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彻底揭开八字的神秘面纱,就必须对中国传统历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因为八字的排列是根据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干支纪时”方法来的,而干支纪时方法又以农历为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对历法作一系统简介。
人家都知道,在长度单位中,1公尺等于100厘米,在重量单位中1公斤等于1000克。它们间的进率都很简单,因为这是人为规定的,自然不会自找麻烦地去建立更复杂的进位系统。历法是处理日、月、年的关系的。它们都是天然的时间单位,其间的换算关系并不像重量之间或长度之间那样简单。诚然我们也不妨采用类似的方法,比如,把日作为一个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然后给100天或1000天起个名字,作为记录比日更长的时间之用。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历法的要求就不仅仅是简单和易记,而且更主要的是:能从日序的进行上,直接表示出月亮外貌的变化或季节更替的周期。因此,要更深入地了解历法的原理还必须知道:日、月、年是怎么回事?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阴历的日:
地球绕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定义为一日。
阴历的月:
阴历的月是以月亮的圆缺为标准的,月亮的一次圆缺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为使每一个月的天数是整数,阴历月又分为大月和小月两种,大月为三十天,小月为二十九天。这样,每月的平均长度就接近于29.5306日。一般是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相间隔,但由于要固定朔日作为每月的第一天—初一日,因此,就难免出现连续大月或连续小月的情况。
阴历的年:
阴历的年是以地球绕太阳的周期(回归年)为准的,但是一回归年是365.2422日,这比十二个朔望月的日数多,又比十三个朔望月的日数少。如果阴历每年都是十二个月,则一年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比一回归年少十一天左右,一年一年地相差下去,如果今年春节是在冬天,那么十六年后就变成夏天过春节了。在编制阴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大都有月相的意义(如初一都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满月),就以月亮地球运动的周期为主,同时为着符合季节时令,采用了“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来配合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在十九年当中,有十二个平年,平年每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闰年每年十三个月。这样十九个回归年是6939.6018日,十九个阴历年是6939.6910日,两者就相差不多了,月份和季节也可以保持大体一致。这就是阴历设置闰月的缘故。
阴历闰哪一个月是怎样确定的呢?这就牵涉到节气了。在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中,实际上是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阴历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各月都有一定的中气,如雨水为正月的中气,春分为二月的中气等等。但是中气与中气之间,或节气与节气之间,平均相隔是30.4368日,而一个朔望月是29.5306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阴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迟,到了一定的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那么下一个月就很可能没有中气,只剩下一个节气了。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作为该年的闰月。如农历己未年六月之后那一个月只含有一个节气(立秋),而中气大暑在六月三十日,下一个中气处暑移到另一个月的初二,所以,中间这个没有中气的月就定为闰六月。
由此可见,阴历的“年、月、日”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记录,而且客观地反映了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就是说它具有丰富的物理意义,这一点不难从农历在农业生产的作用中看出。但在八字方法中,“年、月、日”的纪法都与农历不一样,且月份与农历以月亮圆缺为周期来确定的方法不一样,在八字方法中用的是节气定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