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最近60年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有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现在进入全球化时期。在这样一种变革过程中,中国企业的战略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区县到跨省,从跨省到跨国再到全球。中国企业战略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还是从逻辑的视角来看,都是“视野越宽,领域越窄”。 计划经济时代,似乎政府是全能的,全中国只有一个企业、一个托拉斯、一个企业战略。为了分配资源,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一个酒厂,一个酱油厂,一个醋厂,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时候战略对企业不起作用,任何产品只能是通过计划调节,一个具体的工厂供应的范围很窄,一般以区县为单位,能做到跨省供应就是一个很大的国有企业了。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产生了一大批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这个时期的典型特点就是企业摆脱了过去过多的束缚,市场机会增多了,但是企业的视野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多元化成为一种时髦,也有很多选择多元化战略使得很多企业获得了成功。这个时期,中国处于转型期,很多市场机会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以多元化来应对这种偶然性,往往容易找到成功的机会。 如今,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企业也加速了向海外市场的挺进,原来采用的多元化战略就不对了。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中国企业的战略也越来越呈现出全球竞争的特点。现在的企业战略,要求企业的视野越来越宽,在这种情况下,要选择的领域越来越窄,只有所谓的“独门秘笈”才能走遍全球。前几天我和国外的朋友聊天,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语言、不是技术、更不是质量,而是战略,往往中国企业“什么都能干”。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大多是很明确的,专注于自身的优势领域,全力做到最好。中国的公司这个也能做那个也能做,国外的客户不知道哪个是你的核心优势,反而变得不信任,原本快要签的合同很容易丢失。 当今世界产业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模块化特征。产业在全世界各地分工越来越细,没有哪个国家、哪个企业能够包揽产业链各个环节,比如说计算机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模块化行业。当然,中国的国有企业也有提出来“全价值链”的企业战略,我认为这是极大的错误。在产业模块化的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想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就更加要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在很窄的优势领域内全力出击。 “视野越宽,战略越窄”,这就要求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要高度聚焦。中国企业国际化视野越宽广,可选择的业务也越来越多,但想要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长久发展,就必须聚焦自身核心竞争力,专注自身优势领域,培养出自己独步天下的“真功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