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桥许家(90)

 许树人 2012-08-16
  90、唐明皇

  902)、钱钟书

 

90、永恒

2012816日)

       许树人

 自古书中多调教,

 天堂人间爱情娇;

 海枯石烂常期盼,

 风急浪高莫触礁。

参赛

201111月中旬的一天,在网站上偶然看到了一个有奖征集爱情方面高雅文章的消息,我一时兴来,忙赶写了一篇《也谈爱情》发过去写情, 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可以穿梭古今, 藉文字在爱情里游走;虽说重在参与,也有小试牛刀的意思;人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老伴平素也经常重复“没有考场外的举人”……这些,都给予我很大的支持!谁知过了一段时间,有讯,接到投稿,参赛的时间已经过了,最终也没见个品评……想着选材组稿、润色成文,既然花费一番功夫好了,就留在自己家里奇文共欣赏吧! 况且,关于这方面的事情,以前也很少整篇谈及。文曰:

有人说,爱是感觉;有人说,爱是付出;有人说,爱是放弃——为了爱情可以放弃其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是生命……种种感觉,因人而异!

有史以来,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早在中国的《诗经》里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的生动描绘;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歌曲里都有粗犷的表白——妹妹你坐船头,哥哥问我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上荡悠悠……

爱情,是甜蜜的,美好的。在国外,有人把它比作人间的天堂”——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我为甚麽而活着》中说: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在中国,书中把它说成是人生的三大喜事”——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之一。

    有一首诗里说——

爱情是什么

是一件华丽的衣裳

在我们怦然心动的情怀里

为她痴狂

 

    爱情是什么  

是一支百年经典的老歌 

多少人在灿烂的岁月里  

为她吟唱 

…… ……

在情感的世界里,爱情为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生活中,她给人们不知平添了多少的欢乐和情趣!

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美妙的感受,让人几乎无法用最美的语言来描绘!古往今来,围绕着爱情,有多少精妙的诗句;流传下来少凄美的故事啊!诸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与崔莺莺》《唐明皇与杨贵妃》等等在历史的长河里 ,她们的情缘 任我们自由地怀想、演绎 ……

也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使我们将对方想象的特别美好……也许是,爱情本身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有时候,她真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记得洛恩在谈到胡兰成时曾说过,如何张爱玲偏偏对他这样一介弱辈动了心,动了情,覆水难收?尽管也有人释曰,爱情与别人无关,甚至与你爱的人也无关,只要你爱他足矣。于是就有张爱玲的懂得珍惜和胡兰成的放荡风流……到头来还是没弄清个究竟!看来,激情,就像是一种烙印,让人深刻难忘;爱情,是一种缘份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爱情是一个人在心理与生理上有了需求后而产生的对所爱的人的一种渴求。有时候,她的力量是伟大的,无穷的,有一首诗里这样写道:运命驱策着我!
我也知道这多半是走向毁灭的路,但为了你,为了你,我什么都甘愿……

由此看来,爱情,在人的一生中实在是太重要了!有时候,她是安乐的家,像是一个花园,弥漫着和平,里面是幸福,母亲似的住着,生下了仙女:美丽的欢欣……有时候,她也并不是一只夜莺,在黎明的招呼中苏醒,在因太阳的吻而繁华的地上,唱出了美妙的歌声……

古代,启动和亲,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实现睦邻友好,但它也给当事者留下了无限的心酸和哀怨!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就弥漫着细君远离祖国后思念故乡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的内心痛苦。死时才25岁,留下来的那首《黄鹄歌》凝聚着多少对祖国的爱恋啊!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知名的大作家,就是描写人物的肖像喜欢相思这样跟爱有关的词儿。钱钟书在文章中的生动比喻——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得彼此要害相思病”……读来真是不能不叫人拍案叫绝!

更多的人,在较长的时光里,则是用密密麻麻的文字诉说满腹相思,然后托付邮差寄到彼方短则几天,长则数月后才能得到回信情书这把慢火,会一段古典的缠绵爱情熬到恰到好处……

帝王将相,有高端的动人掌故……

李治喜欢父皇的才人,这绝对不是政治婚姻的灰暗色彩所能比拟的,有人说,这是自由开放的花朵,是两情相悦的的结果。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如意娘》是当尼姑时的武则天对高宗李治最好的一首情歌。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先皇太宗的周年到了,高宗李治才借着祭祀祈祷这个噱头,去感业寺和自己的意中人见上一面。这是武则天期待了365天才等来的一次相会啊!一时间,四目相对,一言难尽衷肠,相拥而泣,上演了一幕爱情悲剧。

