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李氏源流分庄(4)

 文山书院 2012-09-04

湖南李氏源流分庄(4)

作者:佚名 来源:李氏网 更新时间:2011年08月15日 

安化常丰李氏:始祖恭祥公,字敬之,元至正四年(1344)生,甲辰流寇肆乱,公奉命平服有功,受封千户,择地开创,隶籍常丰,生四子:元德、元道、元瑛、元礼。元德远戍云南越州卫,元瑛裔无传。清咸丰六年(1856)建祠于油萝溪。乾隆九年(1744)、十一年(1746)元道、元礼各修族谱,嘉庆二十五年(1820)、光绪元年(1875)、宣统三年(1911)、1944年二房合修。旧派:元仕志斯文,维冀日逢成,朝廷恩爵重,宗祖永安兴。续派:世泽湘南远,徵才上国荣,登崇光盛业,显庆锡嘉名。

安化八甲李氏:始迁祖大麟、大龙、大凤、大虎四公,元元统二年(1334),大麟、大龙兄弟由长沙迁梅城,大凤迁梅溪桥,大虎迁木子竹塘。

安化白沙溪、李家棚、马斗山李氏:始迁祖本一公,明正德、嘉靖间由江西迁安化县白沙溪,本二迁李家棚,本三迁马斗山。

安化董木溪李氏:始祖晟公,字良器,唐时洮州临潭人。传二十八世至旭隆公,字仲颖,宋朝人。再传四世至“必”字派,衍为二十五房。必通公,字四逵,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泰和圳上,宦游至武陵,因元明兵乱隐于桃源谷罗村,再迁竿子坪、安化北门小石桥,终迁十二都董木溪金鸡坳。与必通公同来此处的有其堂弟必旺公,字四维。后裔有迁武陵官仓李家坪和云南越州卫者。老派:必可绍单仕志朝时德之其标以汝美利见大邦基发祥正。

安化四甲李氏:谱尊汉卿公为丰乐四甲之祖,登泰公为分衍之祖。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同治七年(1868)、光绪三十一年(1905)、1937年纂修族谱。派行:太司千万近,汉登从富明,思永维春继,祖代必朝天,顺世运长茂,高腾秀锦章,崇行钟美树,合义詠光昌。

新化李氏:一世祖隆公,元时自邵迁新,二世义良公。清乾隆十三年(1748)、嘉庆八年(1803)、咸丰元年(1851)、光绪二十八年(1902)、1931年纂修族谱。老班:义鉴思兴廷,景朝仕大文,昌吉必承先。后接通派。

新化望龙李氏:始迁祖千一公,字惟奇,号同太,明洪武间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永丰乡万峰庙迁新化望龙山,复率三子添寿、添康、添宁徙居邵阳大严村,长房即家于此,二房分居石牛塘,三房分居白面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道光二十六年(1846)、光绪十六年(1890)纂修族谱。寿房老班:添志思永廷,兴朝宗应国,世大守乾坤,诗书传家则。康房老班:添仲志权应,廷朝仁世宗,正大光明坤,诗书传家则。宁房老班:添志思永廷,兴朝宗应国,世大守乾坤,诗书传家则。三房合派:文章显玉京,声华定超特,佐治展经纶,齐礼道以德。

新化松山坪李氏:始祖泰公,字光阴,原籍泰和县南乡村圳上,宋嘉祐进士,熙宁间任福建邵武府同知,解组后元丰间自泰和徙邵州城内报恩寺,又徙新化,居城东菱角塘松山坪。至五世衍为温、良、恭、俭、让五房。族谱始修于清乾隆四年(1739),同治四年(1865)、光绪三十年(1904)、1932年续修。咸丰间建宗祠于铁山村桥头。班次:作殿文光宗泽长,多才继世绍书香,传家孝友承先德,亿万斯年启后昌。续派:修齐平治古今用,华胄蕃滋事业丰,诗礼台枢绳祖武,中和位育贯西东。

