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丽丝 神采四射 演奏 李斯特/帕格尼尼《钟》

 紫罗兰520m 2012-09-02
 
 
 
 
 
    
     作品《钟》是李斯特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六首中的第三首。是根据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回旋曲的主题而谱写的一首旷世之作。也是李斯特最出名的炫技作品。
       帕格尼尼的代表作《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精湛,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
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
   《钟》,升C小调,6/8拍。
    乐曲一开始以短暂清亮的分解八度为前奏,在高音区奏出了“钟”的主题,其顿音奏法所形成的短促有力的敲击声清脆悦耳,听起来仿佛是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在鸣响。钢琴把这一主
题用一连串的小钟鸣响进行发展,比原作的小提琴更为生动逼真。
    这一主题经过变化重复后,《钟》的第二主题出现,第二主题部分保留第一主题的音色特点,但调式有原来的小调变成了大调。音乐形象也一改原来的从容,在第二主题中,滴答的钟声在钢琴的高音区跳跃出变化的节奏。这段轻松活泼而令人愉快的旋律,就像秒针周而复始地游走,
其声惟妙惟肖,其律沁人心脾。
    这两个主题经交替变奏,每次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
    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
    全曲采用三段式的写法,反复运用了变奏手法,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各段落的多次变化反复,使其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声音明亮而有色彩,音色圆润,冰晶般的闪烁效果将钟声
的美感发挥地淋漓尽致。

    爱丽丝.纱良.奥特的演奏,正如作曲家李斯特所要求的那样:演奏要“天真、简单而直接。”,我们感受到的是爱丽丝演奏的节奏与速度一直沿着乐谱的音乐流动,轻盈的,大气的,极为流畅的滑音,炫丽多彩,各种炫技演奏驾驭得游刃有余。音乐超凡,清晰明亮,灵巧而生动,处理得有层有次,非凡的指尖如魔幻般的精灵脱缰而出,不停地奔跑,跳跃,奏响起一串串跌宕起伏,空灵通透的音符,神采四射的琴音滑入心里,丝丝入耳,沁心入脾。音乐带给我们不只是一种感官的享受, 更是一种心情,一种感悟,一种美的体验。

 

    有着日本血统的德国钢琴家爱丽丝.纱良.奥特(Alice Sara Ott)出生于1988年,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七岁就在德国著名的《青年音乐》比赛得到首奖。之后欧洲各个重要钢琴比赛的颁奖台上,都可以看到爱丽丝的身影。除了在钢琴比赛佳绩频传,爱丽丝.纱良.奥特也是个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年轻音乐家。当她2007年在慕尼黑演出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练习曲》时,乐评人对于这名不满二十岁的女孩,在音乐中散发出来的不凡专业气度感到惊喜。她在纽约、奥地利、瑞士巴塞尔、德国许多城市的演出都得到同样赞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