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会计历史上的34个"第一"

 傲骨玉莲 2012-08-25

图片

会计之音(关注博客)(收听微博):我始终有一个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那就是任何人,如果死心踏地的在一个行业里,认真的研究和实践个10年,都可以成为专家。专家有两种,一种是擅于总结过去,总结他人,这类专家可以让您少走很多弯路。还有一种就是擅于创新,创新改变了整个世界,当您每天洗3件衣服感到很累时,就有人研究了洗衣机;当您找工作不到时,也有人创新,与众不同的就进入到新的单位。每一次创新都代表了一次进步,都会创造巨大的价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会计行业里的每一个第一,这些个第一来之不易,凝结着历史、凝结着沧桑。

建国以来会计业的诸多个“第一”反映了祖国这一历史时期各个阶段的会计沿革,令老人们回想起往事,令年轻人了解了历史,读来颇有趣味。

第一部会计核算行政规章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公布《中央金库条例》,这是新中国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颁行的第一部行政规章。条例规定:设立中央金库,各级金库均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一切国家财政收入均由经收机关按照规定期限全额交纳同级金库,除特别有规定者外,不得坐支及自行保管;金库款的支配权属于财政部,各级金库间存款的运解调度权属于中央总金库。3月25日,财政部制订了《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草案)》并通知试行。《细则》对收解款项手续,支拨款手续,会计科目,账簿,报告制度,往来项目的处理等作了详细规定。1952年12月22日,财政部正式发出《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对款项入库报解处理程序、库存收发手续等作了详细规定。

第一部统一会计制度 

1950年3月9日,中财委发布《关于草拟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训令》,指出现在各企业会计制度十分混乱,要求财政部设置专门机构统一审查。4月25日,财政部根据训令的要求成立了会计制度审议委员会。一个月后,重工业部首先拟定了《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结构统一会计制度》,并于7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会计制度。尔后又有铁道部,邮电部,贸易部,卫生部,人民银行,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以及出版总署等共计拟定了22个会计制度草案。统一会计制度的发布执行有效地规范了各类企业的会计行为,在会计核算方面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从而为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由恢复走向发展,以及步入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创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以后会计制度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次清产核资登记 

1951年6月1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财产核定资金的决定》,规定全国国营企业的资产和资金重新清理登记。经两年工作,查清固定资产原值223.6亿元,净值158.9亿元,流动资金15亿元。

第一次实施复式记账法 

1964年,我国首创并试点推行增减复式记账法。增减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一种。会计核算中,用“增”、“减”为记账符号,来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增减变动。采用这种记账方法,要把全部账户固定地划分为两类: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根据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凡一项经济业务只引起资产类账户或权益类账户内部变动时,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的资产类账户分别记增加和减少,即“同类账户,有增有减”。凡一项经济业务同时引起资产类账户和权益账户的增减变动时,在有关的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中都记增加或减少,既“异类账户,同增同减”。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后期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

第一部会计法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会计法。1981年6月,财政部发出通知,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起草小组。1982年8月7日至16日中国会计学会在四川乐山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讨论稿)进行了讨论,1983年2月24日,财政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草案)》上报国务院审议,经过两年多的酝酿、讨论和反复修改,于1985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1985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六章三十一条,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从此走上了法治的轨道。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局部修订。

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随着近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日益兴起,公众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远远高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就自然地提到了议事日程。尤其是琼民源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财政部于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规范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的透明度。这一准则的发布拉开了以后一系列具体准则相继出台的序幕。

会计管理

第一个国家最高会计管理机构

1949年1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在财政部设立了会计制度处;1950年9月将该处改设为会计制度司,由该机构承担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制度的任务。由此第一次建立起我国国家最高会计管理机构。

第一次规定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人员技术职称制度 

在修订1963年《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的基础上,国务院于1978年9月12日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该条例第一次规定了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人员技术职称制度。

第一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1992年3月21日,国家财政部、人事部联合颁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考试制度,并于当年11月首次组织了全国的统一考试。152万会计人员参加了该次考试。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规定以考试来决定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