新化金子山李氏:始迁祖嘉贞公,宋元丰年间自江西迁来新化河上坝(今金子山)。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始修族谱,1937年与四川罗坝村合修。派语:长发方开树,多祥起益臣,若为贤懋德,宗昌必继荣,孝友传家政,清真作善基,存心思祖训,后裔衍前光。续派:合谱联蜀桂,俊彦建奇勋,功名皓寰宇,循代笃群英。

新化丹桂李氏:始祖民辅公,字士明,号惟圣,江西吉安泰和圳上人,宋元丰八年(1085),与弟民佑奉命移江右之民“以实新化”。民佑居湖南潭州,民辅则居新化丹桂村株木山,谱称“丹桂李氏”。越六世,派衍桂、善、聪、文、权、政六房。清乾隆八年(1743)始修族谱,嘉庆十九年(1814)、咸丰十一年(1861)、1913年、1946年、1995年续修。班次:(自十九代始)经纶承祖泽,光裕报家声,肇建洪模永,宗友裔代荣。

新化龙溪村李氏:始迁祖嗣松公,江西吉州泰和长丰乡人。宋季与表兄袁光三郎、光五郎徙新化侯田,嗣松自侯田移居大平。七世添奇居龙溪。八世源通,官巡盐御史。清光绪十七年(1891)纂有族谱。

新化高坪李氏:始祖璋、琪二公,为陇西郡唐西平王李晟之后,于唐末五季徙居江西吉安泰和。璋公派衍五房,琪公派衍六房,同于宋熙宁时相继南徙,始居安化丰乐乡,继迁新化高坪。族人分布于新化全县各地。至1948年,已传26代,共10馀万人。总祠在西门戴家巷。清道光间二支合修通谱,1920年续修。

新化五户李氏:始迁祖仲章公,字司为,一作汉彰,宋朝人,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谷村徙居安化丰乐乡首兜冲,旋徙新化,谱称“五户李氏”。族谱始修于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续修,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修,光绪二十年(1894)四修,1994年五修。派语:仲秀七文忠,福景百万兴,廷大朝臣芳,楚玉志国定,惇叙传谟典,洪基肇吉庆,嘉谋诒有榖,来哲秀如兰,孝友绵馀庆,英华蔚钜观,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新化连溪李氏:始祖仲章公,宋末弃官归田而携子姪南游,占籍新化。传至五世孙添铭于元末明初卜迁新化连溪。1925年五修族谱。

新化千户李氏:始祖仁公,华亭人,明洪武中隶五开卫籍。仁之孙世雄授五开卫千户,明永乐二年(1404)屯田于新化城东,因家焉。其后居下渡村河上坝。

新化李氏:始祖大郎,字君和,明朝人,生有九子:应龙、应麒、应虎、应豹、应彪、应风、应宿、应雷、应雨。应龙公,字神宇,明洪武间由安化丰乐乡迁居新化永清乡蜈蚣村,二世添祯,奠居水竹,衍“源”派富、奇、忠、贵、海、琼、斌、胜八房。族人分布于兴让、永清二乡。至1948年,已传28代,共11681人。宗祠在蜈蚣村太平里。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修族谱,派语:尚志贤荣福禄绵。嘉庆八年(1803)二修,派语:必承先祖业,以立裔人基,善积能延庆,书香永荫重。咸丰七年(1857)三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修,1931年五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一修通谱,派语:惇叙传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1921年二修通谱,派语:惇叙传谟典,洪基肇吉安,嘉谋诒有榖,来哲秀如兰,孝友绵馀庆,英华蔚钜观,雍穆绳其武,勋功震宇寰,昭宗开甲第,雄豪似涌澜,泰和家政协,俊杰换新班。

新化锡溪村李氏:始祖焕文公,江西泰和圳上鹅公大丘人,徙居湘乡三十都横石桥。传十四, , , , 世至吉祚公,字文长,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自湘乡罗塘携妻子经邵阳、靖州卜居新化大熊山南麓锡溪村。清乾隆二十年(1755)一修族谱,光绪三年(1877)续修。派语:仲孟得思应志大,兴天正国朝廷吉,盛有才能身荣贵,安邦文武定乾坤。文武安邦业,诗书祖泽长,光华经道远,锡命在金堂。

