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精神病的知识章节精神病的概念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病的种类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 精神分裂症
定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 临床特点 精神分裂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人格的分裂。从症状机制出发,分为原发性症状和继发性症状。原发性症状包括联想障碍、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继之而来的内向性。 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如对同志的关怀、同情,对亲人的体贴。病人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或平淡,对生活、学习的要求减退,兴趣爱好减少。
1.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病人按时服药. 3.服药时要十分注意吞咽困难,防止呛咳或窒息. 狂躁抑郁性精神病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严重精神紊乱的一种形式。其特征是一阵阵疯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病人处于不正常的躁狂激动状态,或昏睡、或颓废抑郁。治疗方法有用电震疗法治疗抑郁症,用锂化合物治疗躁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又简称躁郁症,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病。病程经过为躁狂或 抑郁 反复发作(单相),或交替发作(双相)。两次发作之间,有明显的间歇期,此时精神活动完全正常,虽多次发作并不出现衰退,预后较好。 病因 本病的病因未明。近年来在遗传与生化方面取得了有意义的线索。 1.遗传因素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提示本病的家族遗传倾向较为明显。 2.生化代谢异常近年来集中于对脑内神经递质的研究。其假说来源于精神药理学的研究资料:①耗竭脑内5-HT和NE的药物,如利血平、四苯嗪等可导致抑郁;②使脑内受体部位上述生物胺活性增高的药物,如三环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具有抗抑郁作用。NE系统活动过度出现躁狂,而活动不足则出现抑郁。 3.性格基础有人发现大部分躁郁症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好交际、富于同情心、多行动而好幻想、兴趣广泛、情绪不稳定、容易过于喜悦或忧郁等特点,称之为环性性格或外向性格。 4.间脑机能障碍:手术时发现刺激第三脑室附近或下丘脑,可以诱发情绪欣快,意念飘忽。间脑部位病变时(炎症、外伤、肿瘤),可引起周期性抑郁和欣快。从而推测间脑,特别是下丘脑功能障碍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5.精神因素和躯体因素:躁狂症和抑郁症在首次发病前约有半数以上有精神因素。少数患者在躯体因素影响下(产后、传染病等)诱发起病。 更年期精神病
更年期精神病是一组在更年期(女性45~55岁、男性50~60岁)首次发病以情感忧郁、焦虑或幻觉妄想为主要症。状,伴有植物神经与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精神疾病。不论是更年期忧郁症或更年期偏执状态,均发病缓慢,病程长。主要特征,表现有阵发性潮热、多汗、焦躁、忧虑、恐惧、易激惹或神经衰弱综合征,性功能障碍。伴有肢体麻木、浮肿、乳房胀、腰酸、腹痛等躯体不适。更年期的妇女应充分认识这些心理变化的规律,做好自我调节。
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大组疾病的概称。其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持久的偏执性妄想,其程度轻重不一,从仅仅是持续的牵连观念被害感,以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和嫉妒妄想等,但无幻觉。行为和情感反应则与妄想观念相一致,并且智能保持良好。
临床表现
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mental disorder 基于可证实的大脑疾病、脑损伤或其他损害为病因而归于一组的精神障碍。其精神紊乱可以是原发性的,如直接而且选择性地影响大脑的疾病、损伤和损害;也可以是继发性的,如某些全身性疾病和障碍,脑只是多个受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之一。 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原则 临床表现 预防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早期是急性期调加药物剂量阶段,一般2-3天加一次药量,一般在一个月或者一个多月以上加到治疗剂量,个别病人用药剂量可能量要大,要超说明书用药。用到治疗剂量以后要长期服用一段时间,2-3个月或6-8个月,或更长时间,此阶段为巩固治疗。强调治疗达到临床痊愈,即精神症状消失、社会功能康复。然后进入维持治疗,维持治疗一般在5年以上,在此期间要与医生保持联系,医生要不断认真、仔细评定精神活动,依据评定情况适量减药量。个别医生减药过快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或波动。维持治疗5年以上逐渐减药,一般半年或一年减一点药量,3-5年以后停药,或者在一个小剂量下长期用药。
