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主题语】词语 教学 浅析 【内容提要】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词语知识是学生理解语言,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素养。词语的积累源自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学习词语,积累语言,要理解词语的的功能,才能正确运用词语,学习语言,更好的锤炼语言,发展语言。 【正文】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词语知识是学生理解语言,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素养。那么在小语教学中如何做好词语知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词语知识的积累呢?现就以上话题,谈点个人的拙见: l 从生活中学习词语,积累语言。 。我们知道:“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一个词语,它代表着一种情感、一种信息、承载着一种文化。它源自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如:人类的祖先他们在长期的与自然搏斗的生存过程中,学会了“采集、狩猎、捕捞。”这既是一种生产劳动情景的体现,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采集”就是采收积累。“狩猎”就是围堵捕杀。“捕捞”是用渔网在河中围猎鱼类将其拉上岸。它为我们展示了祖先们劳动生产的画面。同时又将人类的文明历史文化的发展传递给了后世子孙。又如,生活中我们都有不同的情感,“喜、怒、哀、忧”。当遇上好事、会让我们心里舒畅,便有了“喜悦”,摊上不顺意、无奈气恼的事这就有了“愤怒”,经历痛苦和打击自然感到“悲哀”,苦闷不能排解,终酿出“忧愁”。可见词语源于生活,而为反映生活所用。由此对于学生初学词语时,我们为何不能从具体的生活情景入手,来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总结归纳,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增长知识呢?再如,教学“鸟语花香”这一词,可以带学生去到公园、山林里感受一下春天的景象,把自己体验到的用话来说:树上鸟儿在欢快的鸣叫,山坡上、花园里朵朵的花儿在竞相开放,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词语的意思豁然明朗。既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锻炼了语言。更易于学生接受。 l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学习词语,积累语言。 词,它本身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反映生活的本质,揭示一种生活的规律。所以词语不能离开生活的源,脱离了生活的实际,词语就显得孤立而失了色彩,它须依借一定的语言环境的支撑,显现出它的独特功用来。如;小语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中“清凉”一词的理解,单纯的教学生来理解这个词语,学生是不会一下就明白意义的,如果将这个词语和它所处的语境结合一起,先让学生自读句子,通过自己的感悟,交流自己的体会,最后来理解词义那该多美,瞧!“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夏天是炎热的,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时如刮来一阵风,或是有一片绿荫遮蔽,那该是多么让人惬意的啊! 绿太阳正代表了这种情意,“清新凉快”之意烘然跃出。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又感受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情景,既丰富了语言,还感受到一种爱和责任。又如,小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有这么一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的清鲜,天空是那么的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里“清鲜、明朗、高歌、愉快”又怎么理解呢?为什么要高歌,为什么愉快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语境里去读文,去理解词义,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吧,“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辽阔的原野,青青的绿草,线条柔美的小丘,流动的羊群,如绿色的大毯上绣上的白色的大花。色彩分明,清新而透着芳香,又怎能不感到“清鲜、明朗”呢?置身于这如画的美景之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使人舒服,既愿久里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限的乐趣。”宁静恬美的自然风光,自由幸福的生活,给周围事物以感染,那么人非草木,草木也有回报大地的盛情,人又岂不“高歌、愉快”?通过阅读,让我们从作者笔下的描写中领略到了绮丽的草原风光,既学习了作者优美的描写,积累了语言,又理解了词语。增强了词语积累的兴趣。 学习词语应理解词语的功能,才能正确运用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词语。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能够独立的表示一种意义。因此在指导学生组词造句时应注意引导。 首先了解词语的性质。 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六种(名、动、形、数、量、代)和虚词六种(副、介、连、助、叹、拟声)。有实在的意义,能够自成句子的叫实词。如,“学校”(名词)表示学生读书学习的场所。造句“这里有一所学校”。“香甜”(形容词),形容食物味美可口,醇香扑鼻。造句“这真是一桌香甜的美餐。”了解了词语的性质,就可以知道词语的用处。诸如此类,动词,是描述事物动作状态的词。数词、量词,二者要搭配一起使用,表示事物的数目和单位的量。代词是替代事物的词,如:“这、那、哪、我、你、他(它}等|。虚词要依助于实词来用,是对实词的修饰美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的使用词语,遣词造句。从而识别词语,积累词语。 其次积累词语,理解词语还应从词的意义,情感色彩,词语的使用范围上加以区别。 词语的运用有着它独特的意义、情感色彩和使用范围。从词义上,词分为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要掌握运用词语,必须先学会辨析同义词。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辨析:以词的意义(1)词义轻重不同; (2)范围大小不同;(3)从情感色彩上,词的感情不同,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以词的运用范围的不同来区分词语,学习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知识发展语言。(1)支配对象如“夸奖”(别人),“夸耀”(自己)。(2)搭配习惯如“冲破”(束缚、阻力、牢笼)“突破”(界限、定额) 词就其它的发展演变,分为:古义词,今义词,外来词,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格言,谚语、歇后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四字,词义固定不能改动。多来自神话故事,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自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格言凝炼、深刻,多以上面总结经验,作为众思想行为的规范,富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歇后语是在群众中流行的一种俏皮话。它的结构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平时说话,引用歇语,可以只说出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省去,让人家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分为两类,一类为比喻型,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解释,如“裁缝做嫁衣--替别人欢喜”、“踩着梯子吃星星--隔天远”另一类是双关型,如“纸糊的琵琶--弹不得”、“小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在议论中使用格言和谚语,会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说服力,歇后语虽不适用于庄重的场合,但在记叙、描写中运用它,可以收到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效果。 |
|
来自: jackywenwen >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