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面试经验:幼升小面试考题分享
最近,很多家长开始关注幼升小面试考什么?孩子哪些能力可以受到面试官的青睐。以下是我看到的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启示。 一个朋友的女儿去年要升小一时,为了想让女儿“不输在起跑点上”的进入重点名校,几个月前他就对女儿送进了“强化补习班”,进行“魔鬼训练”,然后一连去考了四所学校。问他女儿考得如何?他提到女儿在应答“看图编故事”这一科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居然说小兔子、小乌龟、小鸟一起庆祝生日,吃完蛋糕玩完游戏后,小乌龟、小鸟帮忙小兔子一起把桌子擦干净、碗筷洗洗好后才回家。 “说甚么洗碗擦桌子这些俗事,肯定这科拿不着高分,绝对上不了了!”朋友用扼腕的神态数落着女儿的不是。 嘿,放榜结果却大出朋友意料之外,他女儿不仅被这口碑良好的学校录取了,而且拿得最高分的是“看图编故事”,老师给的评语是:“从孩子会在故事中说到‘小乌龟、小鸟帮忙小兔子一起把桌子擦干净、碗筷洗洗好’,可见此孩子具有懂得生活自理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后来有机会认识位知名民办学校的校长,提及朋友女儿考“看图编故事”这事,这位校长说:“如果换成是我们学校选学生,我们也会高分录取这个孩子。”校长的回应引起笔者的好奇,校长解释道:“你是不知道,现在这些家中小皇帝小公主的孩子,他们自理生活能力与跟同学和睦相处能力有多差。” 因为小学老师要管理的孩子太多,不可能再有多余心力去充当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保母,因此在选学生时,自然会偏向挑选不会替老师管理上添麻烦的孩子。而这些生活自理能力,必须是靠平日一点一滴的培养。 另外,校长还提到了一个家长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就是带领孩子去考试时,除了孩子要穿着得体、整洁,家长也得注意一下形象。“一个家长如果穿着邋遢,举止粗暴无理,一副连自己都没能力管理好的形象,即便你孩子表现的优秀,我们都不太会录取,因为会考虑到,如果录取了这样的孩子,那么接下来这几年就得跟这样的家长打交道,不是替自己找麻烦吗!” 可见,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品德教育必须齐头并进。在家庭中怎样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呢?请参照以下八种方法。 1.游戏法 幼儿的全部生活内容只有一项:游戏。他们甚至把洗澡、吃饭、睡觉等都归入游戏王国中。他们通过游戏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准则,形成道德规范。 所以家长应和孩子一起玩,并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游戏内容要健康、有趣、有吸引力。游戏中的主人翁应是好人,即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助人为乐的人。如果游戏中有坏人,最后一定要让这些坏人受到处罚。 例如,“医生看病”游戏,“医生”一定要是个关心病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医术高明的好医生。“警察抓坏蛋”游戏,一定要“民警叔叔”获胜。“妈妈和孩子”游戏,应让“孩子”在“妈妈”面前说实话,不撒谎……。 2.榜样示范法 幼儿喜欢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所仿效。所以,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楷模。夫妇间的矛盾不应在孩子面前暴露。父母不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别人。涉及一些是非问题,要认真给孩子讲清道理,让他明白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不要含糊其辞。父母说话要算数。 3.自我管理法 从孩子能独立行走的那一天起,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鼓励他自己去做,并且让孩子觉得做这些事是光荣的、有趣的。要以“力所能及”为原则,“养成习惯”为目标。如果孩子做得不好,不要责骂,而要告诉他如何做才能更好。
4.行为约束法 要从小约束孩子的行为。如父母在家学习或休息时,孩子不要吵闹,在公共场合不要随地大小便或乱扔东西,如果孩子随便扔废纸,家长不要代捡而要鼓励孩子自己拾起来丢进垃圾箱。这样慢慢地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时提醒孩子,不要因为他的某些行为损害别人。 5.自编故事法 幼儿爱听故事,如能针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自编故事讲给他们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的孩子经常把馒头、油条扔掉,经过多次批评仍然改不了,这时不妨编一个故事。如《簸箕里的哭泣》,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被扔在簸箕里的馒头、油条向他的主人哭诉自己的出生是多么的艰难:先由农民伯伯把麦种种在地里,然后施肥除草。麦粒成熟后,经过割麦扬场、去皮,再经电磨磨成粉。最后将面粉加工,制作成馒头、油条等。它们多么希望被人珍惜啊,可是现在却只能在垃圾堆里哭泣。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孩子懂得爱惜粮食,并改掉浪费的坏习惯。 自编故事要注意:①有针对性;②有情趣,并具有感情色彩;③与一定的行为训练相结合。 6.故意忽略法 所谓“故意忽略法”就是当孩子做出父母不希望的事情时,父母不用责怪、批评去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而是用忽略法去淡化它。具体作法有:看别处,与别人说话;打呵欠,表示无兴趣;走开,不听;做其它事,不用目光接触;不给以回答。总之,不去注视你不喜欢的行为。如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妈妈要儿子穿上大衣,儿子不但不穿,还说:“你是猪!”如果妈妈阻止他:“不许这么说!”那么孩子会“猪!猪!猪”地接着骂。这时,如果你装作没听见或干脆走开,孩子的行为得不到强化,自然也就不会再骂下去。 7.暗示法 暗示法可分为语言暗示、榜样暗示、情境暗示、艺术暗示等。其中运用量广泛的是语言暗示。如父母带孩子去串门,会这样暗示孩子:“你见到李叔叔应该怎么说?”孩子就会说:“李叔叔好。”这就是语言暗示。这种暗示运用得很普遍。 8.反射情感法 反射情感法,就是你将幼儿的感受用你的话向他表示,像镜子一样将他的感受反射回去。如你3岁的孩子哭着跑来告状,说小明打了他。你同情地说:“喔,小明打了你。”把他的感受反射回去,从而平息他的情绪。再如孩子听了大灰狼的故事,晚上可能会突然从自己房里跑出来说:“屋里有狼。”你可以说:“喔,是白天讲的故事中的大灰狼吓坏了你。”把他向你表明的感受反射回去。这样很快就能平息他的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