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方面看,这个拥有780万人口的中欧“小国”注定是令人羡慕的特立独行者。 它奉行长期中立的外交原则,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大陆国家;它位于欧洲的中心,却独立于欧盟之外,不仅有繁荣的世界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人均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它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与中国保持贸易顺差的国家。而现在,这颗“欧洲心脏”正以其独特的美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业力量。 欧洲跳板 如果回看近年来中瑞贸易数据,你会发现自2010年起,中国成为瑞士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继欧盟、美国之后,瑞士的第三大赢利市场。据瑞士央行统计,2011年瑞士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较2010年增长10.6%,此间瑞士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25亿瑞士法郎,较2010年增长11.6%。 其中机械、钟表、制药与化工产品累计达到瑞士对华出口总额的85%,而瑞士主要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包括机械、钟表、家具、玩具、化工产品与药品,占总量的76%。这是中瑞贸易关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两国基本上在进出口产品结构上非常相似,但在价格上却差异甚多。 正是由于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签署中瑞自由贸易协定(FTA)成为两国共同利益所在。从2009年1月开始,双方正式就签订FTA进行可行性调查与谈判,目前,中瑞已经进行了五轮技术谈判。“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选择了瑞士。”瑞士投资促进署中国区主任康赫雷表示。一方面,与瑞士谈判可以避免与欧盟国家进行多边谈判的复杂局面;另一方面,虽然瑞士并非欧盟成员国,但加入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并与多数欧盟成员国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这使得瑞士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并获得平等机会的跳板。 瑞士经济部长施耐德·阿曼在7月10日出席第二届中瑞经济论坛时表示,“双方的谈判成果显著且富有建设性,我对双方自由贸易协议在2012年年底前签订十分有信心。” 据介绍,第六轮、第七轮的谈判将于9月与11月举行。目前,三个议题成为双方主要的关注点:商品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服务业投资政策。在具体的产业方面,农业与金融业将成为谈判的重点。“除了工业领域的减税外,在协议框架中,我们希望建立农业合作,使得双方的农业贸易额得到提升,当然这种合作应该建立在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之上。另外,我们也会加强和中国在金融服务投资方面的合作。”施耐德·阿曼说。 组合冠军 在中瑞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双边投资也开始升温。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0年,瑞士对中国的直接投资(FDI)达2.6亿美元,较2009年的3亿美元下降13%,而截至2011年10月,瑞士对华累计投资达40.8亿美元,这使得瑞士成为欧洲第六大对华投资国。 中国瑞士商会执行总监安羽介绍,目前,大约400多家瑞士公司,包括了900家分支机构在华经营,主要集中在金融、医疗、新能源以及奢侈品领域。 与瑞士在华企业的规模相比,中国企业赴瑞士投资数量依然较小,但近年来获得了一定的增长。2008年11月,中国银行在日内瓦设立分行,主要经营私人银行以及机构管理基金业务,这也是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首次跨出国门进入欧洲市场。2008年10月,华为也于瑞士建厂投资。2009年5月,无锡尚德宣布将其欧洲总部由伦敦移至瑞士北部的沙夫豪森。 大型的投资依然集中在能源领域。2009年,中石化以72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创下中国企业海外油气资产收购之最。Addax公司是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其油气资产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伊拉克。2011年,紫金矿业也以1亿美元认购了瑞士Glencore国际公司1%的股权。 Glencore公司主要从事大宗商品贸易及生产加工业务。 不过,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瑞士真正的竞争力则在于其总部经济的实力。“如果只拼税率,列支敦士登、阿姆斯特丹等地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单论中央商务区(CBD)功能,伦敦以及巴黎名列世界前茅,但如果说综合优势,瑞士通常被称为‘组合冠军’。”纷美包装有限公司主席洪钢表示。 目前,有超过60%的美国跨国公司将欧洲总部设在瑞士,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也将其欧洲总部放置到瑞士,而两国政府也为促进双边投资增长做出努力。2010年4月,修订过的《中瑞投资保护协议》正式生效,其中包括了便利化资本与投资收入转账、新的争端解决机制等措施以使得中瑞投资在对方国获得更高程度的保护。 2011年6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瑞士贸易投资促进署签署合作协议,在环保技术产业、医药卫生产业、工程建筑等领域分享投融资信息,助推中瑞经济贸易投资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