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作文部分 系列九
2012-09-07 | 阅:  转:  |  分享 
  
系列九深思熟虑,入木三分趋“深刻”

阅卷老师是如何就“深刻”评分的

1.作文是否达到立意深刻,具体表现为三条标准要求: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在作文中,通过记叙、描述、议论某种现象,进一步发现现象的真相,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总结出经验教训。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预测其导致的结果。

(3)观点具有启发性。

提出的观点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警醒和反思。

2.评卷老师具体的操作标准

(1)看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意”是文章的中心和灵魂。“深刻”,首先看你文章的立意深刻与否。一看你能否化大为小,从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往往更能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二看你能否对材料作深入的挖掘,从中产生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未发”,道“同学之未道”。

(2)看“深刻”技法的运用。“深刻”是有具体标准的。在文中,看你是否使用了几种常用常见的“深刻”技法。如议论文,只能清楚是什么,有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怎么办,不会用内外因果法去分析问题,不会用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记叙文,只会就事写事,就人写人,这样都不会使文章升华。

(3)看能否贴近现实、反映生活,使阅卷老师产生共鸣。

3.考场作文要做到立意深刻,提升在“深刻”得分点上的等级,可以运用三种写作技巧:

(1)深入追问法

文章表现或引用了某一材料后,要进一步追问现象的真相、原因、结果等。

(2)扩展联系法

由文章的材料、观点扩展开去,联系更大范围的现象展开分析说理。

(3)上升哲理法

从文章的材料中概括提炼出观点,从人生、处事、文化、历史等大方面展开思考。



如何使文章深刻起来

1.“深刻”的标准

“深刻”是《考试说明》中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条要求。

“深刻”要求作文的见解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记叙性文章要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议论性文章要说理透彻,思想深刻。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透过表象,透过局部,透过暂时,深入探究事物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根本属性。

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如果我们写记叙文能够透过事件的过程或人物的表现,积极地反映生活或展示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写议论文能够透过纷繁芜杂的事物表象抓住问题的核心,那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了。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有以下四种基本途径。

①概括共性:探究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事物的本质。

②探究背景:探究现象存在的背景,凸显事物的本质。

③比较异同:通过比较异同来辨析事物的本质。

④辩证分析: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现象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在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思维过程看,“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有两个方向:一是由果寻因,二是循因导果。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一因可以多果,一果可以多因。如2010年江苏卷作文“绿色生活”,一考生在剖析当前实现“绿色生活”的深层次原因时,就用了一果多因的分析方法:发展现状的制约,理念还没有切实地深入人心,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的欲望太多太疯狂等。

(3)观点具有启发性

“观点具有启发性”主要指观点要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能让读者有所感悟。观点新颖独到,使人看后能够对某个问题豁然开朗。如2010年北京卷命题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一考生立意新颖,他比较北大与清华两所名校后,把北大比作“仰望星空”,作为中国的文化领袖站在时代前沿,把清华比作“脚踏实地”,踏实为社会作贡献。观点颇具启发性。

2.怎样使文章“深刻”

(1)关注社会现实,能发现现实中值得思考和注意的问题。新颖在于有独到发现,包括对历史和对现实的发现。就学生来说,最重要也是最可能的,还是对现实有所发现的问题。不少好文章都对社会有所感,甚至对某些社会不良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但它很正确,能促进人思考,推动社会进步,这就很有意义,让阅卷老师会心一笑。

(2)认真学习理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要从政治理论的学习中真正汲取营养,这种得益于政治而收效于高考作文的事情,过去经常出现。学习政治,绝不只是死记硬背,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观点,学习辩证的分析方法,如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偶然看必然等。这种辩证的分析方法,理科学生也应该把握。

(3)善于多向思维,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观察问题,努力寻找新颖的见解;善于求异思维,反向、侧向思考问题,提出与常见观点不同的观点。

①反向(逆向)思维法

确立一个鲜明中心,阐述一个深刻道理,也可从问题的对立面去思考。但所持观点或所得见解要经得起自我反驳,使说理周密,不带片面性。用逆向思维法可能会有创新的、独到的深刻见解。

