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时节宜养肺护肝

 健康养生集结地 2012-08-04

立秋将至,初秋时节应重点养护哪些部位?预防哪些疾病?可选用何种方法来调理、养护身体呢?中医专家认为,立秋过后,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而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还处于衰弱阶段,因此,立秋过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因此要加强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秋季养生,要适当多润肺,多补充水分,少食辛辣、烧烤、油腻、伤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点果仁类的食物。起居还宜早起早卧,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做深呼吸,以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注意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劳作,可适度慢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像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问题等。秋季养生,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护肺食谱

秋梨膏糖

秋梨膏也叫雪梨膏,是将鸭梨、雪花梨配以止咳、生津、润肺的药物,如生地、葛根、贝母、蜂蜜等中药加工熬制而成的。这梨必得当年的秋梨,将其洗净后擦成梨丝,用纱布包紧挤出梨汁来,再把梨汁倒入特制的铜锅里熬煮,这种锅的内壁镀有一层锡。在熬炼梨汁时加入蜂蜜、白糖和生姜等配料,最后还要根据不同的配方,分别加入茯苓、贝母、燕窝等,熬成粘稠状的梨汁就是秋梨膏了。

根据史料考证,秋梨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朝代之一唐朝,据说唐武宗李炎一次患病,终日口干舌燥,心热气促,服了上百种药物均不见好。正在满朝文武焦虑之时,从青城山上来了一位道士,自称有妙方可治皇帝的病。道士将梨绞汁,配上蜂蜜熬制,请唐武宗服用,连喝几天,皇帝的病果然好了。这个妙方就是最早最原始的秋梨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秋梨膏有“治疗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

五行润肺化痰粥

五行润肺化痰粥谱在张鹤瑶《不生病的纪律》中被誉为永别呼吸系统疾病的良方。主要成分为西米、白果、银耳、冰糖。它可以有力地清除肺里的痰浊和杂质,很好地调治急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和气管炎、以及哮喘、肺气肿、高血压和冠心病。

这款粥最好早上食用,因为7点大肠经当令,气血最为旺盛,此时吃粥,粥的营养能很快到达肺部,润肺化痰效果更迅猛。常喝此粥可以让肺变得很于净,不仅养颜美肤.还可以调理多种女性常见疾病。如果大家经常呼吸不畅,咳嗽,发烧,甚至哮喘,高血压等,五行润肺化痰粥绝对是最贴心的安慰。

养肝食谱

桑葚膏

早在两千多年前,桑椹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因桑椹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所以桑椹又被称为“民间圣果”。

桑葚富含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素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椹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功效。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肾主生髓,是人身能量储存基地。桑椹性味甘寒、入肝、肾经,是一种补益药。具有滋阴养血,补肝益肾,清虚火,祛风湿的药用功效。古人认为桑葚“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熄虚风,清虚火”,可以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盗汗。

另外,中医大家栾加芹博士在畅销书《打开疾病黑盒子》中讲到:桑椹子,可能是治疗乙肝的最好的药物。这是因为桑椹子是桑树的果实,而“桑乃箕星之精”,也就是说,桑椹子应该具有较强的补肝气的功能。

生泥鳅粉

生吃泥鳅的药用价值很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医药上具有较高价值,中医认为,泥鳅味甘、性平,能调中益气、祛湿解毒、滋阴清热、通络补益肾气。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水肿、黄疸和痔疮等疾病。《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有”暖中益气“之功效,能解渴酒、利小便、壮阳、收痔。生泥鳅外面的那层滑液能清肝、利胆、消炎,对肝炎、胆囊炎都有帮助,还能直接灭肝火,降虚火。

       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鳅具有很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一般的人群都可以食用。泥鳅经过春天的养育,到了夏令初秋的天热时节,肉质最为肥美,并有重要的保健食疗功效,故民间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之说。国爱堂经过细胞破壁做成的粉粉,不浪费营养成分,极易让人体吸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