新化连溪村李氏:始祖与行公,原江西泰和谷村人。三世道仙公,元至元间自新化迁居连溪、牛角冲、滴水一带,今属冷水江市。

郴县李氏:始祖禹谦公,行三生,北宋初年迁郴永交界之杨碧塘,是为郴州一世祖。传至应惠、应诚兄弟,于明洪武年间迁居西凤乡洞尾,是为郴县西凤乡洞尾之始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续修族谱。
郴县秀才乡李氏:始迁祖辅南公,籍江西,宋时迁湖南郴县秀才乡秀下里大溪头,分居水龙坳上、龙门池等处。至1906年,丁口万馀人。

郴县永丰乡长聪黄氏:始迁祖日智公,元至正举人,明洪武二年(1369)自兴宁县迁此。

郴县西凤乡李氏:西凤乡李氏数支,原籍均为江西鹅颈坵。栖凤渡始祖应昇公,明初因奉调永兴县教谕,遂居此;大屋图始祖如宝公,明初而来;瓦灶始祖兴明公,洪武时迁来;朱家湾始祖胜明公,明正统时由宜章笆篱堡而徙。
郴县永丰乡李氏:始迁祖世权公,行十二郎,明洪武二年(1369)由桂阳县迁郴县永丰乡雷溪鳌头。1916年重修族谱。

郴县老女桥李氏:始祖晟公。传至华公,生四子:伯金、伯玉、伯元、伯亨。兄弟四人北宋年间自江西泰和同陂迁居湖广郴阳府资兴县,伯金遇珠则落,伯玉遇瑀则落,伯元遇玉则落,伯亨遇璜则落。伯玉公又为峡瑀始祖。传至亨时公,行万十郎,迁永兴,后徙郴州西凤乡西二里八甲老女桥。元至大三年(1310)创修族谱,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嘉靖四十年(1561)、清康熙十二年(1673)、雍正八年(1730)、乾隆三十九年(1774)、道光四年(1824)、光绪二年(1876)、1921年、1950年续修。
郴县李氏:始祖伯玉公,自江西迁湖南资兴,至师福公迁宜章,至进荣公由宜章迁郴县。族人分布于永丰乡、吉凤乡。至1948年,已传24代,约5100馀人。

资兴李氏:始祖唐时光弼公。至十八世泰詠公肇基兴宁,今资兴。旧排行:龙门英俊显,应启朝廷兴,组绶荣湘楚,儒冠振凤城。老排行:毓秀钟灵,焕彩含芬,蔚为国华,世代流馨。新排行:焕炳昭文盛,高标步武清,联芳咸嗣美,万禩永扬声。

资兴程乡李氏:谱称该族先世家居陕右陇西,次居洮州临潭,至晟公十子宪任江西观察使,长子游,殁于袁,因家袁州府分宜县白芒源,递传至维公,三子,皆居泰和县之三万石同陂。大一郎生子四:伯金、伯玉、伯元、伯亨,始迁于兴宁,今资兴。伯金居珧珠,伯玉居峡瑀,伯元居厚玉,伯亨居璜塘。伯玉公传十一世厥昌公开派程北上中田,再传六世道兴、道权诸兄弟,分布于程乡各庄。
  
资兴峡瑀李氏:始祖伯玉公,字益纲,号如岳,原籍江西泰和同陂,北宋年间因避世迁湘,开基于资兴县南乡二都峡瑀。族人分布于资兴东、西、北三乡及永兴、郴县、宜章、汝城等处。支谱创修于清雍正十年(1732),1934年三修。至1948年,已传39代,共7万馀人。宗祠在峡瑀。
  