例如:a.不要班门弄斧(弄斧要到班门,这样才能超越自我,符合当今社会的竞争形式)

b.莫学杞人忧天(要有“忧天”意识,像环保、计划生育)

c.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是内因)

d.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臭皮匠不可能赛过诸葛亮,一般人才与精英人才之关系)

e.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为什么不能吃天鹅肉,只要有理想,有追求)

f.知足常乐(不知足才能常乐,人在不断进取中享受过程的快乐)

点评运用逆向思维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对有些传统的得到公认的说法不要轻易地否认,所谓“逆向”,有时不过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已。应当注意的是有些“敏感”问题、国家政策等,不可妄言,不要去“逆向”。

②比较思维法

通过与相关或相对事物的比较,或求同,或求异,以正确地认识事物,把道理想透。

例如:关于“协作精神”

a.人云亦云、和稀泥、折中主义、江湖义气

b.互相帮助、相辅相成、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

c.尊重、理解、宽容、谦让

d.竞争

点评以上各组概念,有的貌似而实异,有的看似矛盾对立,其实联系紧密,相辅相成。若能就有关观点再作发散联想,对与其相似、相类、相对的观点、见解作求同或求异的思考,我们会把有关道理想得更全面、更深刻。

③发散思维法

善于对一个观点从不同方向作辐射式联想,或一层深入一层地想下去。这就是俗称的“多角度思考”。

例如:关于诚实人

a.做诚实人,说诚实话,办诚实事

b.做人不能诚实,诚实人吃亏

c.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

d.诚实人终究不吃亏

e.诚实不等于愚蠢、糊涂、无能

f.诚实人朋友多,朋友多了路好走

g.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h.诚实与虚伪

④“三问”思维法

就是对一个话题或观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采用追问的方式,自问自答,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观点、看法。

例如:关于素质教育,可以从“为什么”角度不断追问,得出观点。

为什么要素质教育?因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为什么负担过重?因为考试压力大,竞争激烈。

为什么竞争激烈?因为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为什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不足。

为什么实力不足?……



题目(2011·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现场作文 现场诊断 升格作文诚信的力量

云南考生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一千古传颂的箴言警句,正如《弟子规》中“苟轻诺,进退错”所表达的道理一样,揭开了古往今来一直影响我们的一个道德命题。

“信”是人格操守的底线。每一个以“信”为契约的承诺,就如同金石一般固若泰山。有时的许诺也许只是一个会意,却能够海枯石烂,天荒地老,永不改变;有时的许诺或许被人世沧桑遗忘,却能够天长地久,岿然如旧。这一切不为他物,全凭许诺人无法割舍的信义纽带。

历史上有才德的人,无不以诚信为重。晋公子重耳,在其长久的流亡生涯中经历沧桑,辗转漂泊。而当他来到楚国时,却意外地受到了楚庄王的礼遇。为感恩德,他便许诺了“退避三舍”的约定。一开始,这一诺言被认为是大言不惭,也被渐渐淡忘了,哪知后来重耳东山再起,他竟真与楚王干戈相向了。在他人都惘然无解的时候,却是他恪守的那一个诺言,让他毅然选择了让步。相比为顾客购买彩票的故事,这位“业主”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执著的操守让他在千金的利益上选择了让步。一个朴实的诺言可以让人放弃利益,就像落叶为了秋的许诺而随风离去。一切都是平实的,却都是沉重的。

允诺在人心中的力量,正如他在信义秤杆上的权重一样,称量出诺言在他心中的比重。甚至有时候山水相阻,天地两隔,只因为一个承诺,就使人精诚所至,不顾一切地去坚守。就像“菊花之约”里的两位友人一样。两人在追求科举功名的路上结为金兰。后两人都不幸落第。芳草萋萋,一人选择默然离去,一人选择留下,以待来年再考。正待两人不忍离别时,两人许下诺言,在来年菊花初绽,秋高气爽时,再一起相聚在京城,举杯共酌。来年,正当一人焦急等待久而不至的友人时,一阵风拂过,月下清影徘徊处,竟是那熟悉的身影。原来,因为路途的阻隔而无法到达,为了践行诺言,友人选择了轻生,化沥血为魂,乘月色赶来。

