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宫

 玉面书生湘逸 2012-08-11
听宫

  SI19 听宫 Tīng gōng

  [别名]多所闻。

  [释名]耳司听,宫居中。穴位于耳屏前中央,故名。

  [出处]《灵枢·刺节真邪》。


  [位置]面部,耳屏(耳珠)中央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耳中珠子……”;《难经》丁德用注:“在耳内珠子上是也”;《医学入门》:“在耳前珠子旁”;《针灸集成》:“耳前肉峰内面”。

  [局部解剖]

  肌肉:颞筋膜。(深层为外耳道外侧的软骨部)

  神经:面神经、耳颞神经。

  血管:颞浅动、静脉分支。

  [类别]交会穴: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功效]宣耳窍、宁神志。

  [主治]

  古代记述:癫狂痫、惊、耳聋、耳鸣、耳痒、瞤耳、耳出清汁、齿痛、心腹满、臂痛、瘛疭、眩仆、喑不能言。

  近人报道:聋哑、眩晕(美尼尔氏征)、中耳炎、外耳道炎、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

  [方例]

  耳聋气闭:听宫、听会、翳风。

  瞤耳:听宫、颊车、合谷。

  心下悲凄:听宫、脾俞。

  痰火耳鸣:听宫、肾俞、中脘、丰隆。

  中耳炎:听宫、翳风、合谷。

  [刺灸法]微张口使下颌小头前移,避开血管,直刺或稍向下方斜刺0.5~1.5寸。如以85°角向前下方(对侧咬肌)深刺2.5寸,可越过下颌小头后缘及茎突前方,而达咽后壁与第1~2颈椎椎体前缘之间。禁直接灸、艾条温灸10~15分钟。
听宫穴听宫穴

听宫穴是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