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政府之覆亡

 宇宙之右 2012-08-04

秦政府之覆亡

秦政府之覆亡

一、封建心理之反动

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然开后世一统之局,定郡县之制。其设官定律,均为汉所因袭。其在政治上之设施,关系可谓极大。焚书坑儒,立以古非今之禁。尊王学,斥家言。定一尊于朝廷,综百家于博士。力反战国游士讲学之嚣风,求反之于古者政教不分官师合一之旧。其同书文字,划灭古文。对于文教上之影响,亦复匪浅。国民处新王督责之下,不逞宁处。北筑长城,南戍百粤。内开驰道,建咸阳宫殿。物质上之种种建设,亦至伟大。然民力已竭,而秦法益峻。秦人之视东土,仍以战胜奴虏视之。指挥鞭挞,不稍体恤。始皇既卒,赵高用事。天下解体,怨望日甚。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
5

其时六国皆立后,陈胜吴广,皆楚人,最先起,故陈胜自立为楚王。张耳陈余立赵歇为赵王。魏人周市立魏公子咎为魏王。燕人韩广自立为燕王。叠渭瞬葱鑫喜盘手其齐王族田檐自立为齐王。陈胜昊广既死,项梁始立楚怀王孙心为楚王。轰羹誉少绪森憋恐摹霞局导露龚韩人张良立韩公子成为韩王。其时起事者,尚以为古昔贵族后裔,仍当处其优越之地位,复其以前公侯世袭之旧制。故以废封建为秦罪。即陈婴之母,亦谓“吾依名族,亡秦必矣”。知贵族传统,在当时人心理中,盖犹有莫大之势力。然而时代大趋乃与人心迷信相背。项羽人咸阳,分封诸侯,已一变时人之想望。所谓六国之裔,皆转失职,未获保其优越之职位。而一时锋起之将,转各分封要地。即如项羽自为西楚霸王,而迁义帝于郴州,最为其著例也。然使项王一依当时民众迷信,推尊义帝,退列臣位,天下将仍不免于乱。盖自秦人一统,中国历史已走人一新局,为往古所未有,而一时昧者不之知。故群情怀古,仍不免恋恋于封建之旧统。虽始皇李斯毅然排众论而主独是,然亦不能尽脱一时旧见之束缚。如其欲复古者学术统于王官之陈规,摧折民间家言,而成蔽塞之势。又役使东方民力,逾于其量。七科之戍,妥梦含言变霉篡架鑫练怂大间左之发,实为召乱大源。秦人自狙于往昔封建时代君主役民之成法,而不悟社会生业之分化已繁,政

第一章秦人一统之局

府统治之疆域亦廓。扫荆昊之间巷,驱之渔阳之边塞,岂得不群情愤骚,揭竿而起。平心论之,此虽秦廷之虐政,亦自本于一种心理上之错误。而当时山东豪杰,一呼百应,亦为恢复封建之迷梦所驱。实亦不免于以另一种迷误之心理为之策动。而事实终于趋新,不能重归故态。项羽人关,大烧咸阳宫室,火三月不灭。此亦东方人嫉视秦廷建设之心理表示。然始皇李斯十余年来为全国努力建设新首都,使社会民众从此有一集中之视听,其精神影响,已有成效,不可磨灭。项王不愿居关中,而亦不肯使沛公居之,是其心中亦隐然已存一咸阳为帝都王域之想,故不敢界之畏敌也。可见一统之局已成,纵使一时崩坏,其势不能仍归于分裂。项羽分封诸侯王,互不自安,还相攻伐。终使群雄全灭,仍归一王。而后民间六国重立之迷梦,亦遂告毕。汉帝因得安享其成。历史推迁,固有非一二豪杰之力,可以称心而安排者。往史例证,往往而然,此特不过其一例也。且尤可奇者,不徒六国后裔全不成事;即社会夙所推尊,故家大族,贤人学士,只其带有往昔贵族之色彩,比较近于民间一般之想望者,亦复先后失败。而最后之成功,转落于一辈纯粹平民之手。此尤当时民间心理所未始逆料也。如张耳为魏信陵君宾客,陈余为儒者,与张耳俱知名。周文,陈之贤人,曾事春申君。凡此诸人,俱归失败。而项氏世世为楚将。项王之为人,恭敬慈爱,言语殉灼。暗恶叱咤,千人皆废。韩信语。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其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陈平语。分明不了7

失一贵族传统之身份与气派,而卒亦覆败。至于汉祖,《史》 称“其父曰太公,母日刘媳”。是父无名字,母无氏族。其家庭之孤微可知。至高祖之为人,《 史》 称其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洒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押侮。好酒及色,尝从王姐武负贯酒。… … 岁竟,此两家尝折券弃责。《 本纪》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辄解其冠,渡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哪生传)。

此实一无赖平民之写照耳。其一时功臣

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椽。曹参狱椽。任敖狱吏。周苛泅水卒史。傅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即步卒。其余陈平王陵陆贾哪商哪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啥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增者。娄敬则挽车者。袭柔瓤思亏秦梦