多么让人悲悯的执著啊!仅为了一个承诺,让人选择放弃生命,选择默然逝去。

在感动之余,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诺言在我们心中的权重。一个诺言,让人放弃千金之财;一个诺言,暗淡萧索,让人放弃难得之机;一个诺言,永久隽永,让人放弃宝贵生命。

千金固然华耀生光,一诺之允更光辉长久。 应该直接点出诚信的价值,开门见山。







语意啰嗦,前后矛盾,作为论点展开的过渡段,要着力强调“诚信的力量”来引出下文。











除了点明“历史上有才德的人,无不以诚信为重”,更要突出讲诚信的结果,去展现诚信的价值。













论点与上文差不多,思维深度没有深入,论述肤浅。















收束时对“诚信的力量”的表达没有涵盖全文提到的内容,有空洞拔高的感觉。



末尾的结句太平淡,没有实现升华。 诚信的力量

评卷老师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个人立身于世的基石,是企业立业之本,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诚信,无论是在做人做事还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力量。

古代有个商人不慎落水,承诺被救后以百金酬谢救他的人。但待得被救上岸后,商人只给救他的渔夫十金。后商人再次落水,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最终商人被淹死。商人的不得善终本在意料之中,失信于他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诚信,会让一个人赢得尊重,获得帮助。

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检查全厂冰箱后,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当众砸毁了这些冰箱,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海尔”明白企业的生命力在于质量,正是因为致力于打造质量好、信誉高的品牌,“海尔”才发展到了今天产品远销海内外的局面。今天生命力仍蓬勃的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矗立百年,无不源于诚信。

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本。现代社会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国第一。2008年8月“三聚氰胺”事件后,企业声誉急剧下降。2009年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一个企业失信于民,只能落得落魄收场的结局。而反观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许诺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五十两。结果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众兑现了诺言。商鞅的诚信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变法很快推广开来。秦国也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诚信是国家政府的立国之本。一个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恪守“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古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每个人都以诚信为基本的道德准则,重新建立起一个充满诚信的、互帮互助的社会大家庭!考场得分内容20分+表达18分+发展等级0分=38分 模拟评分内容22分+表达20分+发展等级5分=47分 失误点击 升格点评 就议论文而言,说理的深刻和思维的缜密最为重要。本文作者有一定的课外积累,但遗憾的是没有展示出作者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逻辑思维能力。行文虽然做到了主旨符合题意,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但文章只在论点的表面进行论述,没有挖掘观点内涵,事例指向单一,没有从论点的不同侧面展开,部分语句表达不当。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意均展现不足,只能在基础等级拿分。 中学生写议论文,比较容易泛泛而谈,原作之所以不深刻,就在于作者只列举了两个诚信故事来证明诚信是美德,而忽视了对题目“诚信的力量”的展示。作者选择的事例指向的观点是同一个,字数是上去了,但没有体现出对观点的不同侧面的论证,只在论点表面徘徊,深度当然不够。文章的说理比较浅。另外,原文以“诚信的力量”为题,读后却没有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诚信的力量,好像只是在谈“因为诚信好,所以要诚信”,但具体为什么的层面没有深入,感染力不足,引导读者思索的能力有限。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除了论点与论据的高度统一,还应该有深度,有层次,本文只就诚信字面来谈,立意当然欠深远,所以没有办法获得高分。修改后的升格作文,论证由个人到企业到国家、民族,层层深入,开头的论述和接下来的论点形成总分结构,最后升华,议论结文。整篇文章做到了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有力地彰显了“诚信的力量”,总得分应当在47分上下。



1.思考下面的事物或情况,对它们进行两面性分析,或运用求异思维,提炼出新颖深刻的见解。

(1)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胡适先生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格外谨慎小心。他曾对唐德刚先生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李宗仁先生曾评论他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献花(0)
+1
(本文系文化的传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