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奕藻故居简介

 苏迷 2012-08-15

潘奕藻故居,又名潘太史府第,苏州市控保古建筑标在临顿路蒋庙前8号,为清时建筑。其实昔日的蒋庙前246810号范围内,均是潘奕藻故居潘奕藻(1744—1815),字思质,号畏堂,奕隽弟。苏州府吴县(今苏州)人。潘家是苏州彭、宋、潘、韩四大望族之一。潘氏祖籍安徽歇州,明代时六世祖迁至苏州落籍。苏州的潘家,状元潘世恩一族,号称“贵潘”。明清时期,苏州所出状元达三十余人,绝大多数出自书香门第、富贵人家。一些苏州状元的家族虽本非苏州土著,而是从其他地方迁徙而来,但不出数载,这些家族随之人文蔚兴,科甲高第,人才辈出。究其原因由,一方面是固然是受苏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家族本身书香绵延的惯性。

乾隆时期,潘奕藻的父亲潘冕,曾为候选布政司理问,潘家开始逐渐进入家族文化发展的旺盛时期,儿子潘奕藻和其兄潘奕隽,先后考中了进士,其弟奕基,为杭州府库生,因屡举乡试不中,归回苏州,读书养心。潘奕藻的侄儿潘世恩,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状元,授修撰。曾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职(潘世恩的长子潘曾沂,为嘉庆二十一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三子潘曾莹,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吏部左侍郎;四子潘曾缓,为道光二十年举人,内阁侍读;五子潘曾玮,为刑部郎中)。潘奕藻的另一位侄儿潘世璜、孙潘祖荫,均是探花及第。真是一门进士接连,翰林层出,仕途不绝啊。

潘奕藻自己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科317进士,主要任职于刑部,官至郎中。潘奕藻仅当了四年官,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主持湖南乡试以后,即告病回乡读书治学,优游林下,进行文物典籍的收藏和研究。潘奕藻精于法,对冤案多有平反。天性俭朴,敝衣赢马,安之若素,而急人之急、千金弗惜。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家中,享年71岁。

潘奕藻在苏家居27年中,与兄奕隽、弟奕基琴尊山水,出入必偕。他工书画、擅诗文,如今北京图书馆藏有潘奕藻《听雨楼诗稿》8卷(嘉庆二十一年序刻本)。摘其中桃花坞》首,共赏:“平生慕幽寂,遇胜还流连。谁言阛阓中,乃有山林业。乔木戴短垣,钓丝袅清涟。沟塍迭映蔚,草色纷葱阡。地荒尘自远,寺古境亦偏。闻昔有酒徒,自称桃花仙。一醉不复醒,花落春风颠。桃枝摧作薪,桃根犁作田。我来一以憇,望古憯云烟。惟余野草花,对我十嫣然。举杯酹伯伦,何处浇重泉。”还有拙政园四首:“一、不见王司宪,空余拙政园。草深三径没,果熟众禽喧。落叶填人迹,斜阳冷废垣。我来观小刼,怀古涕潺湲。二、秋老山余骨,风高树作声。女萝牵石壁,鸳瓦窜饥鼪。曳履人谁在,危巢鸦尚争。沧桑今几变,池水总盈盈。三、尚有名园记,残碑古壁存。那无红袖拂,惟有绿苔痕。蛛网尘瑶席,藤枝掩破门。数峰池上好,岚气自朝昏。四、曳杖穿云洞,披榛弄碧溪。小桥横水曲,老树戴花欹。野色连郊外,烟花接暝时。平生邱壑志,欲去重迟迟。”

    潘奕藻老宅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宏伟,坐北朝南,原正门在蒋庙前4号。今遗有蒋庙前10号花篮厅,原名“存诚堂”,应是源之《周易·乾》的“闲存其诚。”及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存诚堂是一座五路五进木结构大宅。经陆续拆改,已不成布局。现存厅堂6座、楼厅3座、门屋及下房10余间。其中翻轩、花篮厅,系仿钮家巷3号纱帽厅建设,富有特色,面宽三间 9.4,进深六檩7.8,有鹤颈轩、船棚轩、垂篮等,装修甚精。宅内尚存乾隆年间的“文元”、“进士”等匾牌4块。梁上两侧雕有精致花篮。不久前还有潘氏后裔居住其间,后都去了上海。蒋庙前6鸳鸯厅,23开间亭院,厅前花园今为小型花圃,尚留假山亭子和翘角屋檐。如今已散为民居,保存状况不良,西边部分已被私人购置。蒋庙前8号现为029苏州市控保古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