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哲学
平等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上层人的手段,下层人的理念。 陈胜所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对了,真的有种,有人生下来就比较“高贵”。 弱肉强食的丛林哲学在当今社会也许更适用,特别是地球已经变成一个村落的时候。 别去追求平等,也别去强调公平;去充实自己,去强大自己:当你强大的时候,当你充实的时候,也许你就不去追求平等,就不强调公平了! 人生与社会,有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明白的。不过更多的人,不用明白太多,因为他们永远也无法理解太多。 一个社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政党也好,都不会允许一个国民知道一切的!否则国将不国! 强者也好,弱者也罢,都别去凌人,别去鄙视,因为没有不变的人生!把心态摆正,把生活的质量搞好,足矣!
告别丛林哲学,回归人性文明
《人之本真学》开篇之作
当下社会贪腐遍地、物欲横流,道德、良知沦陷,人类的精神岌岌可危,社会糜烂之风盛行。一方面是法律不健全;另一方面是丛林哲学依旧潜在地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丛林法则严重地伤害着社会,吞噬着人类的精神,让社会充满冷酷、血腥。人类的社会依旧徘徊在人性文明的边缘。
什么是丛林法则呢!丛林法则是大自然赋予于丛林动物的生存法则。它以生存竞争为主体;以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为内容的生存法则。即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法则没有人性的情感和良知,只有冷漠的博弈;也没有社会的温暖和阳光,只有血腥的竞争。
这种法则只适用于丛林单个动物的生存。而人类是社会性群体动物,有合作、管理、分配;也有情感、关爱;有快乐和幸福。而丛林法则是无法给予的,它只能维护个体的生存。丛林法则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给人类精神带来空前的灾难。我们应该寻找属于人类的人性文明的生存法则,这种法则至少要包含如下内容:以创造为主体,以合作、竞争为辅,合作竞争中包含着理解和关爱;也包含着管理和能量分配,这样的一个生存法则。创造这种法则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体制的相应支持。这样的法律、法规应该是建立在人性本能理论的基础上,制约和纠正人性本能的弱点,倡导和激发人性优点。以公平、公正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激发出人性中的良知、道德、尊严和责任。压制人性中的自私、贪婪、懒惰、投机取巧、暴戾等弱点。让诚信和关爱重新回归社会。
现实生活中,丛林法则依旧潜在地起着作用。它之所以存在,有其存在的人性基础。我们来分析下:人性中含有维护自我的成分。而当人们进入到社会博取能量时,在法律、法规没有对人性弱点制约的前提下,人性中的维我性迅速膨胀,变成自私、贪婪。在无节制的竞争中,激发出人性本能的弱点,完全流露出兽性的一面。人类的良知、道德、诚信、责任完全抛弃。这样丛林法则悄无声息地开始发挥作用。
在丛林法则的指导下,人类社会开始了不平静,社会的不平和矛盾纷纷呈现。这样就加剧了丛林法则在整个社会的运行。人性的道德、良知、情感、责任和人格、尊严都被丛林哲学吞噬。看看在丛林哲学下人们的表演:居于丛林法则强势的人们,当他们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时,伪善的面目下流露出狰狞。贪婪的本性决定着无止境的豪取强夺,另一方面变态的虚荣驱使他们大搞奢侈浪费。变异的自我价值观,驱使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心态;漠视生命,歧视和欺辱弱者。这样的思想又感染给弱者,让弱者产生拜金主义。同时也加剧着人类的生存竞争。社会的诸多事件无不作出这样诠释。
表达在人类的精神方面,人们对真善美的诠释都发生了变异。把诚信当成傻子,把奸诈当成聪明。道德、良知、责任、情感和人格都成了无稽之谈。人类的精神变得麻木、呆滞。
社会在丛林法则的指导下都变成什么了,阴冷和凄然。
人类社会的人性文明生存法则必然代替原始的丛林法则。为了寻找人性文明的生存法则,我从本能的层次上破译出人是什么东西。从哲学的高度剖析人之本能的优缺点,提出个体对人本能缺点的修为方案,从而提高个体的自我素质。同时为国家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让法律、法规更加适合人性。压抑人性的缺点,维护和激发人性的优点。创造一个人性文明的社会。
告别丛林哲学,回归人性文明(2)
邪恶的“公平竞争”,吞噬了人类的精神
公平竞争是丛林法则的中心内容。自从引入人类社会,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公认的社会运行法则。似乎它就是正义的化身,人们堂而皇之地把这种法则运用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岂不知这种法则给人类的精神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社会需要重新审视这种法则应该在哪些方面应用,哪些方面不能应用。下面我们主要探讨由“公平竞争”给人类带来的精神灾难。