关注更多的会计人知识(请点击这里

会计出版物

第一本全国性月刊

《新会计》是我国第一本全国性的会计月刊,由会计名家杨纪琬创建并担任主编,1951年1月创刊。财政部副部长王绍鏊为月刊题写刊名。中国人民大学邢宗江、黄寿宸两位同志在《新会计》月刊创刊号上发表《怎样建立新中国会计理论基础》一文,认为会计是监督和管理物质生产过程的方法并同时提出了会计具有阶级性的观点。从第三期开始,《新会计》系统介绍了苏联的会计知识,该期译载了苏联财政干部教育局审订的教科书《苏联会计学教程》。以后各期陆续发表了关于当时会计学界最新动向的文章。该刊“发刊词”提出的办刊方向是:苏联会计经验介绍,政府会计法规传达,为编著会计教材做准备,展开会计专门问题的研讨,给大众会计学习以辅导,对实际会计疑难问题作详细解答等。

第一部会计史稿 

我国第一部会计史稿是郭道扬教授编撰的《中国会计史稿》(1982年11月8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郭道扬,中南财经大学教授。1994年被批准为会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副会长、湖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国际会计师学家协会学术委员、美国《会计咨询》杂志编委。《中国会计史稿》分上中下三册,八十三万余言,考察了中国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会计学发展情况,内容翔实全面,被国内外同行誉为填补空白的专著。该书多次参加国际书展,1995年被评为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第一部成本管理方面的专著

1983年10月30日,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成本管理手册》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成本管理方面的专著。该书由中国成本研究会组织国内成本管理方面的专家,经过两年的紧张工作编写而成。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许毅担任主编,杨纪琬、王振之任副主编。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成本管理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

第一部会计理论文献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是由中国会计学会提议,著名会计学专家主持摘编,2002年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会计理论文献,它填补了我国会计理论专著的空白。这本书从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特殊业务会计与会计创新等六个领域进行了汇集摘编,囊括了会计理论的各项基本内容;各卷卷末均按时间顺序将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列入索引。为便于读者查阅,作者还将书籍和文章分开列示。作为会计研究资料,其收录材料之广泛、选材之精湛、条理之清晰、思想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会计理论界对这部文献的评价是:它的出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对我国会计研究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家财会领域的专业报纸:《财会时报》

《财会时报》由财务会计工作的领路人CFO的全国性组织——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指导创办。该报创刊于2003年2月,是国内平面媒体中第一份面向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类报纸。《财会时报》立足于财务会计专业领域,密切关注国内外业内最新动态、重大事件和热点焦点问题,及时提供新闻和相关背景的综合分析报道,发布最新政策法规,并将以专刊形势刊出会计职称考试和CPA资格考试的常年性辅导等。《财会时报》以一种国际化的视野,探讨并寻求个性化的财务现代化解决方案。它力求倡导一种客观、真实、健康的财会文化,确立自身作为一家专业媒体的公信力。该报自发行以来,受到读者及业内的广泛好评。

会计组织

第一个会计学会

上海会计学会是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于改革开放后一手创建的。1924年潘序伦从美国学成归国后,任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主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和教授等职,并于1927年创办了“潘序伦会计事务所”。改革开放后,潘序伦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现为上海会计界的重要组织,很多会计名家都是上海会计学会理事。

会计教育

我国第一所会计学校

著名会计师潘序伦20年代在上海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会计学校。1928年,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潘序伦,从实践中深深感到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句,创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和“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潘序伦先生同时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准则。该学校的建立对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87年,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为潘序伦先生塑造了我国第一尊会计学者的铜像。

第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前身是会计系,最初设立于1952年,1981年恢复系级建制,1995年12月经财政部批准更为现名,成为全国第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院。该学院于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起设立博士点。

第一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

2000年9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入选第二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之一(另一为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专家组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该研究院的主要优势是:

一、会计学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研究成果显著;

二、研究队伍实力较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

三、与实际部门关系密切,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图书资料和硬件设施好。

会计界盛会

第一次全国财务管理和会计会议

1951年11月1日至24日,财政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会议针对当时中国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职责不清的现状,在会计方面讨论了三个问题:

一、修订了各种国营企业统一会计制度,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以适应贯彻经济核算制的要求。其中包括,国营企业编送决算报告暂行办法草案,国营企业统一报表格式及说明草案,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及说明草案,国营企业提缴利润会计处理暂行办法草案,国营企业提缴折旧基金会计处理暂行办法草案;

