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下腹痛胀

 淄水渔夫 2012-08-13
下腹痛胀

杨某,女,31岁,工人,初诊于1975年2月27日。1974年8月患下腹部疼痛胀气,左侧较甚,左腰亦痛。曾在江西某医院住院治疗,近又在本市某医院住院2个月。经多次钡餐检查,未发现消化道有器质性病变,其他检查也正常。,至今下腹部胀痛未除,气上逆欲呕,下注则腹痛。食后腹胀,大便干结,夜不安寐(至多3小时)。头昏神疲,记忆力减退。舌苔白腻,脉细弦。肝气横逆,脾胃健运失常。治拟养血疏肝,调气和中之法。方药:当归9 g,白芍9 g,制香附9 g,青陈皮各6 g,木香6 g,白术9 g,煅瓦楞15 g,炙内金6 g,柏子仁9 g,焦六曲12 g,炒谷麦芽各12 g,7剂。下腹疼痛,食后即胀,头昏。大便每日1次,已不干结,夜寐四五小时,也较前改善。再予前法。原方加大腹皮9 g,7剂。腹部仍觉胀痛,头昏腰痛。胃纳欠佳,睡眠较好,大便正常,苔、脉同上。守原方加延胡索9 g,嘱此方带回连服1月。5月12日患者来信:接连服药40剂,病情大为好转,休假五月,今已坚持上班工作。(《黄文东医案》1977,112)

【按语】本案下腹痛胀,病机为肝气横逆,犯脾。此例肝阴不足,肝气有余,疏泄失常,其气横逆,以致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则泛恶呕吐,脾气不运则腹胀腹痛。其少寐,便燥为阴血亏耗,气机郁滞之象。黄医师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香附、木香、青皮、延胡索、大腹皮疏肝理气止痛,白术、陈皮、内金、六曲、谷麦芽调和脾胃,柏子仁安神润肠,不用攻泻之品,以免损伤肠胃。标本同治,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瘢瘕

丁某,男,36岁,干部,初诊日期:1962年4月9日。羁患隐疾不知,复又工作易地,家室分居,抑郁孤思,终日忧虑,月复于月,肝失疏泄,脾气内结,血瘀成积,两胁隐痛,纳呆厌油,食后腹胀,大便溏稀,面容无华,体弱神萎,爪甲变薄,手掌朱红,脉来弦细,舌苔白腻,虽经多方治疗,药投年余无效,先拟理气解郁,调和肝脾,言悦其心,鼓舞其志,冀望应手,转机为喜。方药:正柴胡10 g,杭白芍10 g,全当归10 g,云茯苓12 g,炒白术12 g,川楝子10 g,广郁金10 g,江枳实6 g,制香附10 g,六神曲10 g,粉甘草3 g。服上方20付,性情开朗,食纳增加,二便正常,胁痛腹胀轻减,脉细弦,苔薄白,听其言,察其色,药已应手,方加活血祛瘀之品,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上方加:紫丹参12 g,土鳖虫6 g,J<Jll~3 g,药服尽20付,疗效较前更显,胁痛基本消失,再加三七3 g研末兑服,以扫其尾。诸症消失,恐其复发,改投10付柔肝养阴之品,以善其后。方药:大生地12 g,大熟地12 g,润玄参10 g,杭白芍12 g,粉甘草3 g,大麦冬12 g,全当归12 g,川楝子10 g,玫瑰花10 g。10年后追访,一切良好,工作正常。(《言庚孚医疗经验集}1980,84)

【按语】本案癜瘕,病机为肝脾不调。本例在他院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肝掌蜘蛛痣皆有,肝肋下3cm,质硬,边缘钝,触痛明显,脾肋下1.5 cm。轻度触痛,黄疸指数8单位,硫酸锌浊度试验18单位,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 ),麝香草酚絮状试验( ),谷丙转氨酶130 U,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四诊时肝肋下lcm,脾(一),其他各项复查均已正常。凡七情为病者,久病不愈,斗志挫伤者,均应以言语治其“心”,言老医师有句格言:“医者医其病,亦应疗其心”。本例中有“言悦其心,鼓舞其志”之叙,也即此意。本例善后,用柔肝养阴之法,方用一贯煎加味,其理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气郁久必化火,火必伤阴,所以凡郁结之气解,瘀血去时,应以柔制刚,养阴济阳,善其后,此法对于无腹水者,后期治疗常多采用。对于治前有腹水者,此法不可采用,鉴于此类患者是脾伤水泛,滋阴养肝之品,性多滋腻滞脾,用之无益而有害,应以健脾和肝之法为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