一直到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高宗李治方在王皇后的鼓动下,把做了将近四年尼姑的武则天召进后宫。不久,册立她为正二品的妃子——昭仪……

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在《华盖集 杂感》里的一段话:“无论爱什么——饭,异性,,民族,人类等等——只有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二六时,没有已时者有望。”

普通百姓,也有诸多感人的举动……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逐一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间,在班上传为笑谈……看来,爱的事情,常常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我的大学同窗林玉,就曾经当时的女生宿舍楼描写为满楼织女满楼春。为了苦苦追求一个心爱的人,真是不怕踏破铁鞋啊!——不信请询门外锁,也应熟识叩环人……

我对爱情也有青梅竹马的留恋,千里暌隔的思慕,若即若离的欣赏和一线牵连的成就……我觉得,爱情是一见钟情的感觉,是邂逅相遇的臆想,是共度劫波的艰辛!感情世界,真是比童话世界还要美!爱情,在舞台上要比在生活中更为美好。在真实的生活中,爱情却常常伴随着不幸。有时候,爱情像是魅力无穷的魔女,有时却又像令人望而生畏的复仇女神。爱情是什么,爱情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里程碑——在赶路的同时,常常伴随我们不断成长,正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对爱情的态度,各色人等,因识而异:有为孝道放弃私情的——宋朝诗人陆放翁同唐婉的结合,两相情愿,恩恩爱爱;可是老娘恰恰反对,逼得小两口只好离婚,终造成了有名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悲剧。深情如陆游的,在爱情与孝道的冲突中,尚且要选老娘而弃小娘,其他寡情的,自然就更别提了;然而,更多的是私情舍弃生命的,这种例子,古今中外,不一而足……

一般说来,中国人,谈情说爱的方式比较含蓄。欲语还休,雾里看花,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把你的胃口挑逗得高高的。这种无限的张力和穿透其中的若有若无的爱,正是它的美感所在。

       流沙河《不》的短诗里就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谈情说爱的场景——
    她来向他告别,
    低下羞红的脸,
    脚在雪地上画来画去。
    我们还是分手的好。
    她说,同时,
    用脚画着……
    你最好把我忘掉吧!
    她说,同时,
    用脚画着……
    假如这是真心话,
    为什么他却看见,
    雪地上画了两个字。

她不是来告别,而是委婉地在试探……真是:万事皆收胸腹内,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大概就是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所在吧!诗意倒使我忽然想起在街上看到的上海一家音乐厅用“雾里花”来命名,那不是了诸多的朦胧美


   相比之下,外国人,为情求爱则显得十分勇敢。比如:罗密欧为了对朱丽叶的爱慕,他竟不顾一切,翻墙跳进了凯普莱特的果园……古希腊历史学家修西得底斯认为:幸福的秘诀是得到自由,而自由的秘诀是勇气。这也许就是外国人的一种信条!

当今的世界比较开放,五光十色的天地里,有些人蓄意弄些迎合年轻人兴趣的大片……过分追求商业价值,不顾低俗有些情节,也大失典雅……

真正的爱情,倒应该是这样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有人说:一个人,无须理由,无须责任义务,无须受道德准则的约束,也无须符合社会阶级、世俗观念,哪怕两个人天遥地远,天差地别,完全不在同一个世界,也可以在茫茫人海一见钟情。爱了,就爱了,对方也许知道,也许不知,也许回应,也许沉默。这些,都无所谓。可以一个人,安静地想念,寂静欢喜,无怨无求。这种干净的情感,方为爱的真谛。 我觉得还是很有些道理!

高雅艺术,常常离不开美好的爱情,不要把挺有情趣的事儿弄得十分乏味!爱情是天空中一对自由的飞鸟  在广阔的世界里  比翼翱翔……

                                                                                  许树人于2011920

爱情,历来都被人们津津乐道,几千年来,它一直被人们讴歌着、演绎着,且弥久不衰……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真是: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为了它,有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她,有的人终生守望,决然不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多少凄美的故事,让人欢喜让人悲……

愿当代的年轻人,多一些理智,多一些大度,在重情的国度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爱情的花朵开得更灿烂,更鲜美!

