准心胸狭隘,又过于偏执任性甚至到专断的地步,凡事认为是对的就力争不休,往往不给人台阶。与其他大臣也屡有冲突。无论君子、小人,都不喜欢他。 端拱二年(989年),寇准曾奏事殿中,极利害。由于忠言逆耳,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转要回内宫。寇准却扯住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连皇帝都不给面子。宋太宗曾批评他:“鼠雀尚知人意,而况人乎?” 宋真宗因此也不愿碰这只烫手山芋,说寇准为人,性格过于刚烈偏狭了。真宗说:“寇准之居相位,多致人言。”又言寇准“好刚使气”,“纵酒”,“寇准多许人官,以为己恩”。这几句话把一个大官僚作威作福、颐指气使的寇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寇准一生刚直不阿,他的“喜人对其怀惠,又欲人畏其权威”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寇准书读得少,做事有些粗粗拉拉。看看寇准的同僚们是怎样评价他的。 历史上留下“大事不糊涂”美名的宰相吕端对宋真宗说:“寇准性格刚愎自负,臣等多次不和他争论,考虑的是恐怕国家受损失。”又一曾任宰相的吕蒙正说:“寇准为人喜欢博取名声,不可不察,他好收人情以得到人家夸誉。”宰相王旦说:“寇准喜欢他人都赞誉他,又想他人都畏惧他的威严,所以众大臣都躲避他,而寇准却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这是寇准的短板之处。”杨徽之讲寇准“用搏击取贵仕”。 寇准担任镇守一方要职中,他过生日时,广邀宾客,建造山棚举办盛大宴会,他穿出了一件黄色且绣龙的皇帝制服,超过规格,被别人奏报。皇帝发怒,对王旦说:“寇准办事按皇帝的规格,他想造反吗?”王旦回答说:“寇准确实有德有才能,不会如此无知。”真宗皇帝说道:“我知道了,这正是他的无知。”就不再过问此事。 史书上还记了不少次他饮酒的事,其中讲他任宰相,“多召两制会饮私第,酒酣气盛,必闭关苛留之,往往侵夜。畏谨者甚惮焉。(李)宗谔尝预会,日既夕矣,而关不可启,遂于门扉下窃出得马以走”。寇准作为宰相强拉人喝酒,不许回家,以致让大臣从门底下偷跑,这段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寇准的放荡不羁。但不知内敛终不是什么令人称赞的优点。 结局凄凉令人叹 寇准的缺点明显,他比较独断自任,器量也欠宽宏。《宋史》说他是“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 寇准的这种性格,说明他的政治及素养手腕还不够火候,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宋真宗听信王钦若、丁谓等小人所言,大搞迷信活动,偏信神异之说,举国各省市争献伪造天书,大形势同样影响到寇准。寇准也伪造天书,这件事是寇准一生的污点,欧阳修笑话他“老不知止”。寇准回朝拜相不久,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又被丁谓等人所陷害,官职连降五级,当时宋真宗已死。 真宗对寇准的态度一直是“可以敬之,但难以亲之”,所以寇准被派往邓州(河南邓县)挂职六七年之久。“有你心烦,舍你不忍”。在真宗眼里,寇准成了鸡肋。 寇准的人生是以悲剧结尾的。史载“寇准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草表,请太子监国,且欲援亿辅政”。结果他酒后失言,泄漏机谋,被罢免宰相。导致宦官周怀政被迫起事,又因仓促而受挫。 乾兴元年(1022年),寇准被放逐到边远的雷州去当司户参军,等于被发配到那里去充军。寇准到雷州后,生活艰难,气候恶劣,身体很快垮下来。第二年秋天在忧郁中病逝于贬所,时年63岁。 相对于政治家,寇准更适合做一个冒险家。寇准的形象被拔高,也与一些史学家、文学家有关系,一些人凭着自己的好恶无极限地夸大一些历史人物的作用,使得一些历史人物变得不可思议。 《宋史》上提到寇准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正直”。说他“直”,过得去;说他“正”,就需要重新斟酌了。 寇准一生为官远不止“三起三落”,这都是因其不“正”而导致的。他凭借“澶渊之盟”的功劳,得以毫无顾忌地大权独揽,包括本来依制度不应由宰相插手的御史任用上,寇准都大权在握。实行宰相专政,常常居高临下咄咄逼人地左右皇帝,权力欲达到顶峰。“契丹既和,朝廷无事,寇准颇矜其功”。 史载“准在中书,喜用寒畯,每御史阙,辄取敢言之士”。寇准以“进贤退不肖”为己任,而不愿遵守规定,“尝除官,同列屡目吏持簿以进。准曰:‘宰相所以器百官,若用例,非所谓进贤退不肖也。’因却而不视”。 心胸狭窄的寇准咋成了名相?这事真让人费思量,这也正是历史的迷人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