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曾国藩如何读书

 杂货店伙计 2012-08-10

 

 

 

 

学习曾国藩如何读书

 

 

 

曾国藩被人们称为一代大儒,与他一生勤于读书、善于读书有关。曾国藩一生好读书,是所有研究他的学者们所公认的,也被世人所称颂。他关于如何读书的许多著名论断,现在对读书人仍有借鉴价值。

 

 

读书伴随着曾国藩叱诧风云的一生。

 

曾国藩在道光十五年到京城参加会试之前,读的是“子曰诗云”,应该说,这个时期的曾国藩对学问涉猎不广,研究不深。连续两次会试不第后,在回乡的途中看到一套精刻二十三史,竟然从同乡易作梅处借了银子买了下来。到家后,曾国藩认真研读这套经典,学识逐渐得到新的长进,终于道光十八年进翰林。

 

据说这套二十三史在当时的价格可不菲,曾国藩的父亲非但没有责怪他,还爽快地答应替他偿还。曾国藩一家为了偿还老乡易作梅的借款,负债奋斗了几年时间。

 

在京为宦的十二年里,曾国藩仍没有放弃学习,最出名的是他的“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这句话的原句子为“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酒喝的时候过过仙人般潇洒的生活,没酒喝的时候就像佛一样六根清净,修身养性;当自己浮躁不安,不能平静的时候,就去读些经书,以平心乱,当自己郁闷无奈的时候可以看些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用以振奋人心。

 

曾国藩的引用这句话是告诫他的子弟读书必须持之以恒,没有理由不读书;同时也表达可以用读书来调适自己的心情,做到收放自如。这里面既有坚持读书的韧性,也有洒脱有致的养生之道、乐生之情。

 

在京城的十二年,曾国藩广泛阅读,广交朋友,他经常和一些良师益友在一起切磋如何读书,读什么书,这些都为他日后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杰出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学识基础。

 

 

说曾国藩是活到老,学到老,一点儿有也不为过。

 

1872年,是曾国藩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有一天,他的好友,也是前河道总督苏廷魁路过金陵,曾国藩虽然年老有病,但对待他认为是真正的朋友,是非常有礼貌的,他执意亲自坐轿子去迎接苏廷魁。在轿子中,曾国藩仍然在背诵“四书”,没有想到的是,曾国藩在背书的过程中出现中风现象,随后不得不回寓所。他身体稍微康复后,就又开始读书,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读书到他去世的那一刻。他的子女在整理他遗物时,发现他去世的前一日还在阅读《理学宗传》中“张子”一章,并且写下了日记,这也是曾国藩生平留下的最后的文字。

 

 

曾国藩对如何读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曾国藩主张读书要专注,也称曾国藩的“耐”字诀。曾国藩曾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他要求读书要做到:“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意思是读经以明理,读史以知事,除了这两个目的,就没有什么可学的了。这也道出了学习应该有正确的目的,不能为了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读书。曾国藩的读书“耐”字诀,对于读书囫囵吞枣的人,对于读书只图数量,不重质量的人不无启发。

 

曾国藩的“读书之法包括'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并且还形象地比喻这四者之间的不同和相互关联。曾国藩拿富人之家积累粮食为例:看书,就好像是在外做生意,可获得数倍利润;读书就是守财,不轻易花费。同时,他还用战争来比喻看书和读书。他说,看书,就是占领,就是开拓;读书,就是挖战壕,坚守。意思是看和读是有区别的,也是相关联的,不可偏废。而写和作,是看和读的消化吸收和运用,是看和读的目的所在,是升华,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尤其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看、读、写、作”是读书过程中必须要统筹的四个方面,否则,就是不会读书,或者说读书没有效果。

 

因此说,读书是一项综合活动,只读不看,或只看、读,不写作,都是不科学的。

 

曾国藩强调读书时心急不得,因为积累学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凡读书有难解者,……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这大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熟能生巧”意思吧。

 

曾国藩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读书,在读书问题上是有着宗教般情怀的。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读书要有正确的目的,曾国藩的读书观的确值得所有读书人借鉴。

 

曾国藩曾说:“读书之道,闻道而夕死,殊不易易”。意思是通过读书,早晨知道了真理,到了晚上死了也不遗憾,要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这不是宗教情怀,又是什么呢?而对于我们那些想靠读书出人头地的人,是何等的讽刺啊。

 

 

对于如何读书,曾国藩是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的。

 

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读书要做到有志、有识、有恒。有志则不会甘落人后;有识则知道学海无边,学问无穷,就不会骄傲自大,就不会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那样没有见识了;有恒就会把事情做成。

 

“志”是志向、眼界,“识”是见识、见解、胸怀,“恒”就是恒心、决心,这三者在读书时缺一不可。

 

曾国藩一生尽管读书万卷,学富五车,但是在说到读书问题时却非常谦虚。《曾文正公全集》有这样一句话:“吾阅性理书时,又好做文章;做文章时,有参以他务,以致百无一成”,可见曾国藩在读书上对自己的要求是何等的严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