此等所谓布衣将相,诚开当时历史一大变,亦实为致堪惊奇之事。赵翼所谓“人情犹狙于故见,而天意已另换新局”,此语询J8

第,章桑人二鱼立局足道破当时之情势。实则无论一民族,一国家,一团体,其文化之积累既深,往往转不足以应付新兴之机运。故东方邹鲁齐梁诸邦,转败亡于文化落后之秦国。殷鉴不远,正与六国后裔及其故家世族,转失败于一群无赖白徒之手者,先后一理。正以彼有成迹,有先见,有夙习,此等均属暮气,转不如新兴阶级之一无束缚,活泼机警,专赴利便者之更易于乘势得意耳。故自秦之亡,而上古封建之残局全破。自汉之兴,而平民为天子,社会阶级之观念全变。此诚中国历史上一绝大变局也。秦皇汉祖,均为历史大潮流所驱策,其兴亡久暂之间,当局者不自知。后世论史者,徒据一二小节,专于指对私人下评断,则亦断断乎其无当矣。

二、民族之向外发展

秦末之乱,生民涂炭。然此特一时政治之失调。若论其时中国民族精神,则正弥满活跃,绝无衰象。故及汉之兴,休养生息,未及百年,而已元气磅礴,蔚为极盛。秦有滴戍之法,移民边激。及秦乱,中国之民,又相率避地奔亡。然皆能自立塞外,播华族之文风,化棒莽为同域。即此一端,可征吾华族优秀天姿,当秦季世,尚见蓬勃进取之迹也。兹撮其大要,著之于下。
9

一,南粤
《 后汉书· 东夷传》 :“秦并六国,其淮泅夷皆散为民户。”又南廓其势力,清定扬粤,置桂林南海象郡。以滴徙民,与粤杂处。练幼群纂尸’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套男盘景套漆跳今语曰:“闻陈胜等作乱,豪杰叛秦,南海僻远,恐盗兵侵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为国。会疾甚,郡中长吏亡足谋,故召公。”因使佗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在南雄县西北。阳山在今阳山县南。涅溪在连州西北。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秦已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粤武王。《汉书· 高帝纪》 。十一年五月,因立佗为南粤王。诏曰:“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佗,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盖不虚也。

二,滇

战国楚襄王时,使将军庄桥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娇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乃以其众王滇。变服从40

第一幸秦人一统之局

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频略通五尺道。宝凳尘鳖梦于西南夷诸国颇置吏。

三,朝鲜

战国时,燕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秦灭燕,属辽东外激。汉初大乱,燕齐人往避者数万口。汉修辽东故塞,至汉水大同江。为界。燕人卫满,聚党数千人,魅结蛮夷服,东走,出塞。渡坝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

四,辰韩

其普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筋,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今朝鲜庆尚道。

五,渲洲

又《 东汉书》 云:“会稽海外有夷洲及擅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即徐市。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此所谓擅洲者,或言是日本,或言是琉球,或言是台湾,今不可考。
41

六,河套

秦灭六国,始皇帝使蒙恬将数十万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滴戍以充之。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缮之。起临挑至辽东万余里。又渡河,据阳山北假中,匈奴不胜秦北徙。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滴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渡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总上所述,见秦汉之交,中国内部虽极扰攘,而民族向外之展扩,则并未衰歇。东南两方,尤为迈进。北方对匈奴,虽秦廷最用全力经营,然秦乱则边民多舍弃而归,成绩最少。盖以气寒地痔,为中土人民所不喜。至于西垂,虽记载不详,然秦都咸阳,大徙东方豪族,其于西土之开发,殆必有甚著之进步也。故至汉时,而遂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之谚。陕西甘肃两省,盖自秦后,乃亦为中国重要之一部矣。
今考中华民族,于其内部乱离之际,奔亡迁滴,救死不逞,而声威远播,日转开拓。凡此亦非无故。当时民族自身内部之活力,盖极有可注意者。姑举一事言之。如秦乱,田横兵败奔亡,与其徒属五百余人人海居岛中。汉高祖使使召之。田横与其客二人来洛阳,横于道自杀。汉拜横二客为都尉,二客亦自到从横葬。高祖再使召其余五百人,闻田横死,亦皆自杀。此等风义节烈,盖不徒为一二豪杰奇瑰非常之行,而蔚为社会一42

第一幸秦人一统之局

般之共尚。故能使五百余人,从容就死,共蹈大义。誉蕊像龚

建贵族所培养。即如张王般宾客贯高等,亦其一例。然田横张耳等,其自身曹不成事。

降及汉世,封建贵族不复兴,此等风尚,乃变而为任侠,而亦不为社会所重视矣。使此五百人常留海外,当必有所建树。自反面言之,当时吾民族迁徙流播,远离国土,而能奋然自立,展扩吾华族之文化于四裔。此虽大半为罪滴及逃亡之徒,然其平素社会熏染,亦必至为坚实。尝一窗,知鼎味。田横宾客五百人,正当时社会一极好之写照也。
抑且当时吾民族之向外展扩,盖亦并不专由于政治力之推动与侵夺也。社会经济方面之自然发展,亦颇值注意。《 史记· 货殖传》 对此略有所载,亦足见其一斑。
一,乌氏课
乌氏县名,属安定。课,畜牧,及众,斥卖。求奇增物,间献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牛马。始皇令课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二,巴寡妇清
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擅其利数世,家财不昔。清以寡妇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三,蜀卓氏程氏
蜀卓氏,其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擎,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4J

处,处蔑萌。惟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汉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鸥。大芋。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邓,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憧千人。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坪卓氏。俱居临邓。
四,楼烦班氏
《 汉书· 叙传》 称秦之灭楚,班氏迁晋代之间。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楼烦,至马牛羊数千群。值汉初定,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人弋猎,族旗鼓吹。年百余岁,以寿终。故北方多以壹为字者。
此等皆能以经济_L 之开发,助成民族之展扩。亦当时社会活力表现之一面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