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青年就业危机。。。

 浮云感悟港湾 2012-08-29
(2012-08-28 14:53: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军事与杂谈
危机重重:在本轮经济大萧条开始前已经居高不下的全球青年失业率,在过去两年中,更暴涨到惊人的地步。虽然几乎所有国家青年失业率都增加了,但是各国增加的幅度有很大不同,往往反映了该国青年从学校过度到工作的具体情况。许多国家开始认真讨论这一情形导致的潜在的"伤痕效应"。如果要让一代人免于长期背负此次危机的包袱的话,我们需要这种严肃的讨论

 

青年失业大爆炸

 

彼得?寇叶(Peter Coy)在给《商业周刊》作的特别报道中说:青年失业大爆炸是全球性的。在突尼斯,人们管失业青年叫“hittistes”(法属阿拉伯国家习语,专指靠墙站着的人们)。在埃及,人们说 “shabab atileen”,意即无业青年。在英国,他们被叫作“NEETs”, “不在读、不在职、不受训”之意。在日本,他们被叫做“freeters”,取英文自由职业一词前半部分与德语工人一词后半部分合成。西班牙人管他们叫“mileuristas”,即月收入不到一千欧元的人。在美国,那些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搬回家住的人被称作"回飞镖"青年。

 

全球青年就业危机

国际劳工组织撰写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说:2011年全球有七千四百八十万年龄在15至24岁的青年没有工作,这个数字较2007年增加了四百多万。目前全球青年失业率在12.7%,依然较危机前高出整整一个百分点。在全球范围内,青年失业率几乎是成年人的3倍。此外,据估计有640万青年对找工作失去希望,完全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吉尔罗?黑菊(Zero Hedge)写道:欧洲青年失业率自1994年九月以来首次突破22%。大卫?贝尔(David Bell)和大卫?布兰齐浮劳儿(David Blanchflower)在最近的一期IZA【译注:总部在德国波恩的一家私营的、独立的经济研究机构,全称“劳动力研究所”】报纸上指出:几乎所有国家青年失业率都上升了,但是各国上升的幅度却大不相同。经历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的国家如西班牙、拉特为亚、立陶宛和爱尔兰,增幅最明显。相反,在匈牙利、丹麦、德国和荷兰,青年失业率仍然保持在相对低位。

 

雪上加霜

 

哈南?摩西(Hanan Morsy)在最近一期《财政与发展》【译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刊物】中写道:自从2008年爆发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在失业率增幅方面,青年较年纪稍长者要高得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一份最近的论文用以下图表说明:这一模式并不奇怪,因为较之成年人失业率,青年失业率往往对经济周期更为敏感。

全球青年就业危机

马可?阿纽之埃塔(Macro Annuziata)在VoxEU网站【译注:欧洲一个机构名叫经济政策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该中心的政策信息门户网站】上撰文说,青年失业率看来很有可能回到平均值。青年被抛出劳动力市场的速度让人害怕。但是欧洲忍受青年高失业率的时间之长也同样让人心惊。听上去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意大利选民在过去四十年忍受着高达30%的青年失业率;西班牙则是32%。在西班牙经济高速增长的那些年里,其国内青年失业率平均在28%;只有三年降到20%以下,其中“最佳表现”年份是2006年,青年失业率为18%。

 

一代人的“伤痕效应”

 

《商业周刊》的文章说:将来工作机会增多的时候,雇主们可能会跳过今天的失业者而从下一批刚刚毕业的新鲜面孔中挑人。在经济危机中开始求职会给人带来长期的、负面的后果。耶鲁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莉莎?B. 侃(Lisa B. Kahn)的估计认为:在美国,对于一个白人男性大学生来说,毕业时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他的起步工资会降低6%至7%。在一项使用包括长达30年收入的社会保险记录长期数据的研究中,提尔。凡。瓦器忒等人(Till von Wachter and al.)在2009年提出了第一个对1982年经济萧条中裁员对美国的影响的评估。他们发现:就业者蒙受了年收入缩减高达30%的直接损失。经过15到20年,他们收入的损失依然维持在20%;因此工人的生活资源出现了巨大的退步。

 

史蒂文?希尔(Steven Hill)写道:青年失业的伤痕效应在法国不像在英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那么持久。他根据的是麦希尔德?盖尼(Mathilde Gaini),奥德?勒杜克(Aude Leduc )和 奥古斯丁?魏卡德(Augustin Vicard)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考查了法国在1982年和2009年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人口。他们发现:这些“不幸”在经济萧条中完成学业的青年就业率较低,常常做兼职和临时工,但是在三年之内就能赶上那些“幸运”的青年。

 

阿伦?比提(Alan Beattie)写道: 西班牙青年中的一半人没有领失业救济金。失业率衡量的不是社会上某个年龄段的的人中——在这里是15和24岁之间——想要工作却找不到工作的人的比例。失业率衡量的是这类人占劳动力人口(即有工作的和正在找工作的人数)的比例,而完全忽略了那些正在读书和培训的人。在西班牙,这个差距非常大。因为不论经济是否萧条,都有很多西班牙人上大学,并且很多人花很长时间才毕业。他认为:一个更好的衡量工作机会多少的指标是15-24岁青年中不在职、不在读、不受训的“NEETs"人数的比例。如果用这个指标,西班牙”名列前茅“,但是也只比欧共体平均值高几个百分点,却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平均值低。希腊的情况类似。

 

例外的德国与移民的减压功能

 

马可?阿纽之埃塔(Macro Annuziata)写道:德国青年失业率也比前几代人高,不过也只刚刚过了8%。德国人在教育和工业间有更好的协作,包括通过学徒计划的协作,收效显着。

 

格利特?魏志猛(Gerrit Wiesmann)在《金融时报》上说,在德国,青年失业率一直徘徊在比整体失业率高两到三个百分点的范围内,而在法国或西班牙,青年失业率通常都是整体失业率的两到三倍。一个普遍的看法:德国相对低的青年失业率的根本原因在于雇主和青少年对该国的职业培训体系几十年来的坚持。德国学徒计划:“Duales Ausbildungssystem”,也就是双重培训系统(指的是混合了读书和实践经验),可以回溯到1969年职业教育领域的全面检讨,不过其根源在于古老的行会制度。美国、印度和其它一些国家在研究它,考虑基于这一模型的政策。事实证明:要复制这一模式不容易。

 

杰米?史密斯(Jamie Smyth)写道:在爱尔兰,出国移民潮再次来势凶猛。去年,有76,400人移民,自爱尔兰经济萧条以来,出国移民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25万。彼得?崴兹(Peter Wise)写道:葡萄牙一千万人口中仅去年就有12至15万人移民。移民潮已经达到了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样的顶峰水平,那时候葡萄牙一波又一波的贫困工人移民前往北欧和美洲。不同的是:上一波移民潮中工人大多没受过多少教育,而今天的移民很多都有大学文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