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翼状肩胛

 和谐张玉先 2012-09-11

翼状肩胛

概述

  正常人的肩胛骨紧贴胸壁,这主要是由前锯肌和斜方肌的协同收缩来完成的。如果前锯肌和斜方肌麻痹,就可使肩胛骨失去贴胸的作用力。当上臂运动使肩胛骨旋转时,它就可以出现因脊柱缘失去牵拉而翘起,形成似蟋蟀翅膀的样的畸形,所以临床据此特征而命名为翼状肩胛。

解剖生理特点

  1. 前锯——起自第一至第九肋的前方(下4~5肌齿插入腹外斜肌的肌腹之间),肌束在肩胛骨的下面紧贴胸廓壁向后上移行,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其中大部分肌束止于肩胛下角。此肌束收缩时,有使肩胛骨的下角和外上角向内的回旋运动,所以它除有协助外展上肢的作用外,还可以与斜方肌共同使肩胛骨贴胸,起到固定肩胛骨的作用。
  此肌受臂丛发出的胸长神经支配。此神经经锁骨下方向前外下行,到达前锯肌后支配该肌的运动。
  2. 斜方肌——1侧斜方肌呈三角形,两侧肌肉合并就成了斜方形。它的短腱起自项上线、枕外粗隆、项韧带、全部胸椎的棘突和棘上韧带。其上部肌束向外下,止于锁骨外侧1/3,中部肌束呈水平方向向外止于肩峰。下部肌束向外上止于肩胛冈。由于这三部分肌束的方向不同,所以其收缩时功能也不一样。其对肩胛骨的作用是:在脊柱固定时若三部分肌束同时 收缩,可将肩胛骨拉向脊柱,并可以使肩胛骨沿矢状轴将下角转向外,将外上角转向上;若只有只有上部肌束收缩时,可使肩胛上升;下部肌束收缩时,可使肩胛骨下降。
  当斜方肌与前锯肌同时收缩时,一个力向脊柱方向牵拉肩胛骨,而另一个力向胸壁牵拉肩胛骨的脊柱缘,此二力的合力指向胸壁,就使肩胛骨紧紧地贴靠胸壁。斜方肌受副神经(第十一对颅神经)支配。此神经自颈静脉孔穿出分为两支,一为较细的内侧支并入迷走神经,另一支行于颈内动、静脉之间,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斜向后外,穿入斜方肌并支配该肌。肩胛骨与胸壁之间所以能发生60度的外旋运动,与此二肌有密切关系。

损伤机制

  凡是能够损伤胸长神经和副神经一切因素(如较长时间承担较大负荷的背、扛、抬等),均可能压迫此二神经而使其损伤,引起功能障碍,使其支配的肌肉发生瘫痪或萎缩。当肩胛骨失去肌肉对它的贴胸作用力以后,运动时就会发生肩胛骨内侧缘翘起,形成翼状肩胛畸形。胸长神经和副神经,也可以因一次急性直接暴力的牵拉或钝锉而致伤。此类损伤的表现是神经功能发生障碍比较多见,很少有神经断裂的发生,所以致病因素解除以后,其功能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患侧上肢酸困无力,工作时容易疲劳为其前驱症状。病情继续发展,就会使上臂上举不能过头(因为肩胛外旋60度的机能丧失,肩只能使上臂上举120度左右所致);让患者作上肢运动时,无有肩胛骨的活动,肩胛骨的运动范围比腱侧明显变小。再让其两手推墙支撑时,可见肩胛骨内侧缘翘起而发生翼状畸形。

治疗

  此病一旦发生,治疗效果是很不理想的,所以对它进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

  ——1. 背包不宜过重,背包带也不宜过紧,更不能太细,以免对肩局部压力过大而损伤胸长神经和副神经。在背负行走过程中,要有适当的休息,使局部得到一定的间歇,以松解压迫。有利于神经机能恢复。2. 要改变一些生产和生活习惯,如改肩挑、身背为车拉等,既能提高劳动效率,又可以减少致病因素。3. 甲醛肌肉力量的训练。若锻炼以后肌大力足,就可以缓冲致病因素对神经的压迫,又可以延缓肌肉萎缩的过程。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翼状肩胛者,可采用石膏筒在上臂外展外旋位上予以固定,使前锯肌完全放松,以利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此外也可以口服大量维生素B1,或者局部注射B1、B12、ATP、辅酶A等,以改变局部的营养状态,促进损伤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针灸加脉冲电流的刺激,对于神经功能和防止肌肉萎缩,有肯定的效果。其他疗法:如深部热透理疗、推拿按摩、电兴奋等都对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损伤部位的营养,促进损伤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很有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