资兴凤凰窠李氏:始祖晟公,三世游公居宜春,六世德澄公居泰和,十世侃行公居永新鹅峰山小水,十一世克岐公徙衡州右陂,宋初官郴阳万户元帅,落籍于郴阳南塔。十三世和甫公,讳景南,又迁兴宁学前凤凰窠。清康熙五十年(1711)始修族谱,道光十八年(1838)、1921年续修。至1948年,已传25代,共2450人,分布于城厢镇、昌平、保民各乡。宗祠在凤凰窠。派行:景仲朝必彰,子仕宦廷光,孙贤荣显贵,福禄远奇昌,世永英雄茂,才高道义良,德崇通达泰,学广姓名香。传家敦孝友,经国著平康,志继元科振,功垂善庆长。派衍廷南楚,支分自豫章,声称扬云梦,令誉播潇湘。
  
永兴陇西派李氏:始祖君防,唐宣宗进士,广东连州刺史,葬耒阳。子孙遂家耒阳上堡。十六世方虎,由耒阳上堡徙居永兴李家冲,子崇德徙上彦洞;顺德徙台冲;昭德徙庐门前。至1906年,已传38代。
  
永兴西平派李氏:始迁祖仕一郎,明永乐间由江西安福县迁永兴。子孙分派茶陵、安仁等处。至1906年,已传23代。
  
永兴豪山李氏:始迁祖辛公,明洪武元年(1368)由江西泰和县鹅颈大洲徙居湖南永兴水尾,复徙永兴大坡头仁勇乡豪山。至1948年,已传24代,共4881人。总祠在豪山。
  
桂阳石羊山李氏:始祖秀柏公,宋时自江西泰和县迁湖南桂阳州之白羊山,越五世至发泰公,始卜居金陵乡石羊山之井冈。
  
桂阳南门李氏:始迁祖湘甫公,明季自武昌奉调来桂阳州,卜居南门。
  
宜章长诵李氏:始祖令夫公,字单如,宋治平二年(1065)由江西吉水县出任广东连州府,熙宁九年(1076)奉檄剿抚莽山,凯旋舟覆身亡,子孙居莽山之下,传十四世至余公再迁宜章县黄沙乡长诵(即长冲)。族人分布于长诵附近、宁远、蓝山等地。至1949年,已传37代,共4000馀人。宗祠在长福。
  
宜章栗源李氏:始迁祖宏远公,原籍江西庐陵县高坳头村,南宋时因避辽金之乱而迁湘,开基于宜章县栗源乡北岸村。族人分布于栗源乡各村及宁远县湾井各地。至1948年,已传32代,共2250馀人。宗祠在北岸村。
  
宜章黄溪李氏:始迁祖统公,字光绪,南宋末年由南京东门徙长沙,继则避乱奔宜章赤石古城,再居黄溪。族人分布于郴县、桂东、慈利等地。至1948年,已传28代,共4000人。宗祠在里田黄溪。
  
宜章大园李氏:始迁祖伯渊公,元时自河南徙湘,开基于宜章县黄沙乡大园村。族人分布于广东连县等地。至1948年,已传38代,族人共1241人。宗祠在大园村。
  
宜章桐木湾李氏:始祖世忠公,字守敬,明洪武二年(1369)由茶陵茶乡关头奉调郴阳镇西凤乡菊花庄,洪武二十二年(1389)因西莽山贼猖獗转调宜章,敕镇笆篱堡,开基于笆篱乡桐木湾。生二子:长子归居郴阳,次子居桐木湾。至1948年,已传25代,共977人。宗祠在桐木湾。
  
嘉禾李氏:远祖晟公第十子宪,为岭南节度使,宪生游,封宜春侯,遂家宜春。游子丕生遵,徙居吉水高村。遵子华生唐,后唐天成二年(927)徙居吉水谷村。唐子三:千护、千秋、千林。千护公任桂阳郡守,先居桂阳城南,后迁于富乐乡星溪大村(今属嘉禾),子孙散居湘南桂阳、宁远、嘉禾、新田、临武、蓝山、道县、郴州、宜章等县。1935年纂修通谱,主修人李抱冰,名韫珩,曾任湘军第九混成旅旅长,国民革命军十六军军长,2001年续修通谱。通谱派行:(以元公为一代,自三十一代起)造物资陶铸,民彝气至刚,经纶襄育煦,基序溯源长,高峻赓崧岳,睦雍颂棣棠,谋贻绵燕绪,宝鼎祝馨香。
  
