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方法杂谈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较为简单、管理人员(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中小企业通常采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 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或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 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 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 3、车间划分不明确或传递手续不完善,信息失真; 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应对成本核算采用简化方式,使成本核算方法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基于此,中小企业基本上实际成本法,很少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何种性质的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无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基本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许多小企业不对外筹集资金,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定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不须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 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中去,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耗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的,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 2、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确或虽明确但手续传递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 4、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全部计入当月成本;若价值较高,可按实际耗用量计算(未用材料采用假退料方式处理)。 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进行成本核算。 6、除非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否则,不设自制半成品科目。 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8、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 9、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10、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可以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传递给财会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体现受益原则。 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 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分不清受益对象的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 (二)、分配方法: 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产值比例法评价 1、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 2、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 3、产值比例法未见著会计著作,似乎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 产值比例法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与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 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工作是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关键环节或作业,适时掌握车间的生产情况;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公司各相关部门、公司全员共同的事情。这是因为: ①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②成本计算的最终结果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和验证,因为,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身检查是难以发现问题的。 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体系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 4、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而轻资产,即对期间损益作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而对资产价值及生产成本的计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 但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现在的资产价值即是今后的期间费用的来源和依据,在我国的成文法中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税法既然没有对相关的资产计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规定,那么会计功夫的深浅就会决定今后期间费用的多少,而会计本身就是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离不开估计、判断,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会计魔术,这为企业纳税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现行税法重损益而轻资产计量的做法无异于开门闭窗,这也为在成本核算这方面提供了足够的筹划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