能牵手的时候,请别只是肩并肩能拥抱的时候,请别只是手牵手能在一起的时候,请别轻易说分手。珍惜每一个人.珍惜每一份情,不要在失去时说想念,更不要在失去时说后悔……

90、永恒

(2012年8月16日)

   许树人

 自古书中多调教,

 天堂人间爱情娇;

 海枯石烂常期盼,

 风急浪高莫触礁。

参赛

有一天,在网站上看到了一个有奖征集高雅文章的消息,我忙赶写了一篇《也谈爱情》,发过去,说是时间过了……既然写好,想着就发在这里,“奇文共欣赏”吧!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在国外,有人把它比作“人间的天堂”——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我为甚麽而活着》中说:“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在中国,人们把它说成是人生的“三大喜事”——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之一。

围绕着爱情,流传下来不少凄美的故事,诸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与崔莺莺》等等。

爱情,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洛恩在谈到胡兰成时曾说:如何张爱玲偏偏对他这样一介弱辈动了心,动了情,覆水难收? 

爱情,在人生中实在是太重要了。

古代,启动和亲,就能实现睦邻友好。

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被班固收入于《汉书》,后来又收入汉诗的“绝调”,全诗就弥漫着细君远离祖国后思念故乡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的内心痛苦。细君死时才25岁,只留下那首《黄鹄歌》供后人悼念: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现在,知名的大作家,描写人物的肖像都用“相思”这样的词儿。钱钟书的生动比喻——“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得彼此要害相思病”,不能不叫人拍案叫绝!

帝王将相,有动人的掌故……

李治喜欢父皇的才人,这绝对不是政治婚姻的灰暗色彩所能比拟的,这是自由开放的花朵,是两情相悦的的结果。“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如意娘》是当尼姑时的武则天对高宗李治最好的一首情歌。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先皇太宗的周年到了,高宗李治才借着祭祀祈祷这个噱头,去感业寺和自己的意中人见上一面。这是武则天期待了365天才等来的一次相会啊!相会的场面——四目相对,一言难尽衷肠,相拥而泣,上演了一幕爱情悲剧。

一直到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高宗李治方在王皇后的鼓动下,把做了将近四年尼姑的武则天召进后宫。不久,册立她为正二品的妃子——昭仪。

普通百姓,也有诱人的举动……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逐一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间,在班上传为笑谈。

我的大学同窗林玉,把女生宿舍楼描写为“满楼织女满楼春”。为了追求一个人,真是“踏破铁鞋”啊!不信请询门外锁,也应熟识叩环人”。

对爱情的态度,各色人等,因识而异:

有为孝道放弃私情的——宋朝诗人陆放翁同唐婉的结合,两相情愿,恩恩爱爱;可是老娘恰恰反对,逼得小两口只好离婚,终造成了有名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悲剧。深情如陆游的,在爱情与孝道的冲突中,尚且要选老娘而弃小娘,其他寡情的,自然就更别提了。

有为私情舍弃生命的,这种例子,古今中外,不一而足……

中国人,谈情说爱的方式比较含蓄。欲语还休,雾里看花,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把你的胃口挑逗得高高的。这种无限的张力和穿透其中的若有若无的爱,正是它的美感所在。

外国人,为情求爱则显得十分勇敢。比如:罗密欧为了对朱丽叶的爱慕,他竟不顾一切,翻墙跳进了凯普莱特的果园……古希腊历史学家修西得底斯认为:幸福的秘诀是得到自由,而自由的秘诀是勇气。这也许就是外国人的信条!

现在的中国人,借着开放,也蓄意弄些迎合年轻人兴趣的大片……过分追求商业价值,不顾低俗。有些情节,有失典雅。

真正的爱情,倒应该是这样的。有人说:“一个人,无须理由,无须责任义务,无须受道德准则的约束,也无须符合社会阶级、世俗观念,哪怕两个人天遥地远,天差地别,完全不在同一个世界,也可以在茫茫人海一见钟情。爱了,就爱了,对方也许知道,也许不知,也许回应,也许沉默。这些,都无所谓。可以一个人,安静地想念,寂静欢喜,无怨无求。  
这种干净的情感,方为爱的真谛。”

高雅艺术,离不开爱情,不要把挺有情趣的事儿弄得十分乏味!

                                      许树人于2011920

爱情,历来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几千年来,它一直被人们传诵着、演绎着,且弥久不衰……为了它,有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了她,有的人终生守望,决然不娶!多少凄美的故事,让人欢喜让人悲……愿当代的年轻人,多一些理智,多一些大度,在重情的国度里,让爱情的花朵开得更灿烂,更鲜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