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说你不知道,开会2小时成本要1万

 abbs88 2012-09-05

为什么要终结冗长的会议?最重要的理由是节省成本。我曾估计过,若有8个人一起开2个小时的会,以薪资比例来计算,开会的成本费用是5千到1万元。所以,开会时间愈短愈好。

把「打断」变成「互动」

开会时,若有人发言时间过长,主席如果不好意思直接制止该名与会者,可以鼓励其它人,以该名与会者的观点为出发点,发表自己的意见,来打断冗长的发言。由于其它人是针对该名与会者的观点而响应,就能让他觉得有受重视、自己言之有物的感觉,被打断的不快感就会降低。

或者主席可以在打断该名与会者的话之后,有技巧地说「你的意见很有意思,我想做个响应……」,如此一来,对方感觉就不会太差。以台湾的开会文化来说,在部门主管会议中,与会者发言会较踊跃。其它层级的会议则不然,比如说有副总在,科长的发言就会很少。

若与会者层级差距比较大,层级最高的人很容易就主导整个会议,这时高阶主管自己要拿捏好议程的进度和时间。当主管在会议中因为发表个人理念,而一发不可收拾时,其它与会者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想办法抓一个可以插话的点,针对主管的理念提出追问或看法,或者加以条列化、总结。
比如说「刚才副总提到几点非常重要,例如……,所以……」,有技巧地把「打断」变成「互动」。不然,开会就等于是主管的独角戏。

业绩会议,骂人骂不停

另一种常见的状况是,开会时每个部门主管报告业务状况,业务状况不好时,最高主管可能就会生气骂人,而导致开会时间过长。

像保诚就没有这种集体报告的开会形式,反而是总经理要向各部门主管,报告经营计划。因为部门的业务状况,靠平常的周报表、月报表就可以呈现。如果需要骂人,也应该是一对一、关在房间里面骂,并不需要靠开周会、月会来处理。

当会议因为讨论没有共识,而无法在预定时间内结束时,最有效率的方式是由与会者投票表决,或者由主席来裁决。

为什么没有共识?

会议无法有共识的原因可能如下:第一、每个与会者坚持本位主义,只赞成对自己有利的意见。第二、还没搜集到足够的信息,无法分析。就要再订一个时间,充份搜集信息后,再开另外一个会来做决定。第三、信息与讨论都足够了,但与会者却仍然不敢做决定。通常是因为该决策将影响公司财务甚巨,或是风险相当大。
这时主席可以把相关信息整理好,呈报上级主管来裁定。不过,这是最坏的做法,不应该经常使用。因为理论上,与会者都是公司里对该议题最了解、也最专业的人,应该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来做决定。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在会议中先做出决定,再把会议记录交给上级主管,如果主管有意见,绝对可以再调整。主席或与会者不必觉得被主管翻案,是非常没面子的事。

此外,开会效率也和人数有关,因为太多人一起开会,发言时间会拉得很长,每个人的参与感也会变得较弱,而我建议开会人数最好在8人以下。所以,能对会议目标有所贡献的人,才应该被邀请。最要避免部门主管在开会时,为了怕上级主管问到自己不熟悉的业务,还要带一、两个部属备询。

其实,大家要有的共识是,每个人不见得都要对所有的业务很熟悉,让负责人离开会议打电话询问、或者先讨论其它的主题,应该被视为是合理的事。因为,开会不是要把所有人关在密室里,不准离开。把之前订出来的问题解决、任务达成,才是开会最重要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