二、会计主管人员职务权利责任暂行条例草案;

三、会计,统计,计划的联系和分工问题。这次会议对当时的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办法。

第一次会计学术理论界的盛会

1979年12月26日至1980年1月6日,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这是我国建国以来会计学术理论界的第一次盛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国学术界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概念,与会代表对会计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

一、会计学的科学属性和会计职能问题;

二、会计管理和经济效果、经济核算制的关系;

三、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问题;

四、关于建立我国会计体系的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国会计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学会领导成员,王丙乾任会长,段云为名誉会长,赵全熔、潘序伦为顾问。大会同时决定创办我国第一本会计理论研究刊物《会计研究》(1980年3月31日创刊)。

关注更多的会计人知识(请点击这里

注册会计师

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由上海市财政局批准,于1981年1月成立的,其创建人原为中国会计界泰斗潘序伦先生。此系建国以来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1998年底,按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要求,该所正式改制更名为“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第一个注册会计师协会

1988年11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北京成立。其时杨纪琬任会长,顾树桢任副会长;谢明为名誉会长,李文杰、娄而行、顾福估为顾问。

第一个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1991年12月7日,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的主持下,举行了全国首次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第一批中外合资的会计师事务所

1992年7月,经财政部批准,安达信华强、毕马威华振、安永华明等三家中外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

会计“人物”

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

王光远,1962年出生于河北邯郸,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石家庄经济学院),1987年和1993年在中南财经大学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3年8月被录取为我国首批文科博士后研究学者,并成为我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王光远现任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会计系主任、福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集美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第一位会计学博士

林志军,1986年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获得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专家葛家澍教授。林志军现为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香港国际会计学会理事会副主席。

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

曲晓辉,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并获会计学博士学位。她现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及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会计学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

第一位审计学博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若山教授,于1989年获得审计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审计学博士。李若山教授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项教材等15本。除会计及审计理论之外,李若山还对上市公司的案例及证券与法律关系有独到见解,被公认为案例研究专家。

第一位获得CIA全球状元的华人

李艳华女士在2001年国际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中以全球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荣获William Smith奖的最高奖项——金奖,成为自1974年CIA开考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李艳华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曾在国家审计署工作十二年,其间参加和组织实施了多个国家级的大型审计项目。1996年她加盟泰康人寿后,先后担任财务部总经理和稽核总监,参与了泰康人寿一系列国际化经营活动和重大项目,如业界首家申请信用评级等。在聘请国际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公司进行三年审计、聘请德勤会计公司为公司做整体评估、完成海外募股等一系列规范化、与国际接轨的项目运作过程中,李艳华熟悉掌握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尤其是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能。自大学毕业以后,李艳华一直工作在审计领域,从政府审计到内部审计,无论在实践抑或理论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李艳华作为北京代表团中唯一一位来自金融保险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第一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ACCA会长黄敬安

在2003年5月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简称ACCA)理事会年会上,生于香港的华人黄敬安先生当选为ACCA全球会长。他是自1904年ACCA成立以来的首位非欧洲籍会长,也是首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他将于今年11月起领导ACCA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

黄敬安于1974年修读香港理工学院会计高级文凭课程,毕业后赴英国修读工商管理硕士,1979年回香港加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并于1993年成为合伙人。

其他

第一尊会计学者纪念铜像

1987年,在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中国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潘序伦先生的铜像在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落成。潘序伦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他出身书香门第,1921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哈佛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及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学成回国。1927年在上海创办“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41年秋与生活书店合作,创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专门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和印制发行会计账册报表。后发起成立了上海会计学会和新中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1985年冬因病去世。

第一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

1989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和华人世界社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大赛持续一年多时间,参赛人员260多万,对于普及和宣传会计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个会计领域奖学金

2002年2月10日,中国会计领域的第一个奖学金——“杨纪琬奖学金”在北京设立。杨纪琬教授是新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在会计法制、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改革以及中外会计交流和会计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会计之音:曾经发过一条微博,是讽刺一些人不作为:十年无功,劳苦其中;退休掌权,日薄西山;数风流人物,还看湘潭。这条微博很快就删掉了,怕有误解。希望咱会计人都有所作为,多多创新。

文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