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的治疗
一、躁狂症。 (一)抗精神病药治疗常用有 1.氯丙嗪,治疗剂量每日200—500mg,较严重者,25一100mg,肌注每日三次,急性躁狂可给静脉注射。 2. 氟哌啶醇,治疗剂量每日10—30mg,严重时5一10mg,肌肉注射,每日三次,急性躁狂,可给予静脉注射。 (二)抗躁狂药碳酸锂,治疗剂量,每日0.8—2.0克,维持剂量0.4—0.8克。 (三)电 休克 治疗适用于严重或急性躁狂 二、抑郁症 (一)抗抑郁药 1.丙咪嗪,治疗剂量每日50—200mg,2.阿米替林,治疗剂量,每日50一150mg。 3.多虑平,治疗剂量,每日100—300mg。 (二)电休克治疗,适用于严重的抑郁症,有自杀企图明显或抗抑郁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者。
更年期精神病的预防与治疗
1.精神支持、生物反馈或松弛治疗。 2.药物治疗 ①更年期综合征给予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心得安10~20mg3次/日,谷维素10~20mg3次/日。女性患者口服己烯雌酚0.5mg/日或舌下含化己烯雌酚0.25~0.5mg与甲基睾丸酮5mg1次/日,20天为一疗程。男性患者口服甲基睾丸酮5mg2次/日或肌注丙酸睾丸酮25mg2次/周。 ②更年期忧郁症的治疗以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为主,并用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③更年期偏执状态的治疗同精神分裂症,但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加减剂量的速度应缓慢。 3.针灸、理疗适用于更年期综合征。胰岛素低血糖治疗对更年期忧郁症疗效较好,自杀企图严重者可用电休克治疗。加强监护,严防伤人、自伤或自杀,预防并发症。 中医治疗 中医学对本症记载散见于“郁证”、“脏躁”、“经断前后诸证”等病症中。 辨证论治 (1)阴虚阳亢证 主证:潮热汗出,心烦易怒、头晕头痛、手足心热、失眠盗汗、腰酸耳鸣、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潜阳。 (2)气滞血瘀证 主证:情绪不稳、心烦易怒、反复无常、胸胁胀痛或周身刺痛、潮热汗出、心悸失眠、恶梦连连、心中烦热、头痛头晕、焦虑抑郁、舌青紫或有瘀斑、脉弦而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3)痰湿内阻证 主证:头晕头沉如裹、面部虚浮、身肿或四肢浮肿、胸闷、坐卧不安、大便溏薄、惊悸多梦、甚则神志呆滞、语无伦次、猜测疑善惑、哭笑无常、舌淡胖大、苔厚腻或湿滑、脉缓沉迟。 治法:祛湿化痰,健脾和胃。
偏执性精神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 1.早发现,早治疗。2.以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3.恢复期给予心理解释及支持治疗,改变病态认知。4.提高重返社会的适应能力。 用药原则 1.原则上单一用药。2.用药时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2周内加至治疗量。3.对拒药及有藏药企图者,使用长效制剂。4.尽可能用最少剂量,保持最佳效果,避免用超大剂量。5.伴有忧郁、出现药物性锥体外系反应及难治性病例,可考虑合并用药。6.应用氯氮平时必须定期复查血象。7.症状控制后应用小剂量维持2-3年。 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的治疗 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两方面。已明确病因者,应尽早采取措施,去除病因。如抗感染、清除进入体内的毒物、颅内占位病变的去除、补充缺乏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等。病因已不存在或无法去除者,则宜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消除精神障碍。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常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可选用氟哌啶醇或氯丙嗪控制其兴奋躁动。氟哌啶醇较少引起低血压等副作用,用于有躯体疾病的患者比较安全;但口服镇静作用较好,可加用肌肉注射。氯丙嗪的镇静作用较强,但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年老、血压偏低或有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特别慎用。为了促进患者睡眠,可选用苯二氮类。对慢性器质性精神综合征患者,主要是生活照顾。伴有兴奋症状或幻觉、妄想者,可选用吩噻嗪类药物,以控制其兴奋;但这类患者对药物较敏感,初用剂量宜小。焦虑症状明显者,可选用苯二氮类以减轻焦虑;抑郁症状突出者,可采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局限性器质性精神综合征,病因治疗往往有困难,多采用对症处理,如颞叶癫痫应采用酰胺咪嗪或苯妥英钠以控制癫痫。类分裂或类躁郁症综合征则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抗躁狂或抗抑郁药分别予以对症治疗。不论哪一类器质性精神障碍,都应特别加强护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