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近才能生情编者按:作者这篇文章立意很好,尤其是文中“土话、土路、土菜”三个排比,是要求党员干部如何做“孺子牛”,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意义深刻,真正做到却不那么容易。问好作者,创作愉快。
新任永兴县委书记在调研乡镇农村工作时强调指出,要“提高素质,增加收入,维护权益,修养生息”,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需所想”。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农村基层摸民情、听民声,走村串户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心近才能生情。干部多些“泥土味”,力戒“官僚气”,历来是做好农村和群众工作的基础之重。
媒体曾多次发声:个别干部到基层喜欢“摆架子”“耍威风”,工作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喜看“形象工程”,惯做“表面文章”,脚上不沾半点泥星,心里根本没有群众。群众谑称他们为“领带西装,皮鞋锃亮,头发油光,一口官腔”。对于这样的干部,群众见了往往躲着走,敬而远之,心生怨气,背后骂娘。 群众工作的要义是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且关键是要解决好情感问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打开人们心灵之窗的“金钥匙”。要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身上就要多些“泥土芳香”。 要说“土话”。摆架子的干部,群众不喜欢;说官话的干部,群众同样不喜欢。这样的干部从心底就把自己与群众隔离了开来。而我们的党员干部走村组进农户就要说“土话”,说“实话”,说贴心的话,用对方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把事理讲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用充满亲情和乡土气息的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取信于民。 要走“土路”。有些干部下基层喜欢走设定的线路,听到的、看到的多是亮点、闪光点,而工作中的薄弱点、盲点,往往被有选择地过滤掉。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下基层时,就要主动到问题和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多走乡间小路,多进平常人家,俯下身子去掌握基层最真实的情况,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急、所需所求。 要吃“土菜”。 农家土菜是农民兄弟辛勤劳作的最直接成果。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如何,幸福指数如何,只有到了农户家里,亲自揭揭锅盖才会有亲切感受。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多吃“土菜”,才能品尝到劳动的艰辛与欢乐,才能和基层群众架起心连心的桥梁。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领导。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把问题推到老百姓那里去。”县委袁卫祥书记的话掷地有声。我们党员干部本应具有的根植泥土的深情厚感该从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声入心入!因为,只有身入,才能心近;只有心近,才能生情。说“土话”、走“土路”、吃“土菜”,看似事小,实则事大。因为这里面承载着太多内涵和外延。总之,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做好“土”字文章,才能上下通气,赢得民心,无往不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