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校史馆(下篇)
参观清华新校史馆(下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1937—1946)抗战期间,国立清华大学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大。
在极度艰苦条件下,西南联大师生秉承“刚毅坚卓”之校训,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传统,和衷共济,坚持教学和科学研究,创造战时高等教育的奇迹,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清华无线电研究所为军政部学兵队训练通讯军官,上为军政部学兵队干部训练班学员的证明书,下为西南联大学生征调充任译员办法。
左为1944年10月5日,赵忠尧教授和王竹溪教授致信梅贻琦校长的一封信,信件建议杨振宁赴美入读普林斯顿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右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入读西南联大的学生履历片和学生注册片。 杨振宁的学号是“联580”,李政道的学籍号是“342011”。杨振宁当年入读西南联大时只有16岁,李政道19岁。
同时展出了我国核事业的先驱邓稼先、郭永怀、陈芳允、朱光亚、王希季、屠守锷的学生履历片和学生注册片。
复员后的国立清华大学和清华园解放(1946—1948)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爆发,政局动荡,经济濒于崩溃。复员后的国立清华大学在极为困窘的条件下,努力增设院系并扩大招生规模。全校师生在中共地下党的引导和影响下,积极进行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清华园的解放。
建国初期的清华大学(1949—-1952)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清华大学发展的新纪元。
广大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校的整顿改革和建设之中。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由一所综合性大学变为多学科性工业大学。
袁楠(1951级电机系毕业)的毕业证书、学生证
多科性工业大学(1952—1976)经过院系调整,清华大学进入了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阶段。
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办学道路,迅速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清华联系实际,结合教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祖父的“波动学”讲稿也在展出之列。
左:张孝文(1957年机械制造系毕业)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证书;中:赵访熊“解连立方程的迭代法”讲稿;右:常迥“无线电基础”讲稿。
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向校史馆捐赠了《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辩论》等梁思成手稿,还有其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章、全国人大代表证。
梁思成的入党申请书以及毛主席、周总理关心梁思成入党的批示也一同展出。
“文革”中清华是重灾区,教学、科研等工作被完全打乱,学校蒙受重大损失。
在提高中发展,提出创建一流目标(1977—1993)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坚持正确方向,深化教育改革,确定了“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始终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更新教育理念,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努力将学校办成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1985年,学校提出逐步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
科学发展,跻身一流(1994—2011)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是时代赋予清华大学的光荣历史使命。
在几代清华师生员工努力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在办学实践中进一步明晰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及阶段性目标。在党和国家的重点支持下,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进,谱写了一流大学的新篇章。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两弹一星”23位元勋中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的就占了14位,他们是郭永怀、赵九章、陈芳允、王淦昌、钱三强、王大珩、彭桓武、杨嘉墀、王希季、周光召、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屠守锷。
百年清华,人才辈出。在清华大学学习、工作过的校友中,涌现出许多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
一代代清华人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为共和国的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母校赢得了崇高荣誉。
姨夫作为优秀的老校友之一,也荣登此榜,成为清华的骄傲。
随着讲解员,步入了百年清华发展的历史,观看珍贵历史资料,欣赏声、光、电的现代化综合演示,再一次重温清华百年历史,学习清华百年精神,感悟清华百年文化。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清华大学百年历史,是数代清华人致力于兴国安邦的奋斗史,探索中国教育科技自立自强的开拓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跨越发展的创新史,也是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迈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世纪清华,源远流长,春华秋实,再铸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