嘉禾託山李氏:始迁祖鳌公,字奠极,江西吉水谷村人,南宋时官翰林院学士,以奉祭九嶷流寓湖南,后卜居託山,后人分布于託山、汪洋塘、下元山、大浆洞等地。
  
临武李氏:祖籍江西泰和。南宋淳熙年间,令全公出授广东连州牧,而居于连州松柏。传至十五代迁居于临。至1982年,族人17351人,大都居于南强(2328人)、接龙(2111人)、武水(1715人)、三合(1715人)、楚江(1100人)。
  
临武乌溪洞李氏:始迁祖发胜公,元世祖年间由江西泰和县桐枧乡鹅颈村仕归卜居湖南临武县乌溪洞何家庄。族人分布于大李家、元富头、太平水、栗山、屋地坪、李家庄等地。至1948年,已传30代,共4500人。
  
汝城九塘李氏:始迁祖吉甫公,江西崇义县人,官郴州通判,后官庐阳宣尉,宋淳熙时迁汝城。子文琪分徙田心;文琭分徙富处;文献分徙塘头。至1932年,已传34代,共500馀人。
  
汝城二都白水李氏:始迁祖良可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明洪武授南康教谕,洪武末迁居汝城。后裔十二世徙横江,十六世清照徙古爽洞。至1932年,已传25代,1000馀人。
  
汝城广安所李氏:始迁祖兴公,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由湖北襄阳府均州铁里头迁汝城县广安所。后裔分布坳背李家、益将、矮寨等处。至1932年,已传25代,3000馀人。
  
汝城金山井头李氏:始迁祖希颜公,原籍江西省上犹县,官河南永宁县主簿,升大理寺评事,南宋时迁汝城井头。长子道盛仍居井头;次德馨徙长湖;次仁八郎徙田庄,后裔分析濠头、康家、淅江山等处。至1932年,已传28代,丁口1000馀人。
  
汝城新坡李氏:始迁祖傅公,字六梯,原籍广东仁化县石塘崩土山,明正德五年(1510)因兵乱迁湘,开基于郴州庐阳(今汝城)城溪李家湾,后再徙延寿乡新坡村。至1948年,已传18代,共2300人。族人分布在中村、新坡村、后洞等地。宗祠在新坡。
  
汝城龙湖李屋李氏:始迁祖祥甫公,明万历间自江西吉水县迁此。至1932年,已传21代,460馀人。
  
汝城濠头大窝石子下村李氏:始迁祖得术公,清顺治初自广东省乳源县迁汝城。后裔分布牛角垅、上下山等村。至1932年,已传13代,200馀人。
  
汝城大坪李氏:始迁祖如茂公,清顺治初自广东仁化县迁此。至1932年,已传11代,200馀人。
  
汝城圆墟李氏:始迁祖士公,系出均四。清康熙时自江西庐陵县迁此。至1932年,已传10代,40馀人。
  
桂东李氏:始迁祖林纲公,字克举,元时因兵燹自江西吉水谷村迁湘,开基于桂东县宜城乡之西城。族人分布于桂东四都、西靖乡以及资兴、汝城、蓝山等县。至1948年,已传23代,共2900馀人。宗祠在城西。
  
东安李氏:始迁祖志亨公,明洪武三十年(1397)由四川忠州府梁山县张家坝迁居东安芦洪天源头。1914年创修族谱。班行:志千万辛道以仁梓(正)尚时(天),春登高(拔有)元文昌世永殿朝。贤良光国用,孝弟启家传,昭然循大本,宝贵自长绵。
  
东安阴陂庙李氏:始祖忠公,字信甫,元末时由江西庐陵县宦湘,开基于永州府,卒于任,子仁卿、弟清甫始迁居东安清溪观,再迁阴陂庙。族人分布于紫溪乡等地。至1949年,已传23代,共1700人。宗祠在阴陂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