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用现在人的叫法其实就是杜甫故居。它是当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眷到成都,在浣花溪畔所建的居所。在这里,杜甫差不多居住了有四、五年的光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灿烂诗篇。如《蜀相》、《绝句三首》、《春夜喜雨》等名篇,其中更是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千古绝唱。
静静的,我轻吟着杜甫的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漫步在于杜甫草堂。时而我徜徉在幽静暗香的花径中,时而我徘徊于唐风遗韵的古道边,不知不觉中,我便穿过了如诗如画的浣花溪,来到了杜甫当年为秋风所破的茅草屋前。透过绿叶丛生的院落,我远远望去,只见茅屋低矮,竹林掩映,一片田园风光。循路而去,我推开半掩的竹篱笆门,踏入杜甫家茅草屋内,屋内陈设一览无余。三间房内,出了几件零星的家具,其余则空荡荡的。破旧的墙壁貌似早已残败不堪,露出了芦苇杆和泥而砌的模样。冥冥的,我站在茅屋内,周遭的一切彷佛一下秋高风怒、秋雨绵绵起来,滴答滴答的秋雨弄得“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看着看着,一时之间,当年杜甫穷困潦倒的流寓生活浮现眼前,让我不禁感到一阵心酸。
杜甫尚且如此,我们现在的人又何尝不是?看看那些“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普通上班族吧。他们表面穿着光鲜亮丽,可他们光鲜亮丽的背后又是过的什么日子呢?如果走进他们生活住所就知道了。在这高房价的现实中,他们要么跟几个朋友合租一间房,要么就跟好多人群居在一起,房内杂乱无章,异味熏天,这种生活就是我们常说的蜗居。相比于千年前杜甫的三间茅草屋,这些上班族的住所似乎要显得拥挤得多了。杜甫的茅草屋有院子还有竹林,虽说屋内陈设简陋,但也捞了个空旷。而现在的上班族呢?望着高高在上的房价,或许只有一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年叹息吧。
2、徜徉在浣花溪外竹林红墙的游人们。
3、浣花溪边喝茶小憩的茶馆,很有韵味。
4、穿过紫门就是工部祠。
5、杜甫雕像
6、茅草屋外的小屋。
7、浣花溪边的小茅屋。
8、诗与书法交融的红灯笼。
9、茅屋故居,又是故居,或许这是后人给立的石碑吧。
10、杜甫家的篱笆门。
11、茅屋堂房内的榻。
12、竹林掩映的杜甫家茅屋
13
14、唐代酿酒的手工作坊。
15、唐风遗韵展览馆。
16、杜甫草堂内挂满灯笼的回廊。
17、杜甫雕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碑文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