我们在剖析这种灾难之前先看一个例子:首都机场是一个文明的单位。机场集团公司下属有一个小小的部门,专门为旅客提供行李手推车的便利服务部门。这个部门的一部分员工专门从事把零星的散车推到指定放车点,他们的工资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每个区域有两至四人负责,他们之间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工作,有本事多推,没有本事少推。相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竞争绝对是公平的。一,工作时间相同,不存在谁多占用时间;二,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谁都没有社会关系搞特权;三,有人专门记数,接受大家监督,推一辆,记一辆,不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可谓是典型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这样公平竞争的机制下,几个农民工为了养家糊口开始了竞争。过了一段时间后,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员工之间不团结,相互之间勾心斗角,甚至出现因为抢车而发生打架事件。这是因为散车少,不足以让每位员工在同一时间都能推上车,为了能多推车,他们相互抢车。在抢车中发生摩擦,激发出人性中的愤怒、怨恨和报复。这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冷漠、相互仇恨,持强凌弱应运而生。什么人格、尊严、良知、道德和情感都丧失殆尽,只留下冷漠和仇恨 我们在放眼看看整个社会,凡是上班蔟都有这样的感慨:累。这里的累不是因为身体的劳作而体力上感到累,而是身心疲惫的心理累。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再加上个体人性本能的泛滥,社会的不公平这些因素把人们的思想认知搞的混乱,无法辨别美与丑、真与假。迷茫的人们只剩下维护自我,不再认为缺失道德是丑,良知有多重要。尽管表面上人们把良知、道德挂在嘴上,骨子里却流着污浊的血液。社会风气变的污浊,贪婪、欺诈、卑贱、奴性之风盛行,而诚信、道德、良知、正气和情感都成了糊弄人的工具。
寻找正义的人,思考人生,他们身感体受到社会的污浊后,思想发生了迷茫。在迷茫中,又出现一个邪恶的指导思想,指导着他们向着邪恶的方向发展,那是:适者生存。于是在他们的意识里就认为:既然社会就是这样,我要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我。就这样有着良知和正义的人们开始向着邪恶的精神领域挺进,于是他们适应了社会,却吞噬了自己的精神。人类的精神就在这样一个循环的周期中轮回。
在公平竞争的法则下,吃掉了人们的人性文明精神,把血腥、冷漠、残忍、暴戾留在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精神。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恐怖的精神世界。公平竞争是吞噬人类人性文明的毒瘤。
2 如何回归人性文明的精神世界
如何让人类的精神回归人性文明的精神世界,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例子。行李车内部员工的矛盾不断激化,让领导们头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制定一个方案:规定员工之间轮流推车,每位员工每次只准推十两,连续推五次。接着轮到下位员工推车,就周而复始地轮流,没有推车的员工可以休息。公平分配、合作的原则代替了公平竞争。经过这样的改革,员工之间的关系慢慢变得融洽了,相互间也有了关照,也产生了友谊。在干活的时候猛干一阵子;该休息的时候,尽情的休息。心情也变得愉快。
上述现象说明了公平分配、合作的机制能够激发出人性的优点,有利于人类精神的建设。但只有这种机制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一些人的自私心特别严重,常常冲破规定多推,而伤害别人对制度的信任。这就是说人性本能的缺陷会激起个体行为的违规。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常见。由于个体生命本能的缺陷,不自觉地指导个体的行为而伤害到别人。不是有这样的例子吗,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因为语言不和而发生打架,以至于有人萌发杀人之心。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激情犯罪。我们要明白自身具有什么样的本能,根据每一种本能有什么样的缺点和优点,进行主观上自我修为,把人性本能的劣性修正为人性本能的优点,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让人们知道享受生命和幸福。只有在外在环境机制的作用下,修为自身本能的缺陷后,人类的精神才能回归到人性文明的精神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