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PISA2009三项测试前十名及OECD平均分和美国的成绩
图片说明:PISA2009三项测试前十名及OECD平均分和美国的成绩
自信与自省
基础教育是孕育人才的摇篮。要垒筑以高科技人才为塔尖的金字塔,必先夯实对整个国民素质起支撑作用的基础教育。
近年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备受国内外关注。该项目缘于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反思,是一项以改善教育政策为导向的跨国测试研究。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多年专项研究的基础上,PISA测试于2000年正式启动,它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评估项目主要分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3个领域。
2009年4月,根据OECD的技术标准要求,上海152所学校的5115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约10万名15岁在校生参加测试。2010年12月8日OECD公布的测试结果显示,在接受测试的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约47万名15岁学生中,上海学生三项测试领域的成绩均独占鳌头,其中数学素养得分为600分,高出国际平均分104分;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分为556分和575分,分别高出国际平均分63分和74分。
上海的PISA测试结果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巨大反响,引发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在本次研讨会上,OECD教育司常务副司长、秘书长、教育政策顾问安德烈亚斯·斯莱歇尔先生作了题为《教育界的杰出表现者和成功改革者——上海给世界的经验和世界给上海的启示》的报告;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张民选教授,也以其上海PISA项目主持人的身份,分析了上海PISA2009结果所反映出来的成绩和问题——
我们应该有自信的一面,拿阅读测试来分析,我们的平均分是556分,其中低端417分,高端679分,而OECD的平均值为493分,低端332分。从低端的差异可以凸显上海的优势地位,反映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在基础教育领域学习先进、推进教改、重视教师培训、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等举措所取得的成绩。
然而,与我们获得第一的兴奋相比,PISA的测试结果传递出来的丰富的信息,更值得我们深思。PISA阅读测试的框架包含了“文本”、“认知”和“情境”等维度,其中文本类型又分为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而后三类文本更多地出现在与工作相关的文本和现代社会活动文献中。上海的学生虽然获得了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试的第一名(平均556分),但这并不能掩盖我们的弱点——在非连续文本方面平均得分仅为539,远低于在连续性文本方面的平均得分564。
在阅读的广度方面,PISA问卷中涉及的阅读材料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以OECD指数平均值0为标准,上海学生在纸质材料的阅读时间(0.43)上多于经合组织成员国学生的平均用时,而在电子材料的阅读时间(-0.35)上则明显少于平均值,反映出学生仍要用较多时间记诵课文,而“为学习某主题而自主搜寻信息”时间不足;上海学生“访问和检索能力”(549分)低于“概括和理解能力”(558分)的平均得分也反映出,在我国基础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够。
在控制策略的掌握和使用方面,上海学生与OECD指数平均值(0)有显著差异,为-0.28;与以色列(0.33)、新加坡(0.30)、德国(0.21)等发达国家相比,上海学生运用控制策略的人数和频率差距就更大。所谓控制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主动提出关于阅读的任务、文本的目的和主要概念等问题,并且对阅读和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监控,特别是检查自己是否理解阅读的材料,应该选择使用哪些方法来掌握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甚至包括选择什么学习材料实现学习的目标,等等。问卷调查中学生自报的数据显示,上海大约有一半学生在学习时很少使用自我调控策略,这值得高度关注,提示我们要相应改进课程教材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学习策略,从而学会学习。
PISA测试帮助我们发现了不少教育现状和教育政策中的问题,我们应该持一种反省的心态,改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方法中的不